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简史读后感(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一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生命基于数据处理,但是是一类“有意义”的数据集合,而这个“意义”是人之不同于计算机的:解释这个世界的故事。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何为“价值”,价值取向,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是人类的欲望作祟而给计算机的算法,让其满足人类的欲望的工具罢了。计算机满足了人类暂时的欲望,还会有这三个完结后新的值得思考担忧的事情发生。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了解基于已发生的基础上,对于新鲜未知,未曾体验,便不会有认知。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二
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深奥,但,在我再读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逐渐领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观点。哲学和思想是相关联的,它们都与人类思维有关,相互衍生又相互丰富,但二者并不等同:
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
而思想是人类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属于行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学。
2、它们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哲学家关心的是真理、逻辑等,而思想家关注社会、哲学、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
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思想上的特点,继而形成一门学术,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国哲学。
4、再通俗一点,哲学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一定是哲学家。
哲学的本质和思想也有关联。以书中的一句话为例“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句话从某个角度而言意味着哲学是思想的思想。
正是因为思想包含哲学,所以哲学家们能有不同表达自己思想特点的方法。这也是书中第一章第三点所讲到的。有用比喻表述思想的,也有用格言表述思想的,还有用事例表述思想的。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各位哲学家们都是为了能用各自的方法说明道理,把思想传播给后人,让他们对此加以思考。
今日简史读后感篇三
社会发展太快了,在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都希望孩子能为将来打好基础。为此,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也读了很多育儿的书籍。但是,慢慢发现,可能方向错了,至少是越来越困惑了。
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是该多学几样爱好,还是多做几套模拟题?是快乐重要还是考分重要?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进不了好小学,进不了好中学,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工作,忧虑、恐慌、无助......
读《教育未来简史》,其中有些说法,很有启发意义。摘录如下,慢慢琢磨:
你不能用昨天的课程来教今天的孩子,却又期望他们为明天做好准备。
教育者需面向未来;
终身学习;
是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讲台上的权威;
是通才;
探索是学习,让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拓宽课程的视野;
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全面评价。
为未来做好准备,需要的能力:一、内省能力;
二、人际交往能力;
三、解决问题能力;
四、协作能力;
五、信息分析能力;
六、信息沟通能力;
七、创造能力;
八、全球意识。
一部电视剧,是不是告诉你结尾,你就没有兴趣看了。那么,填鸭式的教学,是不是让孩子们也失去了兴趣。你只要求他记住,考试时能条件反射的填出答案。离开学校,离开书本、老师和考试,他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在离开学校前,学生需要建立起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推荐访问:读后感 简史 今日 今日简史读后感(3篇) 今日简史读后感(三篇) 《今日简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