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战记读后感汇编

时间:2023-07-19 09: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2《高卢战记》读后感第一次听说凯撒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部很老的电影叫《埃及艳后》,那时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无耻的君王。后来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对于他的印象依然不好,因为他竟然将自己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卢战记读后感汇编,供大家参考。

高卢战记读后感汇编

篇2 《高卢战记》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凯撒是因为小时候看了一部很老的电影叫《埃及艳后》,那时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无耻的君王。后来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对于他的印象依然不好,因为他竟然将自己十几岁的女儿嫁给了足可以做她爷爷的庞培。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他原来还是一个历史学家,于是我就去读了他的《高卢战记》。

第一次读这部作品时,作为军事爱好者的我就被书中激烈的战争、清晰的文笔、详实的记录所吸引,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几乎没有缺点的军事家。他自己谦逊地把这部书叫作《commentarii》,即《随记》或《手记》之意,表示不敢自诩为著作,只是直陈事实,供人参考而已。在叙述过程中,他处处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自首至尾,通篇都用异常平静、简洁的笔调叙说战事的经过,不露丝毫感情,既不怪怨他的政敌,也不吹捧自己,即或在一两处地方提到自己的宽容和仁慈,也都只是转述别人对他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极为松散的平铺直叙。就连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西塞罗也禁不住赞扬它的“朴素、直率和雅致”,其实这正是恺撒写作时一心要追求的效果。恺撒在朴素的文风后面想要表达的其实是非常曲折含蓄的心理,他想表明,尽管他在首都的政敌整天在他背后飞短流长,百般中伤他,他却是意大利北部真正的屏障,正是因为有他像长城般地矗立在北方,才有意大利的繁荣和安宁。尽管他采用了毫不引人注目的风格,但是在字里行间从来没有忘记插入一两句话,而且往往是在关键时刻提出这样的观点,来表明自己在每一次艰苦卓绝的战争转折点所起的重要作用。

看似轻轻地一笔带过,实际包含了无限深意。其实我们大可抱着看凯撒如何在人民中间进行自己公关活动的态度阅读这本书,把它看成一部凯撒自己对于自己七年来在外高卢的一系列行动的辩护和宣传,为自己很多没有征求得到元老院授权,以及一些实际上暗藏着阴谋的活动进行辩解,并且通过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和自己朴素平淡的言语来征服平民的心。全书引用了第三人称,给人一种距离感,似乎凯撒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列成功并非那么好大喜功,而是一直处于一种平淡的态度。但是稍加祥读,便能读出其中未到。频频出现的战事吃紧的时候凯撒亲自出现鼓舞士气反败为胜,自己的命令被部下贯彻从而成果,没有贯彻而造成随时,自己时时刻刻展现出来的先见性(当然很多都可以被认为是事后诸葛亮)。

对于自己的敌人平淡而乏味的描述,虽然似乎介绍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给予了相同的,超出蛮族应有的重视,但是实际上文字之间透露出对于他们蔑视。即使抬高对手,也是在作战的勇力上面,从而反衬出自己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和艰险,也就更加显示出了部队的专业和功劳。和维钦托利的惊世大决战,在凯撒的笔下,变成了一次高卢人纯粹凭借人数围攻罗马人的徒劳。唯一的危机在凯撒的鼓舞之下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次战役的具体细节在历史已经得到了公认的还原,维钦托利这个蛮族少有的将才,引诱罗马人对自己实行包围,并且进而实现了对罗马军团的反包围。如果不是蛮族人的骨子里性格容易急躁,容易自暴自弃,缺少一种韧性,那么凯撒的命运估计也和克拉苏一个样子了。

凯撒已经注意到了用文章来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并且获得他们的同情或者支持。这些细节性的东西简直数不胜数,读起来真的是一部公关学的教科书。如果之前对高卢战史有着了解,那么的确方便对这本书写作东西和引导方式的理解。通过这本书,连我自己也对新闻和媒体对于主流民意的控制力量深信不疑。的确,一篇好的文章的确能彻底扭转一个人完全不利的公共形象。联想到现在社会的公共事件,的确,在普遍缺乏具有理性思辨的人群中间,一篇巧妙的公关文章的却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从而达到幕后人期待的效果。

篇3 《高卢战记》读后感范文

以前觉得这本书难以消化,现在多少能理解一些了。开篇之处,“厄尔维几人”正打算举族迁徙(去进攻别人),为此而广泛种植,大买牲口。这说明这个部族正处于从游牧向农耕的过渡阶段。农耕技术的扩散带来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各部族之间的摩擦和战争增多。高卢战记这个名字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

战争由于两个因素而加强:贸易利益(为更大规模的战争提供了后勤和驱动力);
农耕者与游牧者对土地的争夺(在罗马后期,士兵的一个诉求就是获得土地,而军队统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获得他们忠诚)。因此,战争的规模变大了。规模变大,频率反而降低:大规模战争消灭了敌人,带来了和平;
大规模战争带来了新的更强大、施政范围更广泛的政府和新的技术(文字、司法),使部族战争减少。总的来说,(使用铁器的)农耕者比(驯化了马匹的)游牧者移动性低,更被束缚在土地上,只要有充分的土地,就不那么喜欢战争。因而,能减少战争的政权,会受到他们一定程度的支持和欢迎。

罗马人比北方民族文明,这体现在他们的武器和生活方式上:土地是罗马政治的核心问题,罗马是一个农耕的民族。罗马人充分利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扮演了和平制造者的角色并从中获取利益。

罗马人的霸权背后,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拼搏的在历史上无言的(没有文字)的新生的农耕者群体,以及游牧者群体,以及处在两者之间、兼行游牧和农耕的大规模群体。罗马城中的数十万人,不可能对抗这个群体,但是可以对他们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大致上,游牧者比农耕者更好战。农耕群体希望减少战争,以便于专心利用、开拓那些之前(由于技术和寒冷而)从未被开拓的大片土地:高卢、西班牙、不列颠……但是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减少战争。正如凯撒《高卢战记》所展示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带来和平。在和平到来之前,战争已经不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对后勤、财政、人力的需求,这样的战争催生了一个职业军人群体。他们既为大陆打出了“罗马治下的和平”,也成为压榨农耕者的有效工具。罗马治下的和平的另一面就是这个残暴贪婪的战争机器。

前文明时代的部族之间的频发战争或抢掠,转变成了文明初期的农耕群体和游牧群体以及居间群体的生活方式的冲突,又转变成了文明成熟期的农耕群体和军人群体之间的文明理想之间的冲突(平民 vs 贵族)。凯撒等人演出了这种冲突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的重要一幕。

篇4 《高卢战记》读后感范文

世界四大军事家、一代名将凯撒不仅为古罗马共和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开创了罗马帝国的千秋伟业,而且留下了世界名著《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不必说他那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单是这两部史书足以让他凌越千古、称雄于世界文坛,其中的《高卢战记》更是家弦户诵的经典。“高卢全境分为三部分。”但凡熟悉西方经典的人们或者西方那些博学通儒,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就好比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常常吟诵的“人之初,性本善”。

《高卢战记》其实是凯撒给古罗马元老院所做的述职报告,主要目的在于回应贵族元老们的质疑。因而这部作品主要是简述历次军事行动,记录诸次战斗的状况。凯撒在书中没有过多地运用渲染性的描述,也没有对其事迹铺陈开来。他甚至没有用第一人称。这样的叙述方式彰显了一代伟人谦逊的风采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客观、理性、冷静,仿佛在叙说故事,但又毫无做作,质朴、自然。读之如身临其境,都会为这位军事天才的事迹而折服!

篇5 《高卢战记》读后感

一、高卢战争的性质

显然高卢战记中记载的战争是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发动的不正义的侵略战争。从公元前58年凯撒出任高卢行省长官以来到公元前49年这九年间,凯撒在高卢连年征战,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把俘虏变卖为奴隶,获得了大量的战争红利。而高卢人也连年发动起义抵抗,其原因凯撒也心知肚明“一切人的本性都是爱好自由,痛恨受奴役的”(第三卷一零)

二、罗马人的战法

比起高卢人,罗马人更加甲坚兵利,喜欢用正面冲击的打法来决定战斗的胜负。罗马人往往会选择这样的战场,中间是一片平地,最好是向下延伸的缓坡,而两边则要地形险峻陡坡以保护重步兵的两翼,把老兵列成方阵在前,在留部分预备队在后,在于敌人接触时先投掷轻矛压制,接着就以白刃冲锋将敌人击溃,紧接着就是骑兵的随后掩杀了。这招屡试不爽。

而且罗马的行军速度极快,还善于修筑桥梁。很多次高卢的部族刚刚开完会宣布要起义还在聚拢人马,罗马人就一个急行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目瞪口呆的高卢人面前,将其击溃。

罗马人的"核心武力是罗马军团的重步兵,这些士兵都是由罗马人组成,而其他辅助性的弓箭手被外包给努米底亚人,克里特人。骑兵则被外包给高卢人和日耳曼人。

读到第三卷的一七到一九,一个副将萨宾努斯,他带领3个军团和文内几人交战,先是视敌以弱,骄敌之志,然后用间,派了高卢奸去诱使敌人来最追击,然后以逸待劳将敌人一击击溃。整个流程让我十分惊艳。但是后来读到第六卷,拉频努斯也用类似的计策大败了德来维里人,才发现这个战法可能是很多罗马高级将领的共识。

三、罗马人、高卢人、日耳曼人

罗马人在三者中无疑是文明程度最高的。无论是兵器甲胄,军事制度还是行政后勤,国家体制都要比高卢人和日耳曼人高级很多。所以在战争中高级文明吊打了低级文明。虽然金发碧眼的高卢人和日耳曼人高大雄壮,但是打起来总是被比他们矮小的罗马人揍趴在泥地里。

高卢很大,北边包括不列颠,南到比利牛斯山和地中海,西到大洋,东到莱茵河都算高卢,而高卢人又分成很多个部族,内斗不休。内斗之外还借助外来势力,有的人如爱杜依人,雷米人就投靠了罗马,而塞广尼人引日耳曼人过莱茵河帮忙。

高卢人无疑是蛮子,但是又是半开化的蛮子,因为他们有农田,也有祭祀阶层,靠耕种为生。正是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局限了他们的战争耐力。罗马人在战斗中击溃了高卢人的主力之后,高卢人就会钻进老林子里躲藏。对此,罗马人的三板斧就是蹂躏高卢人的土地,劫掠他们的牲畜,纵火。高卢人立马就扛不住了,又钻出林子投降,献上人质。次次如此,无一次例外。

比起高卢人,日耳曼人当时更加生番,他们依靠狩猎和畜牧为生,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但是对土地却不依赖。罗马人击败日耳曼人之后,日耳曼人也钻老林子。但罗马人却只能望林兴叹,因为进树林,分散搜索会遭到伏击,大部队集中往往一无所获,而且进入林子太深,后勤则没法保障,而日耳曼人不事农业生产,因此也无法因梁于敌。所以日耳曼人虽然打不过罗马人,但罗马人也拿日耳曼人无可奈何。这也是农耕强国对游牧民族的困境,不是打不过,而是找不到。后勤限制了征服。

高卢人的悲剧是他们既打不过比他们文明程度高很多的罗马人,也打不过比他们更野蛮的日耳曼人,想要去虎吞狼,借日耳曼人打罗马人,却被日耳曼人鸠占鹊巢。无可奈何,只好引罗马人打日耳曼人,则被罗马人奴役。夹板挨揍,不亦痛哉!

四、高卢人的抵抗

这本书从高卢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高卢儿女英雄传》了,在这9年中,在高卢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重新赢得自由和英勇善战的名声而战。其中的佼佼者有安皮奥托列克斯和维钦及托列克斯。安皮奥托列克斯用计歼灭了一个军团加五个营的罗马大兵,还擒杀了凯撒的副将萨宾努斯和考达。而维钦及托列克斯则煽动了这9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高卢的起义,连罗马人的忠狗爱杜依人也都加入到了起义的行列,起义最高潮时还组织起了二十五万的步兵八千骑兵的大军与罗马人对抗。虽然他们都失败了,但并没有减少他们的荣光,他们也是一个时代的英雄。

推荐访问:读后感 战记 汇编 高卢战记读后感汇编 高卢战记读后感(汇编5篇) 高卢战记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