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记录片《一级响应》,一级响应电影观后感(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记录片《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电影观后感篇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的严峻形势下,贵州省流长苗族乡发起“邻里并肩·共同战‘疫’”活动,每一名群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口罩挡住了脸,但口罩下的眼神让我们确定彼此是并肩战“疫”的人。眼神里透露了坚定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力量。
在贵州省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后,流长苗族乡迅速进入紧张状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流长苗族乡对全体党员发出倡议书,全乡930名党员、8名预备党员、85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225支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
牢记初心不忘本,勇担使命冲在前。“入党宣誓的时候就说了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现在国家有难,我虽然老了,但守卡点这种事情还是做得来的,我坐阵,没人敢乱跑。”大树寨村93岁的老党员姚志堂主动申请值守卡点。戴着红袖标,站在党旗下,目光里充满战胜疫情的坚定。
眼神里透露了细致
用双脚丈量每一个村寨,用细心排查每一位路人。
“请停一下。您好,请问您是哪里人?请问您来我们寨什么事?请把前后车窗都打开,请车里人把头伸出来配合我们量一下体温。现在是新冠疫情蔓延期,我们村这段时间不让外来车辆进,还请配合。”拦住外来车辆、询问、测体温、登记、劝返,这一套流程是值守卡点的必备程序。虽然繁琐,但一个都不能少。
“请问您家有几口人?有从外省回来或者去外省的吗?有发烧咳嗽的人吗?”每一个上门排查的工作人员说这句话都不下百来遍。
流长苗族乡在一次拉网式排查后又开展滚动排查,共排走访查群众94000余人次,坚持数据反复核对,做好实时更新。各卡点值守300余人(次),开展巡逻500余人(次),检查进入车辆700余车(次),驾乘人员1000余人,体温测量1000余人。
纵使山高路远,也挡不住战“疫”者的步伐,严谨细致,确保筑好抗疫牢固屏障。
眼神里透露了温暖
你为我守护,我为你尽心。
“你们放心,我给我家的人都打了招呼不准出门,过年买的肉还有,我家院子里面自己种了菜,这几天我们肯定不会出这个院子,你们这么辛苦,我们绝对不添麻烦。”面对上门宣传的工作人员,上街村群众童祥科向工作人员保证。
“我们喜酒延后,防疫时期我们肯定配合,等疫情结束后我再请你们喝喜酒。”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动员后,大元村村民龙纯华决定延迟自己的婚期。
“你们辛苦了,大冷天还坐这里帮我们组守路,我给你们拿了个小火炉和一些吃的,吃点东西要暖和一点。我家饭也做好了,要不你们去我家吃顿饭?”不忍卡点值守人员受冷,羊场村群众熊献毕志愿向村头卡点送温暖。
自战“疫”打响后,流长苗族乡形成合力,无论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都尽心尽责,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中,记在心里。
2020年春节过去一半,我们早已汇聚起全民战“疫”强大力量。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定能摘下“面纱”,确认眼神,一定能看清记住当初并肩战“疫”的人。
记录片《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电影观后感篇二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一级响应》,全景呈现了中国尤其是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全片共5集,每集50分钟左右,用观察型纪录片特有的拍摄方式,捕捉到了不同人物面对疫情时的真情实感。孙尧是《一级响应》第二集的导演之一,他在导演手记里写道:“很多人经历了失去亲人的伤痛,不愿面对镜头,获取他们的信任,接受我们的拍摄,成为了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
3月13日,我们到达武汉,当时武汉疫情的整体态势虽基本稳定,但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物资短缺,食宿交通等条件很不理想。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可以克服,但对于创作而言,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形势稳定以后,我们无法拍到疫情初期的画面。
很多当时在第一时间拍摄到的素材,对我们非常重要和珍贵,需要用尽一切方法去获取这些素材。还有就是面对多方的信息来源,需要一一核实,进行选择和取舍。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梳理出人物故事脉络和制定拍摄计划,需要通过采访,回述,结合当事人手机里的视频和照片,和记录现在进行的事件去丰满故事结构。
很多人经历了失去亲人的伤痛,不愿面对镜头,获取他们的信任,接受我们的拍摄,成为了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比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公殉职,妻子蔡丽萍强忍悲痛仍坚守在抗疫最前线,她一度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和拍摄,我们用一次次真诚和真心的沟通,最终使她面对镜头,和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比较惊险的场景,是我们有一次去医院拍摄外景,没有穿隔离服,只佩戴了普通口罩,突然看到很多康复的病人在办理出院手续,想都没想就冲上去采访,问他们出院的感受,可谓是零距离的接触,等采访拍摄结束才发现,周围所有的人都穿着防护服,当时是一点意识都没有,后来想想还是觉得有点害怕。
另外,在医院“红区”的拍摄,也是我们拍摄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我们接受了严格的院感培训,克服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尽快调整和恢复,随时进入“战时状态”,厚重的防护服让我们行动变得迟缓,泪水与汗水让我们的视线变得模糊,持续数小时的拍摄,是对我们极大的考验,我们的体力和意志力都达到了极限的程度。
对我个人而言,能够有幸参加《一级响应》的拍摄和制作,是我一生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我收获了来自团队的温暖和我们纪录片里拍摄到的所有的人给我的力量!我们记录下了所有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治生命的动人时刻,所有为这场战疫拼过命的每一人的鲜活画面,都将会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影像史册之中。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将会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永远怀有克服和战胜所有困难的勇气,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去感受温暖,感恩生命!
记录片《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电影观后感篇三
从疫情发生看农村治理这是一片沃土,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没待到它春花烂漫与你一起漫步,便匆匆踏入了这疫情防控的战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来得那么猛烈。
2020年的春节,一切来得毫无征兆,而我如往年一样回到期盼已久的家乡,准备与亲人度过新一年的春节假期,也是这一年中难得的相聚机会。然而就在我到家的第二天,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各种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全部被疫情笼罩。没过去多久,村长就跑到我们家,询问我的情况及身体状况,在确定一切正常良好的情况下才离开我家,走时多次叮嘱,一定不要出门,做好居家隔离。自己、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陷入了恐慌,同时也觉得村长尽到了他的职责,能不顾危险第一时间跑到我们家,了解情况和叮嘱。其实我从外地回来,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还是有被感染的风险,好在已经过去快一个月,我的风险基本排除。
大年三十了,村里的大喇叭,一直循环播放:“从今天起不准拜年、串门、聚餐,出门戴口罩,大家在家好好待着,特别是从外地回来的乡亲们,不要到处乱跑。”我从已有的渠道了解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及传播速度之快,叮嘱家里人不要出去,然而家里人并没有理会,说到:“过年你怎么可以不给长辈去拜年呢,哪有这个道理……”最后不知道自己怎么劝住他不出门不拜年不聚餐。
其实,村里的措施还是采取得很到位。首先是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分小组网格化管理全村,及时掌握动态,调整作战状态。第二是对村里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外来人口登记在册,特别武汉返乡人员及时上报。第三是对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为全村印发了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普及疫情及防护知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第四,定期到村民家中喷洒消毒,同时工作人员也自己做好防护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第五,随着疫情的紧张程度,交通停运,村里的所有出口都封闭,只留一个出口,24小时值勤守岗,全村也进入了一级响应状态,但是我们村没有做到一刀切绝不允许进出,大家做好登记,量好体温并消毒便可进出的,与此同时村民的自觉性也提高了,胡乱外出到处串门的现象基本消除,都在家里为全村做贡献。第六,我们村是以草莓产业为生,很多农户家的草莓等待销售,村两委干部积极主动联系经销商、批发商,在保证安全检查消毒的情况下使农户的草莓卖出去,很好保障大家的利益,没让大家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以上六点是我了解以及亲身经历的,我的家乡,我的小村庄,能在疫情爆发时主动出击,稳定局面,采取多方措施,稳定村民情绪,保障大家的利益安全。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做到尽职尽责,冲到一线为大家服务。我以一个小小农村的视角,呈现疫情发生时我所在农村的景象,就像我的家乡稳定了我的情绪和保障我的安全一样,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稳定和保障大家的生活和安全。
等到下一个春天,与大家一起在乡间田野里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