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一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xx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二
勐满镇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哈尼、瑶、汉等13种民族杂居的边境小镇,位于勐腊县城西南部,国境线长42公里,距县城53公里,距国境线12公里,勐腊到老挝南塔省的公路穿镇而过,是我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全镇土地面积4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2公里,是全县粮、胶主产区之一。镇辖曼赛囡、大广、勐满3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201x年末全镇地方总户数3087户,总人口13227人,其中农业人口户数2765户,12459人,辖区总人口约21000余人(包括农垦人口及流动人口)。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勐满”和生态示范乡镇建设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重”的理念,立足“生态立镇、绿色兴镇、富民强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主攻重点,层层抓落实,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勐腊县实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度勐腊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任务分解》(腊生建〔20xx〕2号)和《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腊生建〔20xx〕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镇一年来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及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全镇的生态创建工作、实现生态创建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结合勐满镇情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为创建生态各项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促创建
创建生态乡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鉴于创建伊始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生态乡镇的认识还很模糊,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生态创建专题会、镇村干部会等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将创建任务层层落实,并将其列入对干部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全镇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
三、加大宣传,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营造一个“全民参与、群策群力抓创建”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政府把生态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启动“生态勐满”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设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赠阅环境保护相关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生态理念,极大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生态创建工作、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20xx年,我镇共开展各类创建生态乡镇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创建生态勐满、平安和谐勐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纠纷,无环境污染信访、上访案件。
四、突出重点,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我镇本着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不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创建过程中,我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生态建设,保护源头环境
维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镇认真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森林法规,做好山地森林的保护工作,不再把林业单纯地看作是提供木材的产业。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按照“特色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性”的要求,搞好山地绿化工作,为勐满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不断丰富生态内容和生态水平,切实有效地保护饮用水资源、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按照层层签订的原则,签订了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共70份,强化了各村委会、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及林权者的森林防火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为保护生态促进农民增收,投资了200余万元,完成了林下种植石斛30亩。
(二)抓好小城镇及交通道路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生态立镇,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以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乡镇。
1.小城镇建设。针对镇街道绿化过高的状况,对全长3公里的绿化树进行修剪,清除了镇街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街道路面划设了停车位及交通标线;全年共进行了8次街道清理整治工作,共出动车辆16辆,摩托车4辆,参加人员共125人次,清除私搭乱建帐篷180个,占道经营摊位207个;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完成了36个农村生活垃圾池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
2.交通建设。通过多方协调,积极调动群众,先后投入资金4万余元,出动车辆122辆,拉沙石366车,投工投劳868人,挖机3辆,装载机1辆,压路机1辆,清除土方1050立方,对全镇农村道路进行全面养护维修,填补路面坑塘,砍除沟边杂草,清理涵洞等,提高了路面的使用率。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河图一组7公里生产生活道路建设;投资近2万元,修复了南坪15公里进村道路;完成了曼赛囡、南坪生产生活桥梁建设;已做好卫生院至上中良7公里柏油路前期工作,目前正准备实施。
(三)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
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上,紧绕本镇特色产业,开展割胶技术、畜禽养殖、餐饮服务等方面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更多地接触市场信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生产经济结构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使农民在农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从事第三产业经管,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全年共举办各项科技培训43期,3893人次;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计算机技能培训1期,47人次。
(四)以创建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广泛开展“文明村寨”、“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及军警民、场群共建活动,积极组织申报曼飞拢村小组全国文明村争创活动,为全面打造边境“魅力新村”、“生态新村”、“和谐新村”树立了标杆。20xx年全镇共有96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有1个国家级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村,14个州、县级文明单位,3个共建点。
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群众得实惠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归根结底要让广大群众得实惠,贫困不是生态建设的目标,要鼓励群众走上生态致富之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建生态的积极性,使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但在生态效益显现较慢的情况下,要处理三种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要在保护中开发经济利益,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居环境的提升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勐满镇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风气。另一方面,群众在生态保护建设中直接受益,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各村小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六、下一步打算
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照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环境整治与保护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镇将在现有基础上,持之以恒,加大力度,积极实施凝聚人心的“青山绿水”工程,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勐满”、“和谐勐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要求,根据州委提出的“生态立州”战略,下步创建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载体,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亮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主要工作
继续深化创建工作,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逐步启动旧村改造、村庄整治,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建立完善环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项目,按照项目要求,落实综合整治措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按布局合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修编勐满镇建设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以规划为龙头,加大实施力度,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管理,把我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贸集镇。要继续搞好各村小组生态村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增强经济规划意识,严格规划管理,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使街道整洁、灯光亮丽、交通顺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难点、热点入手,加大对全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倡使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净化生活空气,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3.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保、森林等执法队伍的工作联系,积极协助执法部门,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给予严肃处理,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依法顺利进行。
4.加大宣传,强化全民环保意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众的生态环境知识宣传,使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开展中小学校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环保课程,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之中,认真进行环保文化建设,鼓励各单位及群众开展有益于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将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建设内容传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全镇人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使其自觉投身到生态建设的实际行动。
创建生态乡镇是个社会性的大工程,对于刚开展此项工作的勐满镇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深信,通过我们上下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全镇广大群众的热心支持,我们的目的,是让全镇人民都参与到创建生态乡镇中来,立足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切实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勐满。
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三
东岩乡位于飞云江上游,瑞安市的西部山区,属赵山渡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全乡辖18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2439户,8412人,乡域面积42.2平 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1.24平方公里,水田面积919亩,山园面积1774亩,森林面积50663亩,森林覆盖率达80.1%。境内群山环绕,峰峦重 叠,环境优美,主要溪流为祭门溪(飞云江支流又名玉泉溪)及其支流。从20xx年开始,我乡在市生态办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 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xx年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乡验收,寨下村顺利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从今年开 始,我乡积极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石马村、金洋村创建温州市级生态村,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石马、金洋村已基本达到创建要求,全乡也基本上达到省级 生态乡标准,现将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将创建生态乡和环境整治工作作 为重要工作来抓,相继成立了“三沿整治”、“千百工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 室,专门配备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把全乡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生态乡创建考核制度,将生态乡创建工作纳入乡、 村干部和各单位目标考核内容,健全了全乡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形成了以“党委为核 心、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建格局。同时,沿溪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1-2名垃圾清运人员,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集 中管理。特别是创建生态村的金洋、石马村,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提出具体创建要求,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
二、生态乡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 乡从20xx年开始创建生态乡,几年来,东岩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为保护赵山渡库区的水源,改善库区和全乡的生态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作出 了不懈的努力,如:不引进工业,不发展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业,不大量使用有毒有害农药等等。同时,乡政府也制订落实了有关生态创建及环境卫生整治的措施和制 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认真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认真实施了“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 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对该工作进行详细部署,率先在寨下、石马、金洋、斜山、东坑等五个村开展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 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积极实施农村绿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绿化水平。计划明年该工作覆盖面达到10个村,20xx年覆盖面达到15个 村。
2、集中整治,美化生态环境。从去年开始,我乡认真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开展“三沿整治”活动,拆除影响环境的违章建筑120平方米,拆 除露天粪坑45口、猪舍15个,清运生活垃圾30吨。在生态建设方面,20xx年,寨下村投入资金35万元顺利通过了市级“千百工程”验收,全乡投入资金 30万元,建造卫生公厕8座,安放排污管网3000米,建造沼气化粪池一座,寨下村通过温州市级生态村验收,三个村通过瑞安市级生态村验收,全乡达到温州 市级生态乡标准;今年,全乡投入资金50万元,建造沼气厌氧池2座,件头洋居民区生活污水进行了复合滤床处理,安放排污管3500米,在村庄绿化方面,全 乡共投入资金30万元,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
3、强化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为了改善全乡的居住环境,乡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 设力度,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了岩头、金洋、石马、东坑4个村的2500米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固了防洪堤,提高沿溪各村抗洪防灾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500多万元的梅树岭、驮庵、斜山、大徐、民族、梅山(水对坑)六条通村公路和岩头、斜山大桥已基本完成。同时,乡政府还十分重视 卫生、教育、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4、 推进生态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我们从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出发,继续发挥区域优势,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以金银花和番薯粉面为主要 特色的生态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金银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生产、销售、加工、信息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认真探索金银花和番薯的 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我乡现有金银花基地300亩、番薯基地300亩、杨梅基地800亩、荸荠基地60亩、山茶基地 150亩、红柿基地100亩,今年乡政府在进一步完善以上基地的基础上,再投入资金,发展金银花基地200亩、番薯基地200亩;三是积极尝试品种的更 新。为了提高番薯的淀粉含量,提高出粉率,我们今年引进了“浙薯13号”番薯新品种,该品种很适合在山区种植,引进后对做大做强我乡的番薯粉面这篇文章有 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食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乡的环境条件已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要求,因此,我们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的化肥、农药等方面的使用量,率先在金银花、番薯、荸荠、红柿等农产品上,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程序,取得成效。
5、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 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 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 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6、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生态文化氛围,提高全乡人民生态环保意识。为保护现有生 态环境,积极创建生态乡、村,乡政府利用多种宣传工具,认真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在市生态办的支持下,设立2个生态固定宣传牌,进一步提高了全乡人民 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 几年来,为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转化生态优势和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 抓手,以生态乡规划为主线,深入开展生态乡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生态发展之路,实现“发展经济保生态, 保护生态促发展”的双赢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 全面完成创建指标
第一、制订农村环境“五整治 一提高工程”中长期计划,并认真予以实施;确保在20xx年前完成率达到83%(15个村);20xx年达到55%(10个村);20xx年达到28% (5个村)。
第二、根据瑞安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声环境达到各类功能区划要求,地表 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均符合有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第三、公共设施完善程度达到创建要求。第四、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第五、建成区生活污水处 理率达100%。第六、建成区垃圾固废集中收集处置率达95%。第七、辖区内没有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上也没有其他工业污染源。第八、东岩乡属于瑞 安市规模化畜禽禁养区,全乡无规模化畜禽养殖。第九、建成区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率达100%。第十、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
(二)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农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根据这个实际,发扬山区农民艰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优化结构为重 点,努力实现农业稳定生产、农村良性发展、农民显著增收。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高度重视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加强对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对农业政 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指导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大对农业粮食生产的资金、技术、政策优惠扶持力度,同时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严禁耕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 安全。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应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三是鼓励专业合作,拓宽产品 市场。以金银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为依托,进行了金银花合作社的设备和技术更新,逐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 引导作用。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东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环境优美,漈门溪的“竹筏游”和东坑的古钉,远近闻 名。根据这个有利条件,乡政府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产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漈门溪风景区的配套设施,逐步推出“游泳休闲”、“农家乐”和 “生态观光农业”、“畲族文化观光游”等旅游项目,促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农村面貌转变的有效途径。
四、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乡在创建生态乡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处理难。全乡没有垃圾场,现有的生活垃圾在集中后,无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2、污水处理难。全乡现仅有建成区范围内污水处理达到标准,其他各村的生活污水还是延续传统方式,没有进行集中处理。
3、村民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观念和教育的影响,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还没有深入人心。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我乡在今后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垃圾中转站,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各村成立清卫队伍,布设垃圾箱,做到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和垃圾定时、定点收集。乡政府选址建一座垃圾中转站,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收集垃圾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石马和金垟村创建温州市级生态村的有利时机,全面拆除露天粪坑,再建卫生公厕5 座。建成区范围再安放排污管网3000米,其他各村生活污水按“改良三格式”和“地埋一体化”设施进行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溪现象发生,争取再创建温州市 级生态村3个。
3、巩固“三沿”整治取得的成果,继续实施“千百工程”。以乡政府为中心、道路两侧和建成区结合部的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 继续加强“千百工程”的建设力度,全面清理赤膊屋、污染溪流和村内卫生死角;认真实施路面硬化和绿化工程,进行路面整修,保证道路全线畅通,在对现有绿化 带进行整修的基础上,再建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加快推进金垟、杜垟、中心、大徐等沿溪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固防洪堤,确保全乡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石马、驮庵、金垟三村争取今年内通过市级千百工程验收。
总之,我乡在创建生态乡镇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乡政府和全乡人民还会继续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为创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乡再做努力!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上半年 乡镇 2023年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2023年创建生态乡镇上半年工作总结(3篇) 生态乡镇创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