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六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深厚、广博、精深,才能驾驭教材、课堂,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智能,这样,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些方面,虽然从教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1、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
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认识,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直到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
“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创造中可能遇到的失败,并尝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通过创造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
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服务工农业将更造福人类的道理。
“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
周 次 | 教 学 内 容 | 备 注 |
1 | 从问题开始 | < |
2 | 创造的快乐 | < |
3 | 让田野告诉你 | < |
4 | 走进车间 | < |
5 | 插上科技的翅膀 | < |
6 | 坐在家里看世界 | < |
7 | 沟通无极限 | < |
8 | 我的信息生活 | < |
9 | 灿烂的古代文明 | < |
10 | 伟大的`科学成就 | < |
11 | 绚丽的文学艺术 | < |
12 | 文明遗产知多少 | < |
13 | 地球有多大 | < |
14 | 飞越太平洋 | < |
15 | 和非洲朋友共舞 | < |
16 | 迷人的欧洲风情 | < |
17 | 世界真奇妙 | < |
18 | 期末总复习 | < |
19 | 期末考试 | < |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三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是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周次 教学内容
1 开学工作
2 1.我的课余生活
3 2.不和烟酒交朋友
4 机动
5 3.害人的邪教
6 4.身边的变化
7 5.感受村民选举
8 6.隔海相望
9 7.跟着唐僧去西游
10 8.金字塔下留隔影
11 9.奥林匹克的故乡
12 10.我做志愿者
13 11.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
14 12.春节和圣诞
15 13.人种有不同
16 机动
17 机动
18 复习迎接考查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四
本班有学生3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1、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六、教学内容安排表
1、屈辱的历史
2、不屈不挠的抗争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永久的缅怀
5、人类文明的摇篮
6、 丰富的思想宝库
7、 永恒的文化遗产
8、 大自然的坏脾气
9、 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10、灾难无情人有情
11、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12、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13、科学家的启示
14、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五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29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周次 | 时间 | 课题 | 课时 | 备注 |
第四周 | 9.19-9.23 | 社会需要诚信 | 1 | < |
感受诚信 | 1 | < | ||
第五周 | 9.26-9.30 | 成长中的变化 | 1 | < |
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 1 | < | ||
第七周 | 10.8-10.14 |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 1 | < |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 1 | < | ||
第八周 | 10.17-10.21 | 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 1 | < |
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 1 | < | ||
第周 | 10.24-10.28 | 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 2 | < |
第十周 | 10.31-11.4 | 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 2 | < |
第十一周 | 11.7-11.11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 | < |
第十二周 | 11.14-11.18 | 军旗升起的地方 | 2 | < |
第十三周 | 11.21-11.25 | 二万五千里长征 | 2 | < |
第十四周 | 11.28-12.2 | 延安窑洞的灯火 | 2 | < |
第十五周 | 12.5-12.9 | 新中国的成立 | 2 | < |
第十六周 | 12.12-12.16 | 走进新时代 | 2 | < |
第十七周 | 12.19-12.23 | 走向世界强国 | 2 | < |
第18——19周 | 复习考试 | < | < | < |
< | < | < | < | < |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篇六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
实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
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 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练习:分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课文练习”意在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活动练习”意在形成相应的态度、技能,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
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报告、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
1、歌曲:通过歌曲来导入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材在每个单元教学前都选用了一首歌曲。所选用的歌曲,大都是节奏轻快、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富于教育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这些歌曲还附有动作,让学生边唱边作,以强化学习效果。
2、故事: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适合孩子的年龄、心理及语言特点的故事,肯定大受欢迎。教材中所选用的故事包括漫画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等。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益智的故事,让学生边学边动脑筋深入思考。
3、儿歌:儿歌简短、生动、形式活泼,语言富于节奏感,最适合儿童学习。
4、诗歌:教材也选用了少量适合学生读的古典诗,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让儿童接触一下古诗,效果良好,因为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是具有道德教育和社会学习意义的。
此外,还有漫画、游戏、谜语等形式。
第一单元 我们健康成长 13课时
第二单元 为了建设新中国 10课时
第三单元 腾飞的中国 15课时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上册 道德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六年级道德上册教学计划(六篇) 六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