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光荣活动感悟(7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一
这是一家开在我上学路上的修鞋店,店里是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妻,夫妻俩经营这家店有十几年了。我早早就来到店门口,他们还没有开店。九点左右,这对夫妻开始打开店门,摆好摊子,开始一天的修鞋生计。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打量着这位修鞋男师傅,他皮肤黑生生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身上穿着一件略显旧色的衬衫,系着一条深蓝色围裙,戴着一双有花点点的袖套。这会儿,他正专注地修理着一只棕色皮鞋的鞋根。只见他一手提着皮鞋,一手拉开小桌子上的抽屉拉环,翻找了一遍后,拿出一个好似强力胶水一样的工具,然后轻微地眯起眼睛,对着那只断了的鞋根“注射”了一会儿,等它干了之后,用力合起鞋根。我以为这就算修完了,没想到细心的修鞋伯伯又拿起一块干布,把残留在鞋皮上的强力胶水一一擦干净,现在的皮鞋又完好如初了。
我又去打量了一下修鞋的女师傅,她专注的眼神,戴着一个口罩,皮肤黄黄的,穿着一件黑色皮外套,系着一条黑色围裙,手上一对蓝色圆点点袖套。她正在用针一针一线地补着一条黑色的皮带,非常认真,不一会儿就弄好了。
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与修鞋伯伯和婶婶攀谈起来。从他们口中我得知,他们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一家人的生计主要是靠这个修鞋店的生意,他的儿子和女儿在外省上大学,平时只有假期才回家,他们十分想念孩子们。我又把心中的一个大疑问吐露给修鞋伯伯和婶婶:“修鞋工很辛苦的,天天起早贪黑,您们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呢?”伯伯笑了笑:“我和你婶婶选这份工作,在乎的是好好为人民服务,并不在乎辛不辛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我们这些老修鞋工不就派上了大用场了吗?”婶婶也笑了笑,点点头算是认可伯伯的话。说完,伯伯又开始招呼另一位“客人”了。只见他先询问了一下那人的鞋子情况,然后微笑又友好地对那位“客人”说;
“您明天来拿就行了。”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伯伯为人的厚道。
是啊,劳动者们虽不起眼,也不张扬,但他们身上散发着朴素的精神,他们默默地为人民付出着、奉献着。普通劳动者真是城市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五月,让我们献上一曲劳动的赞歌,送给最美的劳动者。让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最美的劳动者!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二
广场中映入眼帘的是样式多样的宣传栏,鲜艳夺目,上面刊载的“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让大家不由得驻足观看,众多宣传栏中,刻有“包头工匠”名单的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看着上面的一个又一个的名字,一名又一名劳模的光辉事迹,都让人感到崇敬。劳模公园位于包头市九原区稀土路与黄河大街交叉口处,占地总有238。8亩。未进入公园就可看见在你的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铜制雕像,那是一尊高约10米的共产党员的楷模——焦裕禄的雕像,下面的白石柱上写着“焦裕禄”三个字,三个字用红漆刷过,配合着白石砖,显得格外耀眼。
劳模公园作为“两学一做”教育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往右看去,一共有六块儿党旗模样的板块。中间还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劳动精神”上方还写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七个通体红色大字。
从公园进入,往右走去,通过一条落满红叶的小路,再穿过充满活力的篮球场,便看到一大块儿棕褐色呈弧形状的浮雕,分别排列着六位劳模精神代表人物,第一位是唐嗣孝,是我国著名的炼焦专家,浮雕上雕刻着她在工厂内和同事们钻研炼焦技术的过程,只见她手指着本上的内容,嘴里不停的说着各种要注意的事情,一遍又一遍的叮嘱他们在炼焦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出一点差错。第二位是吴运锋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第三位是李冠兴,他是我国生产堆,研究堆,核电燃料元件……的研究专家。为我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孟泰和唐章嫒,唐章嫒从事我国的坦克设计研制工作,为我军改善军装备,开拓军贸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第六位是侯占弟。他从事我国的电揽业,浮雕上雕刻着他正在接电线时的模样。
再往前走,有一片空地,空地的中心偏右有一棵古树,这课树好似经过了历史的时间长河,好似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新包头的建设,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包头人成长。偏东角方向有一湖泊,夏日时碧波粼粼,漂亮极了,空地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道长廊。左边展现的是大国工匠李万君,李雲鹤等劳动模范代表,右边展现着包头贡献者,这些贡献者在各行各业,为建设包头而奋斗。
在劳模公园儿里,还有着散布全园共22座的青铜雕像。有像窦铁成这样的“工人教授”他的塑像中,手中拿着工具箱,头上戴着安全帽,穿着工衣。大步流星的走向工厂,默默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着,还有一进门往左拐就能看见两处青铜像,分别是“铁人王进喜和谷文昌,谷文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与解放也先后也参加过不少战斗。解放后,他留在福建东山工作,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一座宝岛。王进喜的雕塑身着棉衣制服,头戴棉帽,手中拿着大板手,好像要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中去一样。这些青铜雕像,都几乎全和真人一般高大,差不多都在1。6-1。8米之间,宽约20-30cm左右,雕塑们神态各异,有的站着,有的走着,有的座着,有的正在工作,各式各样,给公园增添了几分热闹。
走进处处洋溢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劳模公园,身为一名包头人的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责任也悄无声息的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三
宛如工蜂般辛勤劳动中的人们,是世界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题记
阳光透过片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斑。七月的酷热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坐立难安。“卖西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喽——”我探出头往楼下望去,只见一辆三轮车上一个个墨绿相间的大西瓜。卖西瓜……我的思绪飘回了很久很久以前……
那年七月的下午,烈日炎炎,火辣的太阳将地面烤得滚烫,脚踩在水泥地上,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针扎一般的灼热。
下午四点钟,外公准时蹬着一辆三轮车,六岁的我坐在后面,身旁是一个个的大西瓜。“出发,我们要去卖西瓜喽。”我乐不可支。
三轮车上坡了,外公吃力地蹬着,额头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脸庞上滑落,如雨点般砸在地上,留下圆形的水痕。
外公真辛苦啊!我赶紧跳下车,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别人推车的样子,使出吃奶的力气在后面推车。外公回头一看,笑了!似乎我的力气发挥了作用,外公感觉车子变轻了,上了坡。
三轮车在马路边的一棵大榕树下停了下来。五点钟左右,对面工厂的工人下班了,陆陆续续地穿过马路,回到这边的村子里。“这西瓜甜不甜?”“甜!这是自家种的西瓜,包管甜!”外公胸有成竹地拍了拍胸脯。
看着外公忙碌,我却只能在一旁无所事事,干瞪眼。有没有我能干的事呢?对了!平时妈妈不是老笑话我大嗓门嘛,要不我叫卖几声,说不定全村的人都能听见,我何不试试?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喊就喊,“卖西瓜喽——又大又甜的西瓜喽——”周围的阿姨婆婆们见我一个小小人儿在叫卖,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这下子,摊位前门庭若市。
太阳渐渐西斜,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片片白云,也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淡红色。我坐在空荡荡的车子里,哼着小曲儿,心情愉悦。我们准备回家,外公却给了我一份惊喜——他像变戏法一样抱出一个大西瓜,放入我的怀中:“这是给你的酬劳!”“这是我的西瓜!”我抱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脸上呈现辛勤劳动后收获美好的幸福光辉。
太阳即将没入地平线,它含着笑望着这个欣喜若狂的小女孩。
这一幅画面因劳动之美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伴随着夕阳,永远地定格在我的生命长河中。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四
跨越千年的历史车轮滚滚而来,每道车辙都闪烁着劳动者的辛勤与智慧。记得宋庆龄说过:“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是啊,如果不劳动,又怎么会拥有自己想要的呢?
劳动是神圣的。它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创造了文明多样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美丽绝伦。在古代,劳动就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脚印,见证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多么美好的见证!指南针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
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的;
火药是由孙思邈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是由毕昇发明的。这些不令我们自豪吗?还有我们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他是多么伟大!我国第一枚火箭,第一枚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数不清的第一背后,钱学森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又有谁能说的清呢?还有许多智慧的劳动者,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智者的劳动成果固然值得膜拜,但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同样值得我们称赞鼓掌。在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清洁工却早早到达了自己的岗位,为马路扫去了灰尘与垃圾,让整座城市焕然一新。可他们却整天灰头土脸的,怎么也扫不去他们两鬓不断生长的银发。是他们冒着风雨冰雪为我们的城市扫去垃圾,让我们能看见一层不染的城市,开开心心地去上学。还有建筑工人们,即使是严寒酷暑,他们都辛苦地为我们建造高楼大厦,让我们住得安心、舒心。
劳动是无私的。就像我们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耐心为我们扫去无知阴霾,将我们送到知识的殿堂,助我们登上成功之梯。还有那些“白衣天使”们,在这次疫情中,他们日夜不休,只为把新冠疫情病毒赶走,让患者安心治病。他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把所有的苦累咽进肚子,只为更多人们的健康。
劳动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感受乐趣,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比如帮父母做家务,帮同学抬水,帮老师搬作业,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减轻别人的负担,体会劳动的快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最光荣!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五
五一来临之际,劳动的呼声在我们耳畔响起。在家里,劳动好像仅仅是做家务;在学校,劳动好像就只是值日。是这样吗?
实则不然。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我们挂在嘴边的通常指的是体力劳动。
体力劳动是不可缺的。清洁美丽的校园背后,有值日生的劳动,有园丁的劳动,有建筑工人的劳动。有食堂大妈的劳动……,缺少了这些劳动,你有没有想过,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
体力劳动的例子千千万,无数的事实证实了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和不可缺性。而我着重要讲的,是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简单的说就是要动脑子。工业革命之前,纺织工人们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效率很低,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才织出来那么一点点的布。随着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织布效率大大提升,用更少的精力完成更多的工作。难道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工人们都没有劳动吗?不,不是的。他们整天整晚的都在劳动,都在体力劳动,他们缺少的是一种脑力劳动,一种使体力劳动更少的劳动。
脑力劳动也不是指在发明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之作,再简单点,就是上课跟着老师的步伐,不断的让自己的大脑运转,作业认认真真,独立自主的完成。抄作业的行为实则就是窃取劳动成果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和袁世凯还是蛮像的。
脑力劳动需要在普通简单的事情上下功夫,与此同时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年初火遍网络的河南春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唐宫夜宴》,方老的民族乐器串烧,太极八卦与宇宙星辰。创造性地融合起来,使之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笑称“史上最穷春晚”却在男女老少中激起层层浪花。
雨果曾说过“未来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同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是的,未来属于劳动的人。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没错,劳动创造未来。
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进步,而这一切又脱离不开劳动,离不开我们的手和脑。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未来,劳动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关注劳动,参与劳动,全面劳动,手脑并用,共同进步!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六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by三毛读书多了,你会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到很多道理,学会在生活的海洋中独自游泳。
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劳动人民的光荣节日——“五一”劳动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刚学的一篇课文《蜜蜂》。
小蜜蜂多么可爱啊!它们不仅是在酿蜜,也是在酿造生活;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生活。它们是那么渺小,却又多么高尚!
提到蜜蜂,我不禁想起了每天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虽然环卫工人是最基层、最平凡、最脏、最累而又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这干净的世界!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很热,我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就闻到一股刺鼻难闻的味道,抬头向前看去,原来不知是谁在路边堆了一大堆垃圾,一群苍蝇在上面到处乱飞,路过的行人无一不是绕道而行!我也像躲避瘟神一样,捂着口鼻,贴着马路的另一边快步跑了过去。走了好远后,我再次一脸嫌恶地回头看时,只见几个环卫工人正走向那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立刻把垃圾扫走了。
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心想:“真好,下次路过这里就不会那么臭了。”而就在我庆幸的同时,一种自责而又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自责,是因为我曾看不起这些环卫工人,觉得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会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然而现在,我却体会到了他们是那样的伟大,可亲可敬!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干净的街道,就没有这清新的空气。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成果,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来发扬劳动精神,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每天和同伴早出晚归,展示劳动的风采,祖国的大花园中到处都是我们勤劳的身影……
劳动光荣的活动感悟篇七
“吱嘎,吱嘎”缝纫机踏板转动的声音又回响在耳畔,这声音曾贯穿我的童年,也见证了一个妇女几十年的峥嵘岁月。约莫在1998年,我的母亲从卢氏县一个山村来到了灵宝市,嫁给了我的父亲,在那个年代,结婚不需要八抬大轿,凤冠霞披,母亲仅带了几套衣物首饰,以及一架崭新的缝纫机踏上了婚姻这条道路。
初结婚五、六年内,家里贫穷的揭不开锅,有时逢年过节母亲甚至没钱买票回老家探望,就在这般困境之下,父亲没日没夜的开着三轮车拉砖头,沙子等等,母亲则开了一家小店铺,凭着一双巧手,凭借那台缝纫机为人家做衣物,母亲时常清晨五,六点起床,打扫完屋子,收拾好家务,便端端正正的坐在缝纫机前,缝纫机是由槐木做的,通身紫红,右侧附着着铁制的转轮,挂着橡胶带,底下的踏板连接转轮,机壁和机角还镌刻着细小的花纹。
“吱嘎吱嘎”声起,母亲低头弯腰,双手紧紧压着布料,小心翼翼的让缝针一下又一下穿过,两脚在踏板上有规律的晃动,不时卡住,又腾出来手拉一下橡胶皮带便好,间或手指不慎被尖锐的泛着冷光的缝针戳破了皮,随意一抹,血止住了便好。
在母亲手底下,曾诞生了繁复华丽的大红嫁衣,清新淡雅的裙子,防寒御暖的皮袄,也有粗犷闲适的蓝褂白裤……母亲就是用日复一日的操劳,年复一年的辛苦,支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商场买衣服,母亲的小店梧桐一叶落般冷清,母亲自然心急如焚,走出家门,四处找工作,她干过学校食堂的阿姨,餐馆服务员,去过衣帽店柜台,超市销售台……兜兜转转,早晨携着光辉而去,夜里踏着暮霞而归,而母亲并未完全舍弃缝纫机,毕竟她还要为孩子修补衣物。昏黄的小台灯下,母亲带着一副老花镜,细致的干活儿,熟练的操作着那家机子——她相守多年的伴侣啊!
人总是向前看的,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父亲可以不必再腰酸背痛时强忍着,而不去买药,母亲也无需置办全家人的大小衣物,缝纫机已经变得破旧,愈发容易卡住,母亲仍用它制作一些小玩意儿赠送亲戚朋友。
“吱嘎吱嘎”的声音,柔弱又坚韧,越过时光的侵蚀,岁月的风烟,山川不改其逶迤,大河不改其滔滔,从青丝到白发,母亲的坚韧担当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