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美术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9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一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xx,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xx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二
本课六面怪脸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六边形三角锥体”的造型,然后,发挥大胆想像进行描绘造型,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谱形象。六面怪脸这种外沿为六边形、内接三角锥体的造型,本身就具有一种形式美感。用其作为脸谱造型的基础,用具象观念看似乎离奇,从抽象观点着眼就不尽然了。
《六面怪脸》是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制作平面的面具,基本掌握了一些平面面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也只是对面具的初步认识,知道面具是一种玩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由平面变成半立体,由具体的形状向比较夸张、甚至有些抽象的形状变化,与高年级立体抽象知识相接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1、实物观察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分享材料特点,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帮助学生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六面怪脸的主要特点。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教材中制作步骤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
本节的演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适当的指导性演示。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主要采用观察想象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
3、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是立体造型的六面怪脸制作方法
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
我们教研的这节课,主要从美的探索——美的指导——美的创造——美的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美的探索
在美的探索和指导环节中,教师先出示六面怪脸的精美范品,让学生通过尝试拆开后拼合和分析书中的制作步骤图,尝试自己做。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演示制作方法,如遇到困难,教师提供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折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美的想象
本环节抓住六面怪脸的“怪”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从色彩、五官形状方面思考问题。将动物、机器人、动画人物等形象都可以作为六面怪脸的表现内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教师配以适当的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抓住“怪”这一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美的创造
好的范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通过六面怪脸范品欣赏,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六面怪脸。伴随着音乐声进入师生共同创作阶段。
四、美的赏评
让学生将六面怪脸面具戴在脸上,直观感受面具的美感。指导学生从“怪”的角度去评议,教师适当点评。
五、美的拓展
出示多种材料、不同方法设计的六面怪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创作六面怪脸。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三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一)
《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6课。本课教材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粉画颜料、吹塑纸等多种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画是用不透明的粉质颜料来套印版画,颜色厚重,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因此在印刷时可以先印重色,后印浅色。在讲到画面色彩搭配时,提醒学生回忆第8课“风景色彩画”中讲到的“色彩的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粉印版画学生从没接触过,而本课后面“快乐的小鸟”、“有趣的脸谱”、“美丽的瓶花”这几节课又都是属于版画类(有脱胶版画和吹塑纸版画),那么,要上好这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这是一节“承前启后”的课。而教参中本课只设1课时,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情的需要,我把它改为2个课时。
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本课教材的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小鸟和它的家,并能学会用粉印版画的方法表现他们。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透过开放式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鸟的录象,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祖国大自然的美,从而唤起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粉印版画的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及与生活美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粉印版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粉印版画的方法把小鸟的结构形态及鸟窝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
二、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采取了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则只在关键之处作出精要的点拨或总结。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学法
1、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 自学尝试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粉印版画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我按照审美激趣、赏析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提高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
还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组6―7人,设有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做好小组记录和记分工作。下课前,将小组的分数统计,得分高的组会得到大家的表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 审美激趣
1、 创设情境:在轻音乐声中,我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接着把音乐换成森林里鸟鸣的乐曲。“让我们用心来感觉,用耳朵去”看“,呆会儿,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2、 在音乐渐渐的由小变大时,我也让学生漫漫的睁开眼睛。这时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看到了小鸟、森林、天空等。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3、 教师引导提问:播放有关小鸟生活记录的课件,适时的放一些特写镜头让学生观察,并不时的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小鸟的嘴是怎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小组长作好记录。(引导学生从外形、羽毛、色彩、鸟窝等去观察、讨论)4、 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科知识,分析小鸟与森林的关系(食物链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赏析探究
1、欣赏几幅有关小鸟的家的美术作品(课件演示),让学生分辨作品的种类(国画、油画、剪纸、粉印版画)及不同的构图所带来的形式美感,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画这幅作品(每个小组中都有一幅,便于学生观察)问学生: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在纸上试一试,找出正确的制作步骤。
3、小组内试着合作一张粉印版画,注意表现出小鸟的神态特征、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鸟窝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 练习感悟:每人制作一张粉印版画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鸟窝的机理效果。不断的运用一些鼓励性及强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
(四) 评价提高
将学生作业全部在黑板上展贴,学生之间互评,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小鸟形态、等方面去评价。
(五) 评选出本课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
(1)在音乐声中,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引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反响和共鸣。学生愉快的心情马上高涨起来。
(2)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持续长久。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独到性和多样性,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结论。
(4)综合自然科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5)初步感知作品艺术美与生活美,激起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感知阶段,强调感悟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在感悟中爱美、审美的情趣。
(8)使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品、审,发现自己与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9)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
五、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要突出 “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 鸟的 家
粉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1、 制模版
2、将模版与印纸重 叠,固定
3、上色、印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二)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
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基本认识和对花纹、图案的观察进行联想,经过剪、贴、画等各种方法为动物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绚丽的服装。
《迷彩服》这一课是属于3年级学段的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的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观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充分表现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和爱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不同类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过观察,充分展开想象,用学过的各种手法(如绘画、拼贴等)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本课内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把如何利用学到的各种手法将收集到的材料为动物穿上绚丽的迷彩服为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原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评比表扬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观察”、“联想”、“设计”、“评价”、“拓展”的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画,森林里的景物。(教师)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动物形状、毛线和剪刀。(学生)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观察
1、导入
孩子们对一些新颖的物体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对一些动物的喜爱非常热心,为了使学生快速走进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导入:
“小朋友们,快来呀!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联欢会,小动物们都想穿上一件新颖,别致的迷彩服参加联欢会。动物们高兴极了,但是它们有些担心:谁来为它们设计制作服装呢?”我想你们一定会愿意帮助它们吗?我想你们一定不会让它们失望的。()(引出课题:迷彩服)2、在大家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动物身上的花纹都有哪些特点?这时我用多媒体显示动物图像让学生观察动物。说说哪些动物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课件展示豹子。斑点狗)。刚刚是以一组不同的漂亮的点组成的动物花纹,(斑马)这一组是由流畅的线条组成的,大家看看最后一组图片有什么规律?(奶牛)是由块组成的,也就是不规则的面。教师总结:动物身上的花纹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二)联想
看完动物的花纹后再来欣赏一下作品:打开课本上的图片,讨论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的?同时找出动物身上哪些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分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点、线、面的图片)口头表扬观察仔细的的学生。接下来过度提问:老师这里有一种给动物们装上漂亮衣服的特别方法,非常简单,你们想学吗?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提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勤动脑、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得各种适合的制作方法来设计一套绚丽的迷彩服,以此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动手制作
教师板书示范步骤:1、用纸对折。2、一边画动物的斑纹,一边剪出动物的外形。3合上后便可以剪出(鱼的外形)。
老师还帮动物们设计几套迷彩服,举例说说蝴蝶和斑马它们的主色调(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学们,我们的小动物已经等不及了,你们马上用你们的小巧手为它们设计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画(点、线、面),也可以用老师刚才讲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贴在动物的身上(学生讨论任选一种)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画出不同的外形。2、绘画的学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制作的学生要注意动物的大小,用过的废纸不要随地扔。
(四)作品评价
分组评价(自评、学生评、老师评),最后,每组选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贴黑板上,动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五)拓展
大家帮小动物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们一定会感谢你们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这些动物们呢?将你这节课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 会有什么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呢?回去试试看吧!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体现在制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这样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先后步骤。我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四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赣美版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类绘画创作课型,即“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日记的特点及绘画方法,并学会运用绘画日记记录每天所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目的: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及创作方法,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难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和创造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音乐学科,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掌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学会绘画和运用。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生:比较感知——激发想象——讨论探索——绘画实践——情感升华
师:引导观察——创设情景——启发点拨——巡视指导——汇总归纳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序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②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文字内容有哪些?(日期、天气等) ③哪种日记比较美观?(绘画日记)
3、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这两种方法的共性,也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日记。(多媒体出示课题——“我的美术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内容呢?我们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或发生的事情,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来回忆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听声音画记忆画)
(二)、展开:情趣教学,激发想象
1、教师播放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提问:“说说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展示 :“听”字。)
《我的美术日记》说课稿范文
2、教师出示一幅小朋友唱歌图,提问:“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还有文字部分)(多媒体展示: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3、教师再次播放各种声音国歌声、笑声、哭泣声、雨声。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想象。(多媒体展示 :“想”字。)
4、师生共同讨论:当我们听到其它声音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象好吗? (多媒体展示 :“说”字。)
5、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出示一些听到声音后学生想到的一些范图。激发学生想象,并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声有画的情景,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记忆思维,突出本课的难点。)
6、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教师出示范图(唱歌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7、师: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作画呢?教师出示几例范图并出示绘画步骤:
1)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2)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
3)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概括,简单)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各绘画图,动画出示绘画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迅速掌握绘画方法,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深入:学生小组创作实践
1、按4人为一组分组合作绘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2、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3、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绘画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结束:情感升华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记日记 ──用绘画记日记。希望大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能运用这种新画法记日记,时时记,天天记,隔天记!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3课《威武的狮子》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过程、反思与感悟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在学习了第七课《美丽的鸟》和第八课《春天在哪里》这两课之后的延伸。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二 、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外我还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 、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观察发现,感知造型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最有特点的是谁?狮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
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赏析作品,扩展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以及画家绘画作品中的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
分析是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的。
(四)学生创作,作品展示
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大胆夸张。绘画的同时,播放狮子王插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展示作品 我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狮子”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多展示的机会,找到其优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总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六
《戏剧脸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戏剧脸谱》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第十一册。本课是脸谱的欣赏与认识、制作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初步认识和模仿学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人物肖像画、色彩、对称图案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脸谱的欣赏和脸谱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课时制作完成一张戏剧脸谱的制作。
1、教学资料
a、了解脸谱的起源和作用。
b、认识脸谱的形式、感受装饰美,领悟各种造型和色彩的象征好处。
c、了解脸谱的装饰用途,打开学生的思维。
2、教学目标
透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
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临摹或创意画出一种脸谱样式。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潜力和表现潜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恰当运用。
二、教法运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每位同学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资料又是平时同学们接触较少的戏剧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的理解潜力,尽量的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些,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用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将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音乐引入法:
学生对于传统的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疲倦感。上课时先放上一段歌曲《戏说脸谱》并配以歌词,以吸引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使之到达预备兴奋的状态。
2、多媒体演示法:
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以充分满足视觉感官为主的阶段,因此根据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展示出形态各异的脸谱图片,来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并辅助学生对于脸谱的直观认识和了解。
3、观察理解法:
学生观察想象潜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潜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用心性、主动性。教师透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资料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忙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4、分析比较法:
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潜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资料,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5、指导制作法: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取图样、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取自己喜爱的图式来绘制。
三、学法分析
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这本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科,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对戏剧中的主角、脸谱的分类、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等知识都有所了解,光依靠教师讲是根本不够的,而且也会让学生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资料收集法:
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戏剧脸谱的资料,个性是关于戏剧人物的故事及故事人物性格的资料,如能收集到脸谱图案的最好。
2、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在学习本课的难点——脸谱的纹样设计这一知识点时,透过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脸谱纹样来突出我的作品的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式各样的脸谱纹样以及各种方式的脸谱构图。
3、合作交流法
在制作脸谱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透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带给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获得的不同的知识、经验,拓宽学生的设计制作思路,到达教学目标。但切忌小部分学生一味的模仿他人作品,鼓励人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到达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预备铃响后,我就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说唱脸谱》,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资料。上课后,我透过播放一组脸谱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脸谱——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传承文化,开阔视野
现《课程标准》中,美术学科是人文性、艺术性、全体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学习。整堂美术课就是在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京剧艺术氛围中展开教学的。从音乐引入教学,以京剧乐曲贯穿课堂,到最后做一个超级链接,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有关脸谱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三)、自主学习,挥洒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个性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课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们在课前先搜集一些关于脸谱方面的基本常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透过观察、领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大胆推测脸谱的制作过程,真善美和发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潜力。再透过新身实践,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提出质疑,例:“我该怎样画脸谱?”“如何分割脸部呢?”“分割好以后如何上色?”。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课的关键部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尝试操作,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归纳并总结出那种是比较合理的制作方式,但并不否定其他可行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审美观制作他们自己认为有特点的脸谱形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主要引导,提高学生创新潜力这课改理念。
(四)、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既然是一个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课堂,那么多维性、多级性评价就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因此,评价标准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体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潜力的作用。如学生自评“我画得还不错咧!”、“我画得比以前的作品好了!”,教师用“不错,很漂亮。”“有特点,继续坚持!”“不如贴到展示板上给大家看看吧!”等。本课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从学生学,到作业成品的完成都以一种鼓励的、用心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同学生。由此让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进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长远的兴趣。
(五)、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将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表演艺术、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信息科技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美术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的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地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先要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后将制作完成后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从而到达取长补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在活动课中透过短剧表演来展示创作成果,从而将课堂评价延伸至课外,这样既使评价更加的生动,又不乏激励学生大胆创造的热情。
(七)、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脸谱构成及特点、制作步骤和展示区。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七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八
一、说教材: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作课,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感受用纸条做原材料而编织成的有趣作品。这一课最重要的不是只让孩子们掌握编织的技巧,而是寻找生活中与编织有关的物品,同时将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培养孩子们观察的习惯,用美装点生活,用生活创造美。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1)掌握编织一提一压的基本技法。
(2)采用编织的基本技法制作一件作品。
(3)通过教材提示与自我观察,掌握改变经纬纸条的形状或灵活变换提压的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一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特作品,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随时随地大胆创造的。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发现创造更多的美。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将生活的感受运用于作品。
二、说教法: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情景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归纳拓展四步教学法。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思维积极、紧凑,放收自如,课堂效率非常高;
引导和观察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美丽的图片、清晰的示范,大量的素材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与深刻的印象。启发点拨时我采用的是游戏激趣法,有趣的游戏能吸引所有孩子的参与,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验与发现中;
归纳拓展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它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欣赏中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
四、教学过程:
(1)编织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处理不好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怎样一开始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我设计了一个“送贺卡”的情境,事先我了解上课的班级最近过生日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我宣布将有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特别礼物要送给他,接着我亮出贺卡,漂亮的贺卡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而贺卡主要就是运用了编织的技法制作而成。加上是送给本班的同学,孩子们的兴趣更是高涨了起来,我顺势向学生提问:美丽的贺卡的确不止老师的这一张,可我觉得我的最美、最独特,你发现为什么了吗?从而很快引出本课课题,并促使学生投入的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在浓郁的好奇心趋势下自主观察制作的方法,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做。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来如何制作出不同样式的编织作品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的游戏激趣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点击进入,将基本编织方法制作的作品与之对比,找找不同点,比比谁的眼力厉害,找到不同的制作方法之后,老师在投影仪下进行现场演示,并请同学上来做小老师,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积极参与的同学还可以得到老师亲手制作的编织贺卡,更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巧妙的活动、直观的演示与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很快解决了制作的难题。
(3)美来源于生活而融入生活,最后,如何启发孩子们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世界,将本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这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出示没有主题的编织作品,提问:“你觉得它可以用来干什么?”接着利用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外部添加、在内部添加、改变外形三种方法,原作品进行了加工之后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还可以给她取个名字。直观的画面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给了孩子思考的方向。
(4)看,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作品,也许它还很稚嫩,也不够精致,但每一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光辉,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每一个奇妙的想法而折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作品展示会,通过拍卖的方法共同评出最具价值的艺术品。在这里,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份精彩。
(5)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作品中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各具特色的编织品,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艺术的魅力,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五、教学反思:
在我们的美术术语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缺少的不是勇于发现与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个更宽更大的世界。实践告诉我们,所给予孩子们的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现在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这个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过仔细的观察、耐心的发现、勇敢的探索你将有能力发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0分钟篇九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这些绚烂多彩的颜色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美丽迷人。把学生融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当中,就会增加他们的色感,对色彩的认识就会大大提高。
>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爱的卧室与别墅作为范画,运用暖色和冷色的的两中对比,让学生感受和谐色给人的舒适魅力。
本课是色彩基础课,课程结构内容包括:邻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颜色称为相近色,如黄、黄绿、绿或红紫、紫、蓝紫等。邻近色的配合,会使人产生舒适、和谐的美感;
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暧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一种,补色对比是最鲜明和强烈的冷暖对比,在同一幅画里,必须有一个主色调,主色调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1.通过学生自制色相环,了解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即和谐色,以及由此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加黑或加白的效果。
3.也可选择邻近色进行色彩的渐变练习。
1.体验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认识邻近的运用带给自己的乐趣。
2.让学生充分挖掘运用色彩的奥秘和对色彩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色彩的渐变练习加深自己对邻近色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柔和对比和强烈对比是两个不同形式的概念。
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学生接触和谐色,认识和谐色,,运用和谐色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的欲望,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表情、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习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
1.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色彩渐变的色相环或图片。准备示范用的绘画工具及多媒体影相资料。
(2)。学生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及相关绘画工具。
2.教学活动
(1)。引导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可先欣赏教材上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注意和谐色的渐变效果)。
2.也可以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识窗”,了解和谐色的渐变知识。
3.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学生体验并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片中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
设计意图:成功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采用播放影像的方法导入,目的是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通过听觉、视觉感受丰富的色彩带给自己的魅力。
4.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画图,讨论画面里怎样运用和谐色彩的。
设计意图:学习任何一课对学生来说,都不是从零开始,介绍自己喜欢的画面既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又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普蓝,在以后的步骤中我们称之为主色。画一个简单造型。又如,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用直线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笔来画,调色这一步很重要,要多挤一些主色颜料,最好一次挤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渐添加,还有一点要提醒学生的是,深色宜选择用加白的方式来表现色彩的渐变,反之,浅色宜加黑表现色彩的渐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了问题中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得认知的结果,而是使学生融入到色【】彩世界的乐趣中、兴奋中,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师出示色相环,让学生观察色相环上的颜色排列规律:在色相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之间的颜色非常接近、相似,色差比较小,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
在色相环上,两种相对的颜色叫补色,补色之间的颜色相反,色差比较大,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它是所有色彩对比效果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形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色相环,掌握色彩的排列规律,理解和谐色与补色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色彩对比形式。
3.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颜料运用加黑或加白的方法自制一个色相环,体会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色彩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运用色调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熟悉和谐色与补色之间的颜色变化过程,为以后在创作画面的运色和调色打下基础。
4、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共同评议
小组同学共同临摹或设计自己最喜欢的两张作品,一张为风景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冷色调;
另一张为卡通画,要求使用的主色调为暖色调。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合作中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设计用和谐色组织画面的体会,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评价能反映他们对本课评价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利用和谐色彩的渐变方法,画出有装饰效果的风景画或抽象作品,也可以用红、橙、黄、蓝、绿、紫等邻近色,进行色彩的渐变练习。
设计意图;
对孩子们来说,喜爱颜色是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对色彩的兴趣将激发他们自发地观察、认识和学习。
播放一幅幅的课件,和谐色、邻近色组织的作品,让学生在看画面、听音乐的过程中愉快地结束本课的学习。
邻近色在创作画面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幅画面的主旋律。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邻近色来组织画面,一幅色彩作品的创造就会产生一种色彩的混乱,让人感觉画面脉络不清。一幅冷色调的画面或暖色调的画面里主要都运用的是邻近色的对比,这样画面才会显的舒适、和谐。学生初学使用水粉工具临摹水粉画,困难较多,老师最好先画出步骤示意图,一步一步带领学生作画,提醒学生用水要适当,不要太多。辅导时及时纠正学生用水多与少的失误。
因为,学生是初次尝试用水粉颜料临摹水粉画,作业要求不要太高,对画得比较好的作业及时鼓励,对不成功的作业不要批评和指责,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下节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