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政策(7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一
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发扬节约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实现藏粮于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危机、疫情、气象灾害、部分地区战争等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把握“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硬道理,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扎实开展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摸清家底”,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牢牢抓紧“中国粮袋”、端稳“中国饭碗”。要保护好耕地,守住粮食“命根子”“生命线”,承担“保土”“管土”之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田水利、良种优化等农业技术科技的发明创造,古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灌溉蜀地万亩良田,今有袁隆平院士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实践证明,在耕地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必须靠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增产。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做到“向科技要粮”。要在粮食安全领域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人才队伍,选拔一批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十年磨一剑”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服务、“传经送宝”,推动粮食作物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发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的节约精神,实现藏粮于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古诗句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珍惜一箪食、一瓢饮,增强节约意识,引导全民参与节约粮食。要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心守护“中国粮仓”。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二
藏好“粮袋子”走稳粮食安全路“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一直以来,粮食安全始终是心之所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因此各地要主动挑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行稳致远走好粮食安全路。
定下耕地“硬规矩”,藏粮于地不退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就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国虽然坐拥960万平方公里,18亿亩耕地面积,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依旧是稀缺资源。应当看到,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最直接方法,各地要积极贯彻党中央部署,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不移提高标准、抓稳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采取“铁手腕”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对任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坚决不留情面,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保护耕地深入人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
提供科技“动力源”,藏粮于技不畏难。“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从大海之滨到沙漠深处,科技创新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种子安全与否、种源好坏,都会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因此为保证主粮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度,种源技术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种子研发需要经历选种、育种、验证等漫长步骤,这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与资源投入战,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考量种业科技研发。因此各地要采用“政策输血”与“资金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危机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紧迫感,不断突破技术新高,守护好种子安全这份农业“振兴之宝”。
签订行动“军令状”,藏粮于策不放松。“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地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因此要打好“政策牌”,坚决杜绝“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的错误思想,严格落实中央相关粮食政策要求,在政策保障上将粮食安全融入政策制度中,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抓好各领域监管工作,采取数字、信息等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研判,切实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不降低。要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确保粮食质量稳定。要抓准时机不误农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民下田、外出农民返乡务农开辟“绿色通道”,助力春耕秋收、农资农机调运。不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实、民心更稳。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三
做好四个“藏” 端牢中国饭碗《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这根弦,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让百姓任何时候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藏粮于地,喜看禾菽千重浪。“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有根才有果,有果才有实,有实才能让14亿人有饭吃,吃得饱。在当今国际局势动荡和一次次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的影响下,要更加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增产高产,护好老百姓的肚子,装满老百姓的“菜篮子”,增加老百姓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底气。同时,要保好农村耕地的质量,各级地方政府要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变“撂荒地”为高质量标准农田,带领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将“望天田”改造为“保收田”,让农民装满粮仓,更装满“钱袋子”。
藏粮于种,笑闻碗间稻香飘。吃饭的家伙要牢牢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粮食生产上,种子是源,产量是泉,未有源头活水来,就未有活力之泉。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使用自主品种,基本做到中国种中国粮。但同时在一些品种、领域跟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短板和弱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起表率作用,牟足劲、精奋进,要有“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精神和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去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同时,还应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和产学研用相结合,完善种业产业链,早日实现“禾下乘凉梦”。
藏粮于库,仓廪充实底气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库和粮农户仓装满粮食是愿景,是目标,更是行动指南。粮农仓丰实稳的是小家,护的是人心,保的是平稳;国库丰实稳得是“大家”,护的是天下,天下安则社稷稳。仓库需装满粮食,更需装好粮食,“装好粮”需奋战在一线的粮食守护者们,特别是党员干部们要以身作则,怀揣一颗“定心”,以“钉钉子”精神研发和改进粮情智能检测系统、储存系统和运输系统,用高科技为仓库存储保驾护航,护好手里的每一粒粮。
藏粮于民,乐传社会风尚浓。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之风,坚决杜绝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是中国永不过时的传统美德。光盘行动提倡鼓励大家“珍惜粮食,拒绝浪费”,有力改善了社会上粮食浪费的现象,很多人增强了节约粮食的观念,但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节约粮食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一餐一饭抓起。大力倡导良好家风,父母多引导孩子;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开展主题班会等各类活动,形成“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良好风气;加强社会的监督,共同作用,形成闭环式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产生粮食浪费的现象,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在一代一代人中蔚然成风,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四
提升农业质效 端牢中国饭碗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底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基础支撑。
加强农业政策保障,提高生产力。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七连丰”,连续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但是,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注入新活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农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以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各地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力。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执业兽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科技对农业作用更加明显,但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畅通产品供给渠道,提升保障力。当前我国棉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农业仍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下一步,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五
维护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10月16日是第__个世界粮食日。自1981年起,有关国际机构、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__年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我国的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全民的粮食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问题一直是全球问题。当前,全球粮食紧缺问题是难以克服的“瓶颈”,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饿。在发展中国家里,每5个人里就有1人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占有率是无法保障的,全球大约每4秒钟就有1人死亡,饥饿每年夺走上千万人的鲜活生命。今年由于蝗灾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粮食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充足,但中国的食物资源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头等大事,不得不慎。我国致力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在产业规划、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等各方面大力扶持,让农村拥有大批能创业、懂创新的新农民,保住了耕地红线,促进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有效地稳住了农业的根基。
粮食安全来自于政通人和。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端牢了中国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实施藏粮于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今年以来,广大农民群众涉农企业响应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戴着口罩”及时耕种,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全年我国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安全得益于全民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段时间以来,餐桌上、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严重,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也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极大隐患。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践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风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之风,杜绝奢侈浪费。要加强全民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入脑入心、付诸行动、成为习惯、形成美德。要充分发挥监管力度,对严重浪费行为坚决惩处,对过度消费行为要正确引导。要守住耕地红线,做到能种尽种,最大限度保证粮食生产的自给率,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六
唱响丰收赞歌 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东坡故里,天府粮仓”,9月20日,在第__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由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倾力打造的原创mv《永远丰收》正式上线,歌曲以展现新时代“天府粮仓”新风貌为创作初心,以永丰村独特的风景风貌为背景,勾画出新时代中国农村“景美、人美、日子美”的美好景象。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守好护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守“粮”心,不负百姓好“食”光,履职尽责,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筑牢耕地红线,当好脚下土地“守护者”。“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耕地一直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保卫“脚下土”是端稳“手中碗”的根本前提。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要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除了要积极做好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农村宅基地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宣传者,更要做好耕地撂荒集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耕地用途改变管治的执行者,用“长牙齿”的手段,筑牢土地保护“安全盾”,拿出对土地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守好护好永久基本农田,牢牢保卫“18亿亩”耕地的安全红线。
稳保利民底线,当好粮产发展“服务员”。“一餐一饭关系民生,一瓢一饮贴近生活”,守护粮食安全,除了要守住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保住利民底线。面对农耕技术不足、农业经营形式单一等“拦路虎”,广大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初心使命,扎扎实实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探索助力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真正实现“谁种粮谁受惠”。要做好“引路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培训等,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种粮人”,激活生产致富内生动力。
绷紧节俭主线,当好绿色生活“带头人”。“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老百姓已经完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越是饱食暖衣,越要握紧“节俭筷”,珍惜“盘中餐”。广大基层干部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常思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作之苦,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让“俭法”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群众饭桌上的行为习惯,教育引导更多的人着眼于自己的饭碗,从节约“一粥一饭”做起,从米面粮油上的“精打细算”做起,以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勤俭节约汇聚起绿色健康生活。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篇七
心怀“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自当始终牢记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更加热爱新时代“三农”工作,钻研“三农”理论知识、提升“三农”工作水平、创新“三农”工作方法,团结带领广大种粮大户在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敢闯敢试中为“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敬业奉献”中确保“粮食安全”。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的一生始终要“执事敬”。众所周知,“三农”工作“多、繁、杂、忙、细”,一些年轻干部刚走上基层工作岗位,或者在基层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浮躁、埋怨、当“逃兵”等现象。因此,只有广大基层干部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怀有挚爱之心,从事即十分热爱党的“三农”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去,发扬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服务“三农”,持续为推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大正能量。
在“精益求精”中确保“粮食安全”。“三农”工作也是政治性、时代性、专业性等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掌握日常的“三农”业务工作,还要及时掌握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等。正所谓“艺痴者技必良”,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像“金刚石”那般,在实践的熔炉中不断打磨、锻造自己,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成为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厚积薄发,在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时刻为推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守好国家粮食安全站好岗、尽好责。
在“敢闯敢试”中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大力实施“两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一切没有一项不是在敢闯敢试中助推完成的。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基层干部同样也会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唯有保持敢闯敢试的精气神,在传承中大胆创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开拓新时代“三农”工作新方法新举措,助推新时代党的“三农”事业特别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入新境界、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推荐访问:中国 粮食安全 保障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政策(7篇)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7篇)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