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纸电子版(3篇),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纸电子版篇一
“多此一举”换来的是感动,赢得的是声誉。
“多此一举”很难吗?但有句古语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漏洞往往决定事物的成败。这个小小的漏洞往往是举手之劳,甚至是某个人的“多此一举”,如果人人重视,问题就不会发生。但是现实中,有些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老人跌倒时成为了看客,孩子被撞时成为了俨然成陌路,阿婆的“多此一举”警醒了世风,给人们上了生动一课。“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非不能也”。“多此一举”不难,关键是心态,孟子的话言简意赅,找到了那些冷漠旁观者的托词。
“多此一举”当人人参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爱心,带来的是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每个人都以100%的工作投入,换来的是集体凝聚力与协调力的增强。冰心有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每个人都“多此一举”,看似低微,产生的能量却不可低估,如果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最终带来的不仅仅是帮助别人的心灵愉悦,更是为社会文明的构建添砖加瓦。
“多此一举”并不为难;
“多此一举”能量却巨大。“多此一举”并不需要轰轰烈烈;
“多此一举”只需主动参与。人人都“多此一举”,人人都行动起来,感动就会变成社会细胞里存在的一成不变的因子,你感动别人,别人也会感动你。今天,你“多此一举”了吗?
【点评】
该文用反面论证的手法,“多此一举”的感动,同时在结构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就是用反问来开头,多此一举很难吗?下面的结构应该调整一下,把后面多此一举不难,应该人人参与,调动到这个反问的下面,这样才更加紧密。文章用了很多的引用论证,还是挺好的文章,同时把社会的文明添加进去,给人一种鼓励和警示。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纸电子版篇二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类命运、天地宇宙等。好的文章总是在日常事、平常人的描述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司空见惯的事体物象中寄予作者深刻的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小说、散文、诗歌和议论文中很常见,如就我们在学校里去食堂吃饭时排队的事,如果考生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构思,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拓展和联想。由食堂的排队,联想到其他地方的种种排队,简单总结一下它们的一些共同现象,比如是否拥挤、是否插队、气氛如何等。然后在拓展联想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思维的延伸。由这些有形的“排队”,延伸到那些无形的“排队”。
这两个步骤,主要是列举现象、积累材料,是重要的过程,但不是目的。考生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总结本质,分析利弊,推理原因,得出观点。因此,考生还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一是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并选择文章切入的角度。“排队”,其核心的理念是体现“公平、有序”,而“插队”就是对“公平”“秩序”原则的挑战,体现了一种“特权思想”。考生可以从“插队”的角度切入,这样有利于针砭时弊,提升文章的力度。二是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首先,考生可挖掘它的历史根源。其次,可考查它的现实基础。经过以上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发掘到现象的根源。从一个完整的逻辑角度而言,考生一般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步努力,从反面的剖析转到正面的总结,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得出“我们要追求平等,遵守社会正义和秩序”的主旨。
考生作文中要成功运用“以小见大”的选材技法,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小题材”必须典型,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写作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住小题材与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开掘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蕴。
二是必须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行开掘。“小题材”只有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才能体现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义,揭示出重大主题。
三是准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既要从大处着眼,“一览众山小”;
又要从“小”处入手,“一叶而知秋色”。处处在写“小”,却处处在表现“大”。
二、巧用衬托烘云托月
巧用衬托法也是高考作文立意的一大妙法。有时候,作文的题材、立意如果从正面切入,无法出新,或者新意不足,这时考生可借助“第三者”来切入正题。通过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这种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就叫衬托法,也叫烘云托月法。这种写法能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考生作文中要成功的运用衬托法,就要注意了解常见的衬托方法:
常见的衬托方法有如下几种:1.以景衬人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运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段景物描写,衬托出“我”去看戏时兴奋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我”对江南农村自然美景的喜爱。2.以后衬先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对后进人物的`描写,衬托先进人物的性格。如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的《分马》一节,文章中的先进人物是郭全海,后进人物是老孙头。在老孙头的衬托下,郭全海大公无私的性格便更加鲜明突出。3.以侧衬正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第三者对主人公的介绍和评述,来衬托主人公的性格。4.以反衬正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描写,衬托正面人物的性格。如《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就主要写唐睢和秦王这两个正反对应的人物。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有力地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纳精神。5.以次衬主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6.以昔衬今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过去的不足、落后和缺点,来衬托人物今天的长处、进步和优点。7.以难衬易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人物对难题设法解决的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性格。8.以西衬中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通过对西方人的描写,来衬托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考生在运用这种手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衬托时对比要鲜明。考生在运用衬托手法时,少不了要形成对比,或正反,或虚实,考生要注意分清善恶,弄清是非,这样才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衬托要渗透进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衬托就是为了使作者的好恶和爱憎之情,在比照中显得更为鲜明突出,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把这种褒贬、爱憎之情鲜明地表现出来。
三、结尾突转,尺水兴波
在高考作文的诸多技法中,“结尾突转法”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结尾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这样行文起伏变化,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突转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考生在作文中应如何来运用好突转法呢?
要大力描写次要的内容,给读者一个错觉。如小小说《3号床的那个男人》,文章先写出手阔绰的“暴发户”老苏,写他邋遢的外表、写他大大咧咧的做派、大快朵颐的吃相以及他的自私自利通过刻画了一个没有修养,没有爱心的“暴发户”形象,给人们一个错觉,为后面的突转“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作了铺垫。
二是要在一定的地方来个突转,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结局。如小小说《回乡曲》的前半部分,着力描写了人物的反常行为——丧事喜办。主人公福水叔去世了,他的“四个子女和一个媳妇都带着欢愉的、如释重负的笑容”,而且在去下葬的路上“他们脸上仍带着欢悦的微笑,像是去郊游一样悠闲”。但是文章在结尾处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回到乡居,大儿子带头下跪朝父亲的灵位再次焚香祷告:‘爸爸,我们都依照您的吩咐,在丧事期间不敢悲伤流泪,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孙一哭,你回头一望,灵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读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面带笑容,不哭不闹,这一切都是福水叔事先吩咐好的,他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孙一哭,自己的灵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了。而“思乡魂”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一是突转法能考生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平平淡淡、平铺直叙,让人看到开头最多看到中间就知道结尾。写文章必须用材料,但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揽其中,用什么材料,不用什么材料,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必须根据你要表达中心的需要仔细筛选、精心组织,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材料放在最后面,就能以巧取胜。但要避免“猎奇”,不能为一味追求“意料之外”而摒弃“情理之中”,否则会让人感到虚假,削弱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是写作时要化虚为实,选择一个好的叙事线索,避免写得杂乱无章。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纸电子版篇三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
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地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要难,因为话题作文给出了话题,划定了构思立意的范围;
而材料作文没有指定话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发掘材料中所蕴涵的能给人感悟和启迪的要素,这样,材料作文不仅比话题作文多了一个分析材料提炼话题的步骤,而且还带来了偏离题意的风险。
先请判断下列立意是否符合题意:①岁月匆匆,要学会利用时间。
②把握时间的脉搏。
③时间财富宝贵,要懂得如何享受。
④心灵的自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⑤时间是生命的财富,要珍惜时间。
发掘材料作文的话题,最保险最简便的方法是先划分材料的层次,概括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的主旨来立意。
这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1、2自然段是第一层次,介绍瑞士人在孩子出生时,在其户籍卡“财产状况”一栏填写“时间”,并说明这样填写的原因——他们对财富的理解就是时间,这是正面介绍;
第3自然段是第二层,对瑞士人关于财富就是时间的观点表示了认同,并指出了现实生活中两种舍本逐末的现象:抛弃最宝贵的财富——时间而追求权力、金钱和闲适的行为,这时反面举例。由此可见,材料的主旨就是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即时间是人生的财富。将之转化为话题,那就是“时间即财富”,其关键词有两个:一是“时间”,二是“财富”。
再回过头来看上面的立意:①中“岁月匆匆”是根据材料中“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一句而触发,其实这一句强调的不是岁月匆匆,而是说生命的财富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突出的是时间宝贵,故立意错误。
②中“把握时间的脉搏”对材料主旨似扣而非扣。我们常说“把握时代的脉搏”,意思是认清时代的特点,以便于转变观念,调整行为,与时俱进,如果把②作这样的理解,它无疑是错误的;
“把握时间的脉搏”的说法颇为费解,如果牵强的理解为珍惜时间,那还是只扣了“时间”,没有扣“财富”,表面上看是没有扣住全部关键词,实质上是观点突兀,脱离了瑞士人对时间的理解。
③虽然扣住了关键词,但观点消极,这种挥霍时间财富,追求生活享受的立意正是材料所否定的,与材料所列举的反面现象为同一类别。
④观点积极,但脱离了时间,就失去了立论的根基。
⑤紧扣材料主旨,包含了应该包含的全部关键词,立意准确,稳妥,自然。
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明确,“时间是人生的财富”的说法是一个暗喻,意思是说时间像财富一样宝贵。有些同学没有理解透彻,把这里的“财富”当成金银珠宝之类的财富来理解,结果行文中出现许多不妥的说法。
虽然文体自选,但总是有些题目适合写记叙文,有些题目适合写议论文。“时间是生命的财富”,这道题目显然是更适合后者。
写议论文贵在观点正确鲜明,论证充分有力,结构清晰严密。
观点正确鲜明,一是体现在审题立意,其方法步骤前面已经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体现在分论点的设置,分论点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做到“三不”,即不偏离,不晦涩,不偏激。例如“支出时间,陶渊明获得悠然的心情”,与珍惜时间无关,偏离;
“珍惜时间就是不拘小节”,莫名其妙,晦涩;
“珍惜时间就能成功”,把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偏激。
论证充分有力,就是要论据充分,论证方法恰当。
结构清晰严密,就是要安排好文章的篇章结构,注意各层之间的过渡和照应。在高考作文备考中,考生最容易掌握、收效最显著的就是这一板块,安排好了,考官阅卷时一目了然,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行文思路。例如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的分论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模式。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今人道,“时间就是一道金河,莫让它在你指尖轻轻溜过”;
瑞士人认为,婴儿出生时拥有的财富就是时间。诚然,时间就是财富,拥有了时间就是拥有了财富。
也许有人会问,任何人都拥有时间,可是为什么有的人纵横四海,而有的人碌碌无为?为什么有的人事业辉煌,而有的人一事无成?为什么有的人腰缠万贯,而有的人家徒四壁?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利用时间这笔财富的方式不同: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会使自己神通广大,财富增值;
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只能使自己平平庸庸,坐吃山空。
一个人怎样才能利用好时间财富呢?
善于利用时间,就要学会珍惜时间。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呢?”“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如下:5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
上午8点至11点和下午2点至5点,工作;
中竿12点至1点,阅读、进餐;
晚6点至9点,晚餐,谈话,娱乐,总结一天的工作。富兰克林对朋友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一生成就卓著,曾参加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发明了远近两用眼镜和避雷针等。正因为他珍惜时间,才成为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
善于利用时间,就要学会合理支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时间利用在自己感兴趣的正事上,才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让时间产生出最大的效益。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竟然在地上从早趴到晚,对昆早的兴趣使他支出了几乎全部的时间,于是一部惊世之作《昆虫记》诞生了;
莫里哀放弃经商,将他喜爱的戏剧作为毕身的事业,终于成为伟大的戏剧家;
比尔盖茨在哈佛就读时中途辍学,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计算机行业,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推出了dos和windows,成为世界首富。
善于利用时间,就要学会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只会浪费时间,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实现人生理想。弈秋是全国很出名的棋师,他教两个学生下棋,学生甲专心致志地听弈秋教导,眼观、耳听、深入思考,很快把棋艺学到了手;
学生乙虽然表面上似乎在听,可心不在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结果白白浪费时间,什么也没学到。
时间就是财富,只有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支配,学会专心致志,才能充分利用好时间这笔最宝贵的财富,收获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
当赤裸的婴儿呱呱坠地时,他便拥有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数十年光阴。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些人善于支配,在生命的终结之时,他可以欣慰地说“我一生无悔”;
有些人不善于支配,弥留之际,他只能遗憾地说“真希望从头再来”。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便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个人如何才正确便用生命的财富呢?
明未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七岁进私塾读书,十一岁开始读《资治通》,一直坚持不懈地读了几十年的书。正是由于他正确利用生命的财富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才使他为后人留下了《日知录》等许多富有思想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用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人的一生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关键在于自己。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在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的时候对人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时候完成我的蓍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健康的、幸福的家庭。”他就是这样利用着生命的财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直到在写字台前的椅子上溘然长逝。
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社会给予了我们一切,我们就应该知恩图报,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回报社会。伟大的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然后参加革命,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献给了社会。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生从事文学创作,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国民劣根性,唤醒沉睡在黑屋子里的人们,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教育家陶行知致力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用他生命最宝贵的财富回报了他的祖国。
可见,生命的财富——时间,应用来回报我们的社会。
生命的财富是宝贵的,我们应用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我们的社会,而不应用来换取权力,换取金钱,换取名利,也不应在安乐享受中挥霍掉。
时间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最大财富,有了这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善于支配,就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利用,就注定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何去何从,由你自己选择。朋友,请正确利用时间这笔生命的财富去创业,去经营,去收获一个美丽无悔的人生吧!
推荐访问:高考作文 电子版 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纸电子版(3篇) 2023高考作文素材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