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审计计划书详细(8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一
1、今后5年公司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并重。
2、20xx年审计工作重点是: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即在实施审计监督同时,提高审计服务职能。
1、完善审计内控制度,促进集团内控管理健全与完善
⑴ 首先完善集团公司内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据可依,根据审计业务类型,准备建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集团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三项内审制度。
⑵ 内控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20xx年内审工作应该建立在公司内部
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主要是评价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赖程度如何;
评价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赖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⑶ 通过预算审计促进预算管理思想观念转变。目前公司费用开支的相关制度尚未健全,部分单位即以预算作为费用开支的标准(而非以费用制度为预算标准),因此,费用开支丧失了计划性,部分项目突破预算范围。审计将配合财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健全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费用开支标准,同时使之成为预算编制指引、规范性文件。
2、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半年度经营业绩(预算执行)审计,通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一定要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集团公司不仅要加强离任审计,还应搞好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评价。
⑴ 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年度审计、半年度审计):
通过对下属企业20xx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交集团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20xx年的半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与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敦促其纠正问题、执行集团经营政策、落实经营管理措施,围绕集团年度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
⑵ 结合经营开展经营专项审计,促进内控制度贯彻与执行
①收入合同审计
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各企业的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入账核算,禁设小金库,因此,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收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金额全部入账,以及收入内控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计。
②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跟踪审计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签订经营责任书,但主营业务成本并不纳入业绩考核,并在erp中实行预算控制,因此,对下属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原始票据合法性进行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性。
③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有一些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均聘请具有资级的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审计,因此,主要是对工程招标、合同签订、竣工验收、付款进行审计。
1、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达到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
2、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管理、监督、考核脱节。
1、20xx年审计队伍人员出现流动,审计岗位配备不足,导致年度工作目标未能全部落实,20xx按岗位设置配备审计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力量。
2、协助与配合相关部门健全与完善内控制度,使管理有制度,审计有依据,处罚有规定,进一步发挥审计事前、事中、事后参与经营管理作用。
3、利用公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通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了解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别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4、通过审计回访,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同时也使审计部门了解下属企业诉求、解决问题存在困难,深层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更好服务企业。
5、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参加国际内审师资格考试等,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新任务的需要。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二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严格履行审计职责,提高审计效能,努力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全覆盖,促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0xx年项目计划安排主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力度,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加强民生审计、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抓好投资审计,探索资源环境审计。二是统筹安排、提高效能。加大项目的统筹协调,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打破科室界限,将审计人员分为十个小组,统一安排审计项目。认真做好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均要关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执行情况。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三是总量控制、留有余地。在项目安排上,力求综合平衡,适当控制项目数量,严格审计现场管理,保证审计质量,防控审计风险。
(一)预算执行审计(8个)。对县财政局20xx年度预算执行、县地税局20xx年度税收征管情况审计。同时,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县教育局、洪泽湖湿地生态度假区两个单位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青阳镇、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开展20xx年度财政决算审计。
(二)重大项目跟踪审计(2个)。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
(三)绩效审计(1个)。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对全县区域供水开展跟踪审计。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2个)。对溧河洼特大桥建设项目进行开展跟踪审计;
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
(五)经济责任审计(26个)。根据市局安排和县委组织部的委托,对18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是:
1.市局安排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2人。开发区武联、县法院耿辉。
2.县委组织部委托的离任审计对象20人。呼万良(水利局),陈洪源(四河乡),王锴(双沟镇),朱军(招标办),杨学平(魏营镇),郑雪刚(半城镇),蔡辉(界集镇),封其兵(上塘镇),顾明春(旅游局),邵海燕(县合作交流办),陈亚(县政协),陈晓婷(湿地度假区),朱毅(宏源公司),王克波(界集镇),杨言松(督查室),蔡辉(上塘镇),陈晓婷(城头乡),徐建成(石集乡),李慧汝(商务局),金同闯(电视台)。
3.任中审计对象4人。王修武(青阳镇),张涛涛(教育局),刘军(编办),黄振宇(xx中学)。
(六)专项资金审计(调查)(3个)。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医疗保险基金审计;
围绕突出民生审计,对20xx-20xx年度扶贫专项资金、20xx-20xx年度财政对金融机构奖励和补助资金。
(七)预留审计项目(1个)。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拟安排统一组织审计项目1个。
(一)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计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需调整项目计划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各科室、各审计组要切实加强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和领导,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加强规范化建设,在审计中应注重发现和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并按规定作出处理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加强廉政建设,有效约束审计自由裁量权。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三
一是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政策为导向、以预算为中心、以资金为主线、以支出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实施审计,不断提高财政预决算审计水平,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分配行为。<
二是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确保财政公共服务投入的安全、效益;
三是深化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农业、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揭露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社会中介组织和审计力量的积极作用;
四是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拓宽对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为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县委、政府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决策服务;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展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通过审计杜绝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跑、冒、滴、漏等行为,实现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投入效率。
六是按照“积极探索,提高,稳妥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执法能力;
七是加强对审计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八是加强审计机关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特别是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所需的一些设备,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四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的20xx年度内审工作计划和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我部计划近期对xx公司开展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针对20xx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和评价,通过对公司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全面检查,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目标。
综合运用分析性复核、审阅法、实地查验、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审计技术方法。
1 、了解xx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发展史、产业性质、主营业务、投资规模、相关税种、行业规定等。
2 、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
3 、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有效。
4 、评定会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是否符合企业核算要求;
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是否有因会计处理错误导致管理失职现象;
测量税务风险;
收据的使用、管理是否合法、合规;
存货管理是否安全、进出货品的流程是否科学无漏洞;
业务往来单位(含关联企业)的核算是否清晰、合理;
固定资产、低值易耗、物料用品的管理是否规范;
债权债务等往来科目的使用是否谨慎并及时处理;
成本及费用核算是否合理等。
5 、检查工资总额是否在核定的范围内列支。
6 、了解大项目投资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是否执行招投标制度;
项目预算的审核情况;
工程实施过程的了解;
合同的签订是否严谨;
审批权限了解;
工程决算是否严格把关等。
7、检查总公司下达的20xx年度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比较近三年经济指标,如果变化较大,分析原因。
1、公司章程。
2、20xx年度工作总结、生产经营计划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20xx-20xx年度审计报告、20xx年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4、公司机构设置、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各项生产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各项内控制度、各个部门和岗位职责。
5、20xx年经营目标及总部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工资总额预算管理、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等文件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汇报文件。
6、20xx年生产经营计划及重大经营、财务事项决策会议纪录。
7、20xx年内签订的有关协议、合同,特别是大项目投资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相关会议纪录、预、决算报告等。
8、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明细表。
9、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各类产权证(含房产、车辆)等证件复印件。
10、享受的税收优惠文件。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五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也不例外。为此,广大的医院应该把握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医院审计工作管理,树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理念,以优质高效的审计工作管理来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夺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
审计工作;
管理;
促进;
医院经济;
发展
审计工作管理就是人们在认识审计客观规律和审计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以有效使用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为宗旨,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的总称。审计工作管理存在于医院审计活动的任何环节,它包括从制定审计计划、审查审计事项,到编制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档案等各项业务活动在内的医院审计工作全过程。
(一)有利于医院审计工作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医院审计监督、评价、鉴定等职能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又依赖于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一是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拟定医院的总体审计计划,确定医院的总体审计目标。二是要根据医院的总体审计计划和目标来制定医院分阶段、分项目的具体审计计划和目标。三是制定医院的具体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至此,审计工作在审计管理中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而充分发挥出医院审计工作的监督、评价、鉴证等职能作用。
(二)有利于医院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审计工作的5个程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和审计档案,都包含着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组织合适的人员来完成。而医院审计管理则通过管理的组织系统来委派合适的人选,并协调委派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与此同时还制定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审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医院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有利于保证医院审计工作的质量
随着医院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审计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关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纠正误差,以保证按时完成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地评估,从而使医院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
(四)有利于医院审计资源的合理使用
这是指医院的审计管理人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组织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耗用来完成医院制定的审计目标,减少损失浪费,从而促使医院审计资源的合理使用。
(一)审计范围过窄
目前,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领域,审计工作的重点仅仅局限于查错防弊,而很少将审计的触角延伸到医院经济的其他方面。如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医院管理审计,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致使医院审计的职能作用大打折扣。
1、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介入不深。从客观上来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较大,审计的内容难以确定,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审计的方法难以确定,经济责任的明晰度较低,审计的评价难以确定,这些问题的确给医院审计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难点,致使医院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很少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
2、经济效益审计的随意性大。目前,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法规和规范尚未健全,审计操作存在着很多困难,审计人员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多依据自身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在专业判断上也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要求,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
3、管理审计的力度不强。由于不少医院对于管理审计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不少医院的领导对于管理审计所能提供的评价、咨询等作用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不明白管理审计的真正意义,从心理上排斥管理审计工作,很多医院未将管理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正常管理轨道,因而投入的审计资源非常有限,致使医院管理审计的力度不强。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保值增值审计即是能为医院提供价值保值以及增加值的审计,由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而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享受着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在防止医院国有资产流失,节能降耗,增加医院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许多医院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更多的动作。
(二)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一是有的医院设置内审机构配备的内审人员没有从严要求,素质低下。二是审计人员大部分都属于财务型,综合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不多。三是有的审计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职业判断能力差。四是个别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差,唯利是图,为个人捞好处。五是有的审计人员受权势人员的影响,审计时走过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审计价值的实现。
(三)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一是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我国医院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审计工作不能置于院长之外,在院长允许的范围内来开展工作,独立性自然荡然无存。而且审计机构往往与本单位的财务机构合二为一,不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审计工作就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二是审计工作的方法落后。在医院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事后审计阶段,审计手段单一,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工作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去做,审计结论较多地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随意性大,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医院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
(四)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在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财务风险,药品采购收受回扣带来的药品质量风险,医护质量问题带来的医疗风险,尤其是医护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由此形成的医疗索赔,动则几十万,甚者上百万,医院风险已经敲响警钟,然而不少医院的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将医院以上的风险现象置之脑后,视而不见。更为甚者由于审计计划不周,审计经验不足,审计方法不当,而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表达错误的审计意见,由此所带来的审计风险是相当严重的。
(五)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医院信息化水平日渐提高,医院的管理、业务数据资料已经日趋电子化。信息技术就成为医院审计监控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而现实中,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却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并未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审计工作的巨大作用。
(六)审计环境不佳
由于我国的公有医疗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医疗经济尚不十分发达,因此,医院的审计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致使医院的审计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环境方面。医院的审计机构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样,审计作用的发挥就受到严重影响。
2、经济环境方面:有的医院经济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统计数据不真实,业务、管理数据也不真实,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违法违纪事项较多,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法律环境方面。医疗行业的审计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审计操作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4、文化环境方面。医院是一个行政氛围较浓的领域,“权大于法”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消除,使审计工作进退维谷。
5、工作环境方面。不少医院的相关人士认为审计工作是给自己挑毛并找麻烦、唱反调,因而从心理上排斥审计,使审计工作困难重重。
鉴于医院审计管理对于医院审计工作,对于医院经济,尤其是对于医院改革深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快医院审计工作管理建设的步伐,健全与完善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审计工作管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具体途径为:
(一)拓展审计范围
针对目前不少医院审计范围过窄的现象,医院的审计管理机构和人员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拓展医院的审计领域。
1、深化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医院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情况,有无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以及“小金库”等问题。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医院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有无国有资产的流失。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和资金的收支、划转以及缴纳的情况,有无隐瞒、少缴、拖欠、截留、挪用等问题。以此来考核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有无存在着***问题。这对于医院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考察医院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客观依据。
2、遵循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一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即评价医疗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分析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找出其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矛盾、相冲突的问题和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二是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相统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考虑近期的经济效益,更要保证经济活动的长期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缺乏远见的“掠夺式”的短期行为,将损害医院的根本利益。三是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对于医院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在追求经济活动的直接效益时,更应该关注救死扶伤、解除病痛、文明建设、***社会等社会效益问题。
3、加强医院管理审计的力度。一是寻求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能够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医院管理审计的必要条件,为此,应该加大宣传与交流的力度,通过宣传与交流,促使医院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管理审计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监督、风险管理、医疗项目的咨询服务和促进医院价值增加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管理审计与医院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重视与支持医院的管理审计工作。二是审计人员应该做出成绩。审计人员应该在管理审计方面做出成绩,以获取医院领导的关注、重视与支持,从而为医院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加快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步伐。一是加强对医院总部以及所属各门诊部、各治疗中心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审计,审查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查其资金使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真实情况;
二是加强对医院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对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应坚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跟综审计”;
三是加强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这项审计工作应贯穿落实到设备的引进、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
四是加强对医院后勤物资采购以及仓储保管的审计,应坚持从后勤物资的采购保管制度,采购计划,审批程序,采购过程,验收结算到物资的仓储保管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提升医院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客观公正的精神,将政治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优良、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对那些不适合担任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转岗。二是要提升医院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既熟悉本行业本医院情况,又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既熟悉财务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三)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医院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其在行政上应向院长层负责,由医院的行政一把手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样,医院审计的独立性才强,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突破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三是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广泛推行内控制度测评、分析性复核、统计抽样、审计风险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一是医院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职业谨慎,并将审计关口前移,对医院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加强药品的招标采购审计,加强医护质量控制审计。二是医院的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学习审计理论和业务知识,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表达正确的审计意见,以此来减少或规避审计风险。
(五)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李金华审计长一直在强调“三个不懂,三个失去”即“不懂计算机审计的人员将失去审计资格,不懂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人员将失去管理资格,不懂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机关领导将失去领导资格”。对此,医院的审计人员一定要做出迅速反应,积极探索和尝试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的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严格按照我国计算机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的要求来开展审计工作。
(六)优化审计环境
这主要是指应该深化我国医疗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转变观念,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医院审计环境和氛围。
1、政治环境方面。医院的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能与财务机构合为一体,以此来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2、经济环境方面。健全医院的会计、统计、管理、业务等基础工作,减少故意性的虚报、漏报错误,确实保证信息的质量。
3、法律环境方面。制定和颁布医院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质量标准等规章,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4、文化环境方面。坚持“法大于权”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5、工作环境方面。医院的其他相关部门应该摒弃成见,积极主动地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优化了医院的审计环境,就为医院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我国医疗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也使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为此,广大的医院应该把握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医院审计工作管理,树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理念,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强化审计工作管理的信心和责任感,不断地研究和总结审计工作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经验,以优质高效的审计工作管理来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夺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六
(一)调查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控制度。
1. 调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岗位责任控制情况。即看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范围是否明确,各岗位之间的制约和配合关系是否协调。
2. 调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程序控制情况。主要了解有无制定结账日程表和结账程序以及对结账质量的控制情况;
了解企业的对账制度,看有无定期地进行账证、账户、账表的核对;
了解企业的试算平衡控制情况,向企业索取“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和“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并与有关账户进行核对,检查其试算平衡工作的正确性。
3. 调查了解内部会计稽核控制情况。主要调查了解企业有无对报表编制的审核和检查制度。
(二)验证企业报表编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1. 通过查询或实地观察,了解报表编
制各环节责任的落实和遵守情况,评价各环节运行是否合理,各项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 运用抽查法检查报表编制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重点检查结账、对账、试算平衡和财产清查的工作质量。
3. 抽查部分报表,初步审查报表编制工作质量,以便了解会计人员对报表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对财务报表内控制度进行评价(略)。
(一)审查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阅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看其是否具备了资产负债表的全部要素。
2. 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与分类是否恰当。
3. 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与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一致性。
4. 核对报表中小计、合计项目的计算。
(二)审查损益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阅损益表的构成要素,看其是否完整。
2. 审阅损益表的项目与格式,看其项目排列是否恰当。
3. 核对损益表项目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一致性。
4. 复核损益表中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 审查利润分配表项目的真实性。
6. 核对利润分配表与损益表有关项目的一致性。
(三)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查现金流量表的外观形式,看其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2. 索取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工作底稿,并审查下列内容:与资产负债表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与损益表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与相关账户的余额或发生额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3. 对照账户检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的正确性。主要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看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2)核对投资收益账户,看投资的现金收益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3)核对应交税金、应收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看实际收到的增值税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4)核对材料采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看购买货物支付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5)核对财务费用账户,看支付借款利息项目的正确性。
(6)核对应交税金,看缴纳税款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7)核对应付工资账户,看支付员工工资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8)核对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账户,看其他现金支出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4. 对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账户和发行股票的文件,看发行股票在收到的现金基础上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5. 对照账户和其他有关文件,检查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编制的正确性。具体检查如下内容:核对股本、股票溢价账户和发行股票的文件,看发行股票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核对应付债券账户和债券发行文件,看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核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看向其他企业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应付股利账户,看支付股利付出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检查偿还债务付出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财务费用账户,检查筹资费用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长期应付账款账户,检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6. 对照账户审核非常项目产生现金流量的正确性;
核对资本公积金账户,看捐赠现金收入的正确性;
核对营业外支出账户,看捐赠支出和罚款现金支出的正确性。
7. 核对财务费用账户,审查汇率折算差额的正确性。
8. 复核报表项目计算的正确性。
9. 索取或编制一张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明细表,并对照账户,审查其内容的正确性。
10. 对照账户,审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间接法)有关项目编制的正确性。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1)对照累计折旧账户,审查计提累计折旧项目的正确性。
(2)对照待摊费用账户,审查待摊费用减少计算的正确性。
(3)对照应收票据账户,审查应收票据减少计算的正确性。
(4)对照应收账款账户和坏账准备账户,审查应收账款净额减少的正确性;
对照无形资产账户和递延资产账户,审查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减少的正确性。
(5)对照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与存货相关的账户,审查存货减少项目的正确性。
(6)对照预提费用账户,审查预提费用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7)对照应付账款账户,审查应付账款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8)对照应付票据账户,审查应付票据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9)对照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审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算的正确性。
(10)对照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审查出售长期资产损益计算的正确性。
(11)对照财务费用账户,审查长期借款利息计算的正确性。
(12)对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审查增值税收缴净额计算的正确性。
(一)索取会计政策说明书。
(二)抽查与会计政策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以验证会计原则的遵守情况。
1. 检查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看其是否遵守了一致性原则,并调查其变化的理由。
2. 检查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应付债券等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看其是否遵循了实际成本原则。
3. 检查并评价坏账准备的计提、折旧方法的使用及应收票据贴现数的情况等,评价其对稳健原则的遵守情况。
4. 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和长期负债的列示以及其他对当期财务状况发生重要影响的项目,评价其对重要性原则的遵守情况。
(三)评价会计原则变更的影响。
对于会计原则发生变更的,要计算其对资产、负债、损益所产生的影响,并检查其在报表附注说明项目中是否得到正确反映。
对项目审计中发现的与会计准则不符的事项需要进行调整。收集各项目审计的工作底稿,将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调整。
(一)计算或验证下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二)将上述指标与上期数字进行对比,分析其增减变化的趋势,对异常变化进行重点检查和核实。
(三)写出分析性复核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提供依据。
(一)调查和了解会计报表附注与说明的内容。
(二)索取有关部门对会计变更事项的审批文件。
(三)审阅报表附注与说明事项有关的会计核算和其他资料,以验证所说明事项的真实性。
(四)审阅附注与说明事项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评价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五)审查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合同中会计方法的变更,看其是否进行了说明。
(一)审阅会计报表的揭示是否按现行有效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项目进行反应,企业有无合并或少列有关项目。
(二)审查会计报表的格式是否为规定的格式,企业有无调整。
(三)审核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如报表各项目的计算和相互勾稽关系是否正确等。
(一)索取一份外币报表与换算报表。
(二)评价其功能性货币选用的合理性。
(三)索取外币报表换算工作底稿。
(四)复核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使用汇率是否合理及换算金额的正确性。
1. 资产负债类项目是否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
2. 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是否按历史汇率折算。
3. 将来分配利润项目与折算后的利润分析表项目相核对。
4. 复核折算差额计算的正确性与报表列示的正确性。
5. 核对年初数与上年折算数的一致性。
(五)复核损益表与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折算的正确性。
1. 复核发生额的项目是否按平均汇率折算。
2. 复核发生额项目以决算日汇率折算的是否在附注中说明。
3. 复核平均汇率计算的正确性及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4. 核对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与损益表中该项目的一致性。
5. 核对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是否按其他项目计算列示。
6. 复核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是否按其他项目计算列示。
(六)复核现金流量表项目折算的正确性。
1. 检查有关增减长期负债、增减长期投资以及增减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项目,是否按决算日汇率进行折算。
2. 检查有关资本的净增加额项目,是否按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
3. 核对其他项目与折算后的其他报表的一致性。
4. 核对流动资金来源和运用栏内流动资金增加净额项目与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栏内该项目的一致性。
5. 检查外币折算差额是否单独列示,并核对其金额计算的正确性。
(七)审阅外币折算报表的表述。
1. 审阅外币折算报表是否按我国会计准则要求进行表述。
2. 审阅外币折算报表项目与母公司会计报表项目的一致性。
(一)调查了解合并报表编制的基础。
1. 审核合并范围(纳入合并报表的条件)。
2. 审核合并报表内容(种类)。
3. 审核子公司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包括子公司会计政策差异、母子公司往来业务、债权债务、投资资料、子公司利润分配、股权变动资料。
4. 审核母子公司决算日和会计期间的一致性。
5. 审核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6. 审核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核算(包括核算方法、子公司由于损益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权益变化的处理)。
(二)索取或编制合并报表数据汇总表(或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三)对照检查汇总表(工作底稿)中有关数据与所属单位财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
(四)审查合并资产负债表调整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的抵消,并审查合并差价列示的正确性。
2. 审查母子公司间债权与债务项目的相互抵销,包括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内部持有债券。
3. 审查坏账准备的数额是否进行了调整。
4. 审查由于内部销售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是否在固定资产项目中进行了抵销,并与合并损益表相核对。
5. 审核合并报表中少数股权是否正确列示,并将金额与子公司会计记录相核对。
6. 核对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与合并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一致性。
(五)审查合并损益表调整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内部销售商品已实现对外销售部分,是否对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进行了抵销。
2. 审查上期存货包含的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是否在年末未分配利润和营业成本中进行了抵销。
3. 审查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部分销售的抵销。
4.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发生的投资收益是否与其相应的利息支出相互抵销。
5.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是否进行了抵销。
6. 核对少数股东本期损益是否为子公司净利润项目扣除母公司投资收益的余额。
7. 核对净利润计算的准确性。
(六)审查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全资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和母公司报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与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投资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付利润项目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抵销。
2. 审查非全资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审查是否将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与母公司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付项目进行了正确的抵销。
3. 审查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产生的合并差价的计算与处理。
(七)审查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
1. 审查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否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损益表。
2. 复核少数股东本期损益是否作为流动资金来源处理。
3. 复核少数股东增加对子公司的投资是否作为流动奖金来源处理。
4. 复核子公司将利润分配给少数股东是否作为流动资金来源处理。
(八)检查合并报表汇总计算的正确性。
(九)审核合并报表附注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一)比较被审财务报表与最近财务报表,看有无重大变化的项目。
(二)向管理部门查询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日间有无重大经营活动和重要的经营环境的变化,重点调查有无下列(非调整)事项及是否对其进行了披露: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企业合并或购买控制权;
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外汇汇率变动;
开展新的经营或活动、扩大原有经营范围等。
(三)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有关账目、财务报表和查询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日止的资本、长期负债、营运资金等有无重大变动,重点调查有无下列(调整)事项及是否对其进行了调整:已被证实的某项资产价值的损失或永久性减值;
处于协商中的债务重整事项已达成协议;
宣告分配股利;
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由于税法变动,改变了对资产负债表日以及之前的收益适用的税率;
发现资产负债表日前某些事项的会计错误;
销货退回;
产品验收不合格;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企业的一部分已不再持续经营的业务等。
(四)向管理部门查询报表日后会计估计或判断基础有无重大变动。
(五)结合账户余额审计查询报表日后账上有无异常调整事项。
(六)向审计单位律师查询有关诉讼、赔偿情况。
(七)向税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的税务缴纳和税务纠纷情况。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七
(一)调查了解并描述报表编制的内控制度。
1。
调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岗位责任控制情况。即看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范围是否明确,各岗位之间的制约和配合关系是否协调。
2。
调查了解会计报表编制程序控制情况。主要了解有无制定结账日程表和结账程序以及对结账质量的控制情况;
了解企业的对账制度,看有无定期地进行账证、账户、账表的核对;
了解企业的试算平衡控制情况,向企业索取“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和“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并与有关账户进行核对,检查其试算平衡工作的正确性。
3。
调查了解内部会计稽核控制情况。主要调查了解企业有无对报表编制的审核和检查制度。
(二)验证企业报表编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1。
通过查询或实地观察,了解报表编制各环节责任的落实和遵守情况,评价各环节运行是否合理,各项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
运用抽查法检查报表编制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重点检查结账、对账、试算平衡和财产清查的工作质量。
3。
抽查部分报表,初步审查报表编制工作质量,以便了解会计人员对报表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对财务报表内控制度进行评价(略)。
(一)审查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阅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看其是否具备了资产负债表的全部要素。
2。
审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与分类是否恰当。
3。
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与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一致性。
4。
核对报表中小计、合计项目的计算。
(二)审查损益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阅损益表的构成要素,看其是否完整。
2。
审阅损益表的项目与格式,看其项目排列是否恰当。
3。
核对损益表项目与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一致性。
4。
复核损益表中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
审查利润分配表项目的真实性。
6。
核对利润分配表与损益表有关项目的一致性。
(三)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正确性。
1。
审查现金流量表的外观形式,看其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2。
索取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工作底稿,并审查下列内容:与资产负债表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与损益表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与相关账户的余额或发生额核对有关项目资料来源的正确性。
3。
对照账户检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的正确性。主要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看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2)核对投资收益账户,看投资的现金收益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3)核对应交税金、应收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看实际收到的增值税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4)核对材料采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看购买货物支付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5)核对财务费用账户,看支付借款利息项目的正确性。
(6)核对应交税金,看缴纳税款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7)核对应付工资账户,看支付员工工资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8)核对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账户,看其他现金支出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4。
对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账户和发行股票的文件,看发行股票在收到的现金基础上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5。
对照账户和其他有关文件,检查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编制的正确性。具体检查如下内容:核对股本、股票溢价账户和发行股票的文件,看发行股票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核对应付债券账户和债券发行文件,看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核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看向其他企业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应付股利账户,看支付股利付出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检查偿还债务付出的现金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财务费用账户,检查筹资费用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对照长期应付账款账户,检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项目编制的正确性。
6。
对照账户审核非常项目产生现金流量的正确性;
核对资本公积金账户,看捐赠现金收入的正确性;
核对营业外支出账户,看捐赠支出和罚款现金支出的正确性。
7。
核对财务费用账户,审查汇率折算差额的正确性。
8。
复核报表项目计算的正确性。
9。
索取或编制一张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明细表,并对照账户,审查其内容的正确性。
10。
对照账户,审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间接法)有关项目编制的正确性。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1)对照累计折旧账户,审查计提累计折旧项目的正确性。
(2)对照待摊费用账户,审查待摊费用减少计算的正确性。
(3)对照应收票据账户,审查应收票据减少计算的正确性。
(4)对照应收账款账户和坏账准备账户,审查应收账款净额减少的正确性;
对照无形资产账户和递延资产账户,审查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减少的正确性。
(5)对照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与存货相关的账户,审查存货减少项目的正确性。
(6)对照预提费用账户,审查预提费用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7)对照应付账款账户,审查应付账款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8)对照应付票据账户,审查应付票据增加计算的正确性。
(9)对照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审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算的正确性。
(10)对照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审查出售长期资产损益计算的正确性。
(11)对照财务费用账户,审查长期借款利息计算的正确性。
(12)对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审查增值税收缴净额计算的正确性。
(一)索取会计政策说明书。
(二)抽查与会计政策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以验证会计原则的遵守情况。
1。
检查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看其是否遵守了一致性原则,并调查其变化的理由。
2。
检查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应付债券等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看其是否遵循了实际成本原则。
3。
检查并评价坏账准备的计提、折旧方法的使用及应收票据贴现数的情况等,评价其对稳健原则的遵守情况。
4。
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和长期负债的列示以及其他对当期财务状况发生重要影响的项目,评价其对重要性原则的遵守情况。
(三)评价会计原则变更的影响。
对于会计原则发生变更的,要计算其对资产、负债、损益所产生的影响,并检查其在报表附注说明项目中是否得到正确反映。
对项目审计中发现的与会计准则不符的事项需要进行调整。收集各项目审计的工作底稿,将需要调整的项目进行调整。
(一)计算或验证下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二)将上述指标与上期数字进行对比,分析其增减变化的趋势,对异常变化进行重点检查和核实。
(三)写出分析性复核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提供依据。
(一)调查和了解会计报表附注与说明的内容。
(二)索取有关部门对会计变更事项的审批文件。
(三)审阅报表附注与说明事项有关的会计核算和其他资料,以验证所说明事项的真实性。
(四)审阅附注与说明事项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评价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五)审查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合同中会计方法的变更,看其是否进行了说明。
(一)审阅会计报表的揭示是否按现行有效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项目进行反应,企业有无合并或少列有关项目。
(二)审查会计报表的格式是否为规定的格式,企业有无调整。
(三)审核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编制原则,如报表各项目的计算和相互勾稽关系是否正确等。
(一)索取一份外币报表与换算报表。
(二)评价其功能性货币选用的合理性。
(三)索取外币报表换算工作底稿。
(四)复核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使用汇率是否合理及换算金额的正确性。
1。
资产负债类项目是否按决算日市场汇率折算。
2。
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是否按历史汇率折算。
3。
将来分配利润项目与折算后的利润分析表项目相核对。
4。
复核折算差额计算的正确性与报表列示的正确性。
5。
核对年初数与上年折算数的一致性。
(五)复核损益表与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折算的正确性。
1。
复核发生额的项目是否按平均汇率折算。
2。
复核发生额项目以决算日汇率折算的是否在附注中说明。
3。
复核平均汇率计算的正确性及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4。
核对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与损益表中该项目的一致性。
5。
核对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是否按其他项目计算列示。
6。
复核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是否按其他项目计算列示。
(六)复核现金流量表项目折算的正确性。
1。
检查有关增减长期负债、增减长期投资以及增减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项目,是否按决算日汇率进行折算。
2。
检查有关资本的净增加额项目,是否按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
3。
核对其他项目与折算后的其他报表的一致性。
4。
核对流动资金来源和运用栏内流动资金增加净额项目与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栏内该项目的一致性。
5。
检查外币折算差额是否单独列示,并核对其金额计算的正确性。
(七)审阅外币折算报表的表述。
1。
审阅外币折算报表是否按我国会计准则要求进行表述。
2。
审阅外币折算报表项目与母公司会计报表项目的一致性。
(一)调查了解合并报表编制的基础。
1。
审核合并范围(纳入合并报表的条件)。
2。
审核合并报表内容(种类)。
3。
审核子公司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包括子公司会计政策差异、母子公司往来业务、债权债务、投资资料、子公司利润分配、股权变动资料。
4。
审核母子公司决算日和会计期间的一致性。
5。
审核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6。
审核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核算(包括核算方法、子公司由于损益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权益变化的处理)。
(二)索取或编制合并报表数据汇总表(或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三)对照检查汇总表(工作底稿)中有关数据与所属单位财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
(四)审查合并资产负债表调整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的抵消,并审查合并差价列示的正确性。
2。
审查母子公司间债权与债务项目的相互抵销,包括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内部持有债券。
3。
审查坏账准备的数额是否进行了调整。
4。
审查由于内部销售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是否在固定资产项目中进行了抵销,并与合并损益表相核对。
5。
审核合并报表中少数股权是否正确列示,并将金额与子公司会计记录相核对。
6。
核对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与合并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一致性。
(五)审查合并损益表调整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内部销售商品已实现对外销售部分,是否对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进行了抵销。
2。
审查上期存货包含的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是否在年末未分配利润和营业成本中进行了抵销。
3。
审查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部分销售的抵销。
4。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发生的投资收益是否与其相应的利息支出相互抵销。
5。
审查母公司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是否进行了抵销。
6。
核对少数股东本期损益是否为子公司净利润项目扣除母公司投资收益的余额。
7。
核对净利润计算的准确性。
(六)审查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项目的正确性。
1。
审查全资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和母公司报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与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投资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付利润项目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抵销。
2。
审查非全资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审查是否将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与母公司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付项目进行了正确的抵销。
3。
审查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产生的合并差价的计算与处理。
(七)审查合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
1。
审查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否为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损益表。
2。
复核少数股东本期损益是否作为流动资金来源处理。
3。
复核少数股东增加对子公司的投资是否作为流动奖金来源处理。
4。
复核子公司将利润分配给少数股东是否作为流动资金来源处理。
(八)检查合并报表汇总计算的正确性。
(九)审核合并报表附注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一)比较被审财务报表与最近财务报表,看有无重大变化的项目。
(二)向管理部门查询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日间有无重大经营活动和重要的经营环境的变化,重点调查有无下列(非调整)事项及是否对其进行了披露: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企业合并或购买控制权;
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外汇汇率变动;
开展新的经营或活动、扩大原有经营范围等。
(三)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有关账目、财务报表和查询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日止的资本、长期负债、营运资金等有无重大变动,重点调查有无下列(调整)事项及是否对其进行了调整:已被证实的某项资产价值的损失或永久性减值;
处于协商中的债务重整事项已达成协议;
宣告分配股利;
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由于税法变动,改变了对资产负债表日以及之前的收益适用的税率;
发现资产负债表日前某些事项的会计错误;
销货退回;
产品验收不合格;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企业的一部分已不再持续经营的业务等。
(四)向管理部门查询报表日后会计估计或判断基础有无重大变动。
(五)结合账户余额审计查询报表日后账上有无异常调整事项。
(六)向审计单位律师查询有关诉讼、赔偿情况。
(七)向税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的税务缴纳和税务纠纷情况。
审计计划书详细篇八
公司领导:
根据公司的20xx年度内审工作计划和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我部计划近期对**公司开展20xx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针对20xx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和评价,通过对公司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全面检查,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目标。
综合运用分析性复核、审阅法、实地查验、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审计技术方法。
1 、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发展史、产业性质、主营业务、投资规模、相关税种、行业规定等。
2 、了解公司的股权结构。
3 、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科学有效。
4 、评定会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是否符合企业核算要求;
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是否有因会计处理错误导致管理失职现象;
测量税务风险;
发票、收据的使用、管理是否合法、合规;
存货管理是否安全、进出货品的流程是否科学无漏洞;
业务往来单位(含关联企业)的核算是否清晰、合理;
固定资产、低值易耗、物料用品的管理是否规范;
债权债务等往来科目的使用是否谨慎并及时处理;
成本及费用核算是否合理等。
5 、检查工资总额是否在核定的范围内列支。
6 、了解大项目投资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是否执行招投标制度;
项目预算的审核情况;
工程实施过程的了解;
合同的签订是否严谨;
审批权限了解;
工程决算是否严格把关等。
7、检查总公司下达的20xx年度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比较近三年经济指标,如果变化较大,分析原因。
1、公司章程。
2、20xx年度工作总结、生产经营计划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20xx-20xx年度审计报告、20xx年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
4、公司机构设置、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各项生产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各项内控制度、各个部门和岗位职责。
5、20xx年经营目标及总部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工资总额预算管理、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等文件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汇报文件。
6、20xx年生产经营计划及重大经营、财务事项决策会议纪录。
7、20xx年内签订的有关协议、合同,特别是大项目投资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相关会议纪录、预、决算报告等。
8、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明细表。
9、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各类产权证(含房产、车辆)等证件复印件。
10、享受的税收优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