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4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篇一
1. 通过自读课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3. 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4. 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
朗读这首诗词,理解并感悟这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本首诗词与现实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紧接着中秋节,我们又将迎来国庆长假,此时的你们,想回家吗?想放假吗? 有那么一群人,也许想家,但却不轻易说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军营,把自己的柔情化作万丈豪情,挥洒在战场上。他们是谁?——对,他们就是军人,士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一同去感受他们的壮志雄心。
二、积累感知
1. 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赠送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词人,又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自读课文,注意正音。
3. 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4. 学生男女比赛朗读,齐读课文。
5. 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题中的哪个字可以集中的表现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壮”。
三、分析探讨
1. 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本文围绕“壮”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军营生活,战斗场面,雄心壮志
2. 这首词的气氛和格调有何变化?气氛和格调的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壮”转“悲”。“壮”表明作者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悲”又反应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3. 观看《破阵子》朗读音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迁移拓展
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的是南宋军人士兵的铁血丹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否意味着我们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军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来看下面一段视频,你就会知道答案。
(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马小帅入钢七连视频片断,思考:男儿的豪情壮志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古代军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男儿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军人身上?当今的我们,如何来成就自己的“英雄梦”,如何来练就自己的“铁血丹心”?)
五、总结
不止是辛弃疾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战士们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军人这个职业有壮志雄心。我们每一个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让我们凭着这壮志雄心,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自由地飞到天空,去成就梦想吧!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日记,题为“我有壮志雄心
<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
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略)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五、背诵并默写。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过程与方法:
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 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媒体:
在多媒体课件上结合白板功能的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也是老师喜欢的一位词人,他被成为“一代才女”,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我们来赏读他早期的作品《如梦令》,看这首词中,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九百年前的这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学习她后期的另一首作品《武陵春》
二、 读愁
1、自由朗读这首词,大概了解词的内容,读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愁——板书)
2、为什么作者前后期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感受?(介入背景)
3、强调字音 :
舴艋 、 载 、拟
4、强调语速、语调和节奏
5、全班带有感情的齐读
6、听读,在听读的同时,试着理解这首词。
三、 解愁
1、结合词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自由赏析,老师适当引导
四、 赏愁
1、听说双溪的春景不错,可是作者去了吗?(没有)为什么?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回想一下前人在诗词中也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他们是怎么写“愁”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积累的诗句)
3、老师展示搜集的资料
4、那么,我们看一下词人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载呢?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明确:在这里,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板书)
5、小结
李白写出了愁的韧读,李煜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给我们以后的写作也有了一个启示:要另辟蹊径,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五、诵愁
1、在古筝曲《月满西楼》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这首词。
2、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六、写愁
古人把愁写成了各种形态,请你也仿写几句摹愁的句子。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的愁苦的情感,领路了他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布置
1、 继续写愁
2、赏析《声声慢》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篇四
学情分析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翻译和简单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鉴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较低,想要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领悟词中的思想情感,体会悠远的意境,学习精妙之处,。
教材分析
《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风格浓艳精巧,音律和谐,在词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首闺词小令,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全词不足30字,但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默写这首词。
2.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导入——诵读——感悟——赏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菩萨蛮》(《甄嬛传》插曲),自然引出本课题作者: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娇柔的女子在对镜梳妆,精致的装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内心那份孤独寂寞道不出,言不尽……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温庭筠。
二、作者简介(学生根据所查资料回答,教师补充)
温庭筠(yún)(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
推荐访问:古诗 鉴赏 九年级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4篇)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设计(4篇) 九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