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离合动词教案,离合动词重叠形式(合集),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离合动词教案 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篇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本课词汇、语法、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2.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离合词;
3.学会运用离合词造句、对话。二.教学重点
1.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掌握课文内容,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复述课文;
2.理解并学会运用离合词。三.教学时间 2课时(100分钟)四.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单词、语法和课文。2.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本课生词。
3.讲练新课,包括生词讲解,语法讲解,课文讲解。4.以听说为重点讲练课文并对课文进行复述。5.新课小结。6.布置作业。五.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内容,包括提问和听写。(15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本课生词。(20分钟)听写生词:
毕业 见面 洗澡 理发 睡觉 闭幕 参军 办公 帮忙 结婚
(三)语法 1.离合词是词和短语之间存在的中间状态。合起来可以看成是词,分开可以看成是短语。
如:毕业——毕了业 见面——见了个面
参军——参过军 帮忙——帮他的忙 办公——办了三个小时的公 先看一些例句:
(1)我今天在首尔见面了一个朋友。(2)我已经毕业大学了。(3)他想帮忙我。(4)她生气我了。
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2.原则:
(1)离合词后面不可带宾语。如果离合词所表示的行为涉及一个对象,则往往用:介词+对象+离合词。如:毕业——从大学毕业 而不是:毕业大学
见面——跟朋友见面 而不是:见面朋友
结婚——和女朋友结婚 而不是:结婚女朋友(2)有的可以把这个离合词所涉及的对象插入离合词中间。如:请客——请他的客 而不是:请客她
出丑——出我的丑 而不是:出丑我吃亏——吃他的亏 而不是:吃亏他(3)离合词与动量成分组合时,动量成分插在离合词中间。如:结婚——结过三次婚 而不是:结婚过三次 洗澡——洗过两次澡 而不是:洗澡了两次
打架——打了几次架 而不是:打架了几次(4)一些离合词的重叠形式:abb式
如:游游泳 见见面 洗洗澡 唱唱歌 跳跳舞 3.练习
(1)你昨天说过以后,我对她注意了一下。(2)他考虑再三,终于投了那家工厂的资。(3)为了让我学医,妈妈昨天又动了我一次员。
(四)课文(20分钟)1.读课文
(1)老师领读;
(2)学生分角色齐读;
(3)纠正发音 板书提示重点。2.复述课文
(1)老师带着复述。(2)学生单独复述。六.课后练习
离合动词教案 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篇二
常见离合动词
见面帮忙睡觉洗澡生气操心灰心打架
报仇吃亏叹气倒霉出事辞职毕业结婚
离婚带头请客敬酒加油鼓掌送礼出差
唱歌跳舞谈话聊天吃饭上课
练习
1他_____走进来
a唱着歌b唱歌着
2昨天晚上太热了,我______
a只睡了三个小时觉b只睡觉了三个小时c只三个小时睡觉 3我们曾经请他来_____
a帮忙过两次b帮过两次忙c帮两次忙过
4明天有时间的话,请你_____
a帮忙我一个b帮一个我忙c帮我个忙
5说到伤心处,他不禁_____
a叹气一口了b叹了一口气c叹气了一口
6这次他_____
a吃亏了很大b吃亏很大了c吃了很大亏
7父母把我们养大,不知为我们
a操了多少心b操心了多少c操多少心了
8他们俩刚才又_____
a打架起来了b打起架来了c打架了起来
9听说上个月_____
a小王和小张订婚了b小王订婚了小张c小王订的婚小张 10他去年_____
a毕业了大学b大学毕业了
本材料由沈阳世贸人才培训中心汉语部老师友情提供,沈阳世贸人才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76号科协大厦四楼 电话:22726161
离合动词教案 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篇三
第四课动词离合动词
周世臻 1401210130
一、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第四课动词离合动词
二、教学对象
学习汉语二至三年的中高级留学生
三、教学目的
(一)掌握动词的类型和一般语法特点
(二)掌握离合动词的概念和一般用法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5~6课时
六、教学重点
(一)动词的语法特征
(二)动词的分类
(三)离合动词的语法特征
七、教学难点
(一)关系动词和状态动词
(二)离合动词
八、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关系动词“是”的运用和语法规则
(二)讲解新课:
1.什么是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
(2)一部分动词可以作主语、定语或者宾语(3)部分表示结果意义的动词可以作结果补语,部分表示趋向意义的动词可以作趋向补语,还有些动词可以与其他成分一起作情态补语
(4)动词一般都可以用“不”否定。部分动词还可以用“没”来否定(5)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
3.动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功能
(1)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在汉语中,可以带名词、代词作宾语的动词称之为及物动词:不能带普通名词、代词作宾语的动词称之为不及物动词 a不及物动词的内部分类 a.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
(a)毕业、散步、旅行、出发、启程
(b)谈话、聊天、见面、结婚、相同、相反(c)休息、病
b.有条件能带某些宾语的不及物动词
(a)来、去、走、跑、飞(b)坐、站、立、躺、睡 b及物动词的内部分类 a.只能带体词宾语的动词
吃、喝、玩、看、写、画、买、卖、打、擦、放······
(a)如果所带的宾语可以受名量词活形容词的修饰,在表示一次性动作完成时,这类动词后面常带“了1”不过后面的宾语一般要有上述修饰语,如:
我喝了一杯咖啡 弟弟画了很多画
或者后面带动量词充当的补语,如:
我今天洗了三回手 他参观了一次故宫
(b)这类动词后可以带“过”再带宾语,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如:
他穿过这种鞋 我买过水果
(c)这类动词中的不少动词在单句中不能只带“着”成句,如:
*我们买着东西
*同学们在操场踢着球
(d)这类动词大多可以受副词“正在”“在”修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代表们正在参观 我在写字呢
(e)这类动词大多可以带结果补语,有不少可以带趋向补语,如 学完第三课再考试 饭做好了
他脱下了外衣,把它放在床上 b常带谓词宾语的词
(a)作、进行、加以、给予(b)开始、继续、结束
(c)值得、敢于、勇于、乐于(d)装作、打算、企图(e)喜欢、讨厌
(2)关系动词、状态动词和动作动词
(一)关系动词
关系动词是表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某种关系的动词。主要有:是、叫(称谓义)、姓、当做、成为、像、等于、属于等(92个)
(二)状态动词
状态动词表示生理、认知或心理状态的动词,如:
a.病、饿、聋、瞎、醉、醒 b.知道、明白、懂、放心
c.认识、熟悉、了解、误解、相信、忽视、轻视
d.喜欢、讨厌、爱、恨、想、气、吓、怀疑、认得、重视
e.希望、记得、担心、操心
(三)动作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 1.非持续动词 2.持续动词
(1)强持续动词(2)次强持续动词(3)弱强持续动词
(3)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
4.离合动词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语言片断,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者表示动作,后者是动作所支配的对象,两者可合可离,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这类语言片断,人们称之为“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或“动宾式离合动词”。
5.离合动词的运用
(三)学生在动词方面常见的偏误
1、缺漏
2、误加
3、误用
(四)巩固新课
(五)课后练习
九、教学建议
离合动词教案 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篇四
一 离合词及其构成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陆志韦首先提到了“离合词”这个概念,之后吕叔湘、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也都对此作出过讨论。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构成与短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有些组合形式,如“理发、散步、洗澡、睡觉”等,介于复合词和短语之间。它不分开时是词,分开(扩展)时是短语,但不分开时较多,拆分要受到条件的限制,跟自由组合的短语也有所不同。我们把这部分语法形式叫“离合词”。
我们认为,所有的离合词都要符合一个条件,即构成成分中必须有一个具有表述功能(即谓词性成分)。
(一)从构成离合词的语素来看,分为带有粘着语素和无粘着语素(构成成分都为自由语素)两类。有粘着语素 朱德熙先生(1982)指出组成成分里有粘着语素的都是复合词,不是句法结构。如“吃亏、吵架、理发、散步、上当、睡觉、跳舞、洗澡”等,后一个成分都是粘着语素;
而像“鞠躬”两个语素都是粘着语素的比较少。2 无粘着语素 朱德熙先生(1982)认为:组合成分都是自由语素整个结构可能是句法结构,也可能是复合词。而现代汉语中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除了明显的词组之外,有的则是介乎词与词组之间。因此学者们对词与词组区分的看法不一致,所以对离合词范围和数量的确定也不一致。
离合词和一般词组的区别在于:一般词组可以无限扩展,而离合词只能有限扩展;
一般词组的意义是它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综合,而离合词的意义却不一定能从组成成分的意义看出来。如:“操心、关心、忘掉、拼命、谈心”等。
(二)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谓式 前一部分为名词性成分,后一部分为动词、形容词成分。如:“嘴硬、眼红、手软”等,这类词合时为一个形容词,拆开使用时为主谓结构的短语。(中间能加入程度副词“真”、“很”,否定副词“不”等),如:(11)他还真嘴硬(合)——— 他嘴还真硬(分)
(12)别看别人有什么就眼红(合)——别看别人有什么眼就红(分)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离合词语义的一致性。如果拆开时的语义和未拆开时不一致,我们不把它们看成是同一个语言形式。例如:(13)这件事真让人头疼(合)——今天我头很疼(分)
这里我们不能说“头疼”是离合词,因为拆开时的意义不是原来的意义。前一个我们认为是主谓结构的形容词,后一个我们认为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动补式 前一部分的构成成分为动词性,后以购成成分为动词性或形容词性。如:“躲开、搬动、降低、叫醒、看见”等等。动补结构中的补语又分为表示趋向的和表示结果的。
(14)他想挽回我的感情(合)——他再也挽不回这些损失(分)(15)你能搬动那台冰箱吗(合)——这个箱子搬得动(分)(16)叫醒她,我们出发了(合)——叫不醒她怎么办(分)
这里我们把例(14)中的“挽回”看成表示趋向的动补式离合词,(15)(16)看成是表示结果的动补式离合词。3 动宾式 这是数量最多、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前一部分为动词性成分,后一部分为名词性成分。扩展前,主要是以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出现:
a 动词。占绝大部分。这部分的离合词有以下的特点:
有的能重叠,重叠的方式是“aab式”、“a一ab式”、“a不(没)ab式”、“a了ab式”。如:
(17)天气好的话我们一起散散步吧。
(18)今天晚上的晚会主要是唱一唱歌、跳一跳舞。(19)上周你们学校补没补课?
(20)她知道这个场合很重要,所以化了化妆。
b 形容词。它们受程度副词修饰,而且不带宾语。它们一般不能重叠,主要通过“ab不(没)ab式”、“a不(没)ab式”来表示疑问。如:
(21)昨天我没有给你回电话你生气没生气?=昨天我没有给你回电话你生没生气?
(22)我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吃惊不吃惊?=我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吃不吃惊?(23)你说他的话扫兴不扫兴?=你说他的话扫不扫兴?(24)再做一遍,费劲不费劲?=再做一遍,费不费劲? c 副词。这种情况很少,不能重叠,在句中只做状语。如:
(25)有什么话当面说清楚(合)——有什么话当着我的面说清楚(分)(26)趁便把东西买了(合)——他趁职务之便做了这件事(分)
动宾式离合词在扩展使用时,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插入的词语较多,常见的有“着、了、过、不、起。。。来、数量词、名(代)+的”等等。如:(27)他年纪不小了,父母为了他的婚姻大事担起心来。(28)金鱼已经帮了农夫三次忙了,所以再也没有出现。(29)他考试考得不错,所以请了班里所有同学的客。(30)我们老师备了一天的课。
由于离合词中绝大多数为动宾式离合词,所以本文主要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例,着重分析其几种扩展形式。
二 离合词的扩展形式
由于动宾结构的离合词的两个语素是动宾关系,多由单音节的动词性语素加单音节名词构成。这些离合词,多属动作性动词,如:上学、理发、备课等。还有一些离合词可以兼属名词或形容词,如:贷款、导游、安心、努力、着急、倒霉等。离合词的构成是丰富多彩的,其扩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怎样扩展,扩展部分的位置在哪里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般来说,离合词扩展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用助词扩展
1.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其重要形式为:
v+着/了/过+o 能插入“着”的离合词一般为可持续性的词语,如:(31)小点儿声,孩子正睡着觉呢。(32)你打电话的时候我正洗着澡呢。能插入“了”的,一般也能插入“过”。如:(33)他在这件事上吃了亏。
他在这件事上吃过亏。(34)今年他结了婚。
事实上他结过婚。
2.插入时间助词“的”,主要表示强调,其主要的扩展形式为:
v+的+o :
(35)你在哪所大学毕的业?(强调“哪所”)(36)你去哪儿出的差?(强调“哪儿”)(37)你们几点下的课?(强调“几点”)
(二)用补语扩展
离合词可以插入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时量补语和数量补语。插入“着”的离合词不能再同时插入其他补语,但离合词插入“了/过”后还能插入别的补语。1.插入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补语一般为单音节词,这个补语要紧跟在v后,并且只用在“了”的前面。其扩展形式主要为:
v+补(结果/趋向)+(了)+o(38)他莫名其妙的就生上了气。
(39)知道他完全脱离了危险,我们才安下了心。(40)昨天我去了他家,才和他见着(了)面。(41)他觉得真是伤透了心。
2.插入数量补语。补语一般为动量补语,一般为双音节的,所以放在“了/过”的后面。其扩展形式主要为:
v+了/过+数量补语+o(42)哦!我们以前见过一次面。(43)他上了好几回当了。
3.插入时量补语。补语表示时量,和“了/过”同时用,可放在“了/过”的后面,也可以在o前加“的”。其主要扩展形式为:
v+了/过+时量补语+(的)+o(44)他昨天生了一晚上的气。(45)我理过三个小时的发。
(三)用定语扩展
插入离合词的定语可以是数量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插入定语时只有一个位置,即紧挨着宾语。
1.插入数量词。一般的情况同例(42)——(45)。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插入量词、或不定量的数词。这种情况下并不是为了表达量,而是带有一种轻松、短暂、随便的语气。其主要扩展形式为:
v+(了/过)+数+量+o(46)我们一起照个相吧。(47)没事他就撒个谎骗人。
(48)以后在公众场合还是要注点儿意。2.插入代词。离合词可以插入人称代词或疑问代词。一般人称代词后要加“的”。其主要扩展形式:
v+代词+(的)+ o(49)我们一起革他的命。
(50)又没有什么事,你担什么心?
3.插入动词、形容词、名词。其主要扩展形式为:
v +了/过+名词/动词/形容词+(的)+o(51)你这样做伤了妈妈的心。(52)我可不想这样受窝囊气。
(53)政府很快就给我们拨了救命的款。
4.插入短语。能插入离合词的短语主要是偏正短语,整个偏正短语主要是起到修饰离合词中后一个语素的作用。如:
(54)终于他还是吃了无知、肤浅、虚荣的亏。
(四)用其他成分扩展
可以用否定形式,插入“不”,如:(55)这件事情我也帮不上忙。
(56)我真的放不下心,你就告诉我实情吧。
离合词还有一种变化形式是vo颠倒。这必须需要扩展后才能实现。这种颠倒必须是在上下文问答中单独用,一般情况下,需要加后续句。(57)舞跳了,歌也唱了,我们也该散了。(58)客也请了,你快点把东西给我吧!
三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及功能
在教学中,对于离合词不仅要分析它的内部结构,研究它的各种离合方式,还要研究它的外部功能,研究它作为一个整体在句子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为谓词,离合词主要体现出动词的语法特征,但是离合词还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一)大多数离合词不能再带宾语,只有一小部分能带宾语。如:“担心、出口”可带宾语,“担心考试、出口汽车”等。离合词带宾语时要用它的原式,不能用它的扩展式。大部分离合词带宾语时,有两种形式:
1.用介词把宾语提前。(59)* 我明天见面他。
我明天和他见面。
(60)* 今天下班后我们帮忙他。
今天下班后我们给他帮忙。2.把宾语插在中间。
(61)* 你为什么生气他?
你为什么生他的气?
(62)* 我们都上当那个司机。
我们都上了那个司机的当。
(二)离合词带时量补语、程度补语时,要重复前一个语素。
(63)* 他游泳了三个小时。
他游泳游了三个小时。(64)? 他跳舞很美。
他跳舞跳得很美。带程度补语时,vo可以颠倒成ov,如“他舞跳得很美”。带时量补语的时候,可以扩展为“他游了三个小时的泳”。
(三)一些离合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有些表示心里活动的离合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同时还能带宾语,如:(65)我很着急明天的面试。
(66)我们都非常吃惊他的举动。
还有一些离合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不能带宾语,如:(67)总是这么下雨可真要命啊!
(68)她来公司这么一闹可真够丢脸的!
四 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留学生学习和使用离合词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类型不尽相同,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应该“离”而没有“离”
离合词区别于其他动词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可“离”可“合”,“离”就是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留学生们往往不知道何时,在什么位置插入何种成分,就出现了偏误。如:
(69)* 他帮忙我了,我一定请客他。(70)* 我今天洗澡两次了。(71)* 他讲话完,我们鼓掌着。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首先要讲清楚离合词的特别之处,如例(69),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白,如果我们“合”,我们要把宾语用介词提到前面,“他给我帮忙了”,或者“离”,把宾语放在离合词中间“我一定请他的客”。如“着/了/过”这种动态助词,我们就要放入离合词中间,同时带着数量词。“我今天洗了两次澡”、“他讲完话,我们鼓着掌”。
(二)“离”了,但是插入成分处理不完善(72)他因为考试担起来心。(73)他上过当两回。
类似这种错误,可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关于离合词的知识,但是处理的不完善。我们要和普通的动词对比让学生记忆深刻。如:(74)拿出来一本书
贷出一批款来=贷出来一批款
(75)我刚把衣服收好,他又找起来衣服了。
刚一会儿他又生起气来。
(三)重叠形式的偏误
(76)* 我们到操场散步散步行吗?(77)* 见面时我们握手了握手。
我们要特别强调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为:“aab”、“a了/一ab”。那么应该为“散散步”“握了/一握手”。
(四)“倒装”形式的偏误
(78)* 照相也照像了,后悔也晚了。(79)* 请客也请客了,你就帮我吧。(80)* 连结婚还没结婚,孩子就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颠倒宾语和动词是,我们可以这样做:“相也照了,后悔也晚了”,“客也请了,你就帮我吧”、“连婚还没结,孩子就生了”。
离合动词教案 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篇五
《两个故宫的离合》读后感
说起故宫,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北京有一个故宫,台北也有一个故宫,是战乱使原本属于一家的故宫博物院分隔海峡两岸。
不过,假如有人告诉你,除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还有南京故宫、沈阳故宫,许多人可能就要愣怔一下了,包括我在内,也许会说:哦,好像是的。
而将两岸故宫的关系进行一番认真梳理,将故宫在政权更迭、异族入侵、战火内乱中的迁徙流离做一番严谨而不失可读性地解读的,竟是一位日本人,我们自然就会予以更多的关注了。
这位日本人是《朝日新闻》的资深记者、有“中华圈专家”之称的野岛刚。他曾驻点台湾三年;
并历时五年,奔波世界各地,采访了不少文物专家、政界及相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终成《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
野岛刚对本书的定位十分清晰,他坦承自己并非文物专家,无法论述故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他的专长在于以一个新闻记者的专业眼光,凭借政治、外交、历史的视角,探讨两个故宫存在的原因及各自的发展,正如本书副标题表述的那样——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他想“通过故宫,描绘出政治权力与文化之深层共生结构的样貌”。应该说,野岛刚做到了。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的文化演进与文明积淀,与政治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道理不难明白,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权力不象现代民主国家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民选),而是所谓的“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因此,要保持政权的正当性、统治的权威性,往往就需要一种权力和文化延续的象征,从“和氏璧”,到“鼎定中原”的“鼎”,都是这层意思。
《两个故宫的离合》中提到的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建构了现在故宫的雏形”,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统治华夏的朝代,但清朝的历代皇帝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远胜于过去的汉族皇帝,爱好及收集文物的兴趣也远超前朝,乾隆又是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根底比较扎实、文物造诣最为深厚、收集文物最为热心的皇帝。他用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与满族统治阶层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中,以此赢取知识分子与平民百姓的认同。其实这就是一种政治意味很强但又很巧妙的文化宣示。
国民党败退台湾,将相当部分的故宫文物迁移到台北,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它自然成了蒋介石与国民党政权向台湾人民弘扬中华文明、强化一个中国意识,甚至宣扬“汉贼不两立”、鼓吹自己是复兴中国文化的道统的有效载体。
然而,星移斗转,世事变迁,当政党轮替、民进党政权上台之后,台北故宫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陷入了迷茫之中。
那位曾经担任民进党政权教育部长,宣称将地球仪倒转360度台湾就会成为世界中心、因而闹出了国际笑话的杜正胜先生,在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与国民党政治体制切割的行动,比如撤掉各楼层展示的孙中山或蒋介石铜像、绘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油画。杜正胜在接受野岛刚的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故宫=中华”,主张故宫应该以台湾为中心,与亚洲与世界联结交织,收藏好的艺术品;
故宫要在台南的民进党“票仓”嘉义设立南院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杜正胜还质疑故宫的“狭隘”,认为它没有办法全面代表中华文化,应该检讨亚洲大陆文化发展下的中华文化,博物馆界并无单一民族博物馆的存在。
因此,台北故宫虽然有很好的藏品,但与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馆相比较,无论从收藏品的数量还是多元性来讲,都很难说是世界最好的博物馆。如果纯粹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这些话题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于,杜正胜的这些主张和行动,有很险恶的政治算计,说得再明白些,就是要让台北故宫彻底地“去中国化”,为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服务。因此,他在台北故宫走马上任后的“去政治”言行,本身就掉入了“台独”政治的泥淖,其虚伪性就不言而喻了。
北京故宫的前身是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之后,在紫禁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本书的第三章“漂泊的文物”、第四章“文物到台湾”,以17岁的高中毕业生那志良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从此与故宫文物结下不解之缘;
并亲身保护故宫文物在抗战的烽火中踏上迁移的漫漫旅途。
1949年又随故宫文物移送台湾,几十年与文物的生死与共,成为“故宫的活字典”为线索,描述了故宫文物在日寇入侵、国共内战中的命运沉浮。这两个章节可能是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我们从中看到了,青年那志良如何向北京琉璃厂的专家学习“稳”、“准”、“紧”、“隔离”,保证文物摔不坏、砸不烂的包装“绝活”。
1933年战火逼近时,风闻故宫文物将迁离的北京民众为何昼夜包围紫禁城,因为他们担心文物运出古都之日,就是日军占领、生灵遭到涂炭之时;
近两万箱文物自长江逆流而上,历经千辛万苦,运抵成都不久,又要马上转移。
最后一卡车文物刚离开成都,日军战斗机就飞到成都上空,狂轰滥炸,可谓千钧一发,险象环生;
从成都到峨眉短短的150公里,却走得异常艰难,时而山路崎岖,时而改道水路,道路塌陷,轮胎脱落,文物多次掉入河中,但都有惊无险,转危为安,让那志良等随护的故宫职员愈加坚信“文物有灵”。
也让读者情不自禁感叹:天佑中华!进而对国民政府在故宫迁离北京时发表的声明——“故宫文物是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不能减少也不可能增加。倘若国家灭亡,国家仍有希望再次复兴。但是文化灭亡,将无再度恢复的可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给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讲述的这样两件事: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做出部分故宫文物迁台的决定后,具体负责此事的时任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周密组织、紧张运作,克服重重困难,总算不辱使命。当他即将坐上国民党政府的最后一班赴台航班时,张大千抱着数百张敦煌壁画赶到机场,希望将这些贵重文物运到台湾妥善保存。杭立武没有犹豫,抛下了自己的三大件行李箱,腾出宝贵的空间,将这些壁画紧急装上飞机,他对张大千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这些画到台湾以后要捐给政府。”
文革之中,狂热的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叫嚣要“烧掉故宫”,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一定要保卫故宫。”于是暂停对外开放,故宫收藏品被牢牢锁进仓库里,避免了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的危险。这些都说明了,尽管国共两党政见不同,但正是有了下至那志良,上到周恩来、杭立武那样的仁人贤士的悉心呵护,故宫的文物才得以在战火内乱中保全。中华文明有这样的守护者,民之甚辛!国之甚辛!
“今古恨,几千般,只因离合是悲欢”。两岸故宫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路中有太多的悲欢离合。
野岛刚借助他那支新闻记者冷静客观而不失生动的笔徐徐道来,诸如台北故宫与中山纪念堂招标设计中发生的曲折故事、北京故宫与南京故宫为文物归还大打口水战引来国家领导人出面干预、溥仪在被逐出故宫前对文物的监守自盗、台北故宫与沈阳故宫一对国宝级翡翠发簪的确认、迁台大陆故宫职员从渴望回故乡到扎根台湾专心文物保护矢志守护中华文化、两岸关系回暖后两个故宫文化交流的柳暗花明、大陆经济腾飞后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高潮的掀起,都可以让读者反复思索:
文物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有无可能逐渐淡化?两个故宫在连接两岸的交流中如何发挥更加顺畅的桥梁作用?
放眼古往今来,政治终究是浮云,文化与文明则生生不息。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政权来来去去,可是文明的边界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