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解决方案(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11 0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即时配送解决方案(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五篇)(完整)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篇一

一.中国配送中心的国情是怎样的?

1.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服务在我国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难满足高速发展的物流需求。且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模式粗放,供需存在不平衡,且物流企业多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功能较单一,服务质量水平难以满足大众社会物流的需求。能参与客户物流资源的内外统筹配置,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还很少。

(2)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物流运输费用较大,公路、铁路的运输速度慢,运力紧张。一些地区较多强调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量的投入,缺乏质的要求,缺乏系统规划,盲目投资建设,物流设施利用率不高、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的存在。

(3)有些政府对物流业发展问题存在着“性急”的心态,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必要的耐心,产生“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因此存在着短期行为和政府政策多变的情况。

(4)配送操作过程现代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配送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物管理,而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不大。

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商品出口优势均表现为物美价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使中国成为很多跨国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生产与采购基地。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的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中国增值率的同时,也将在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从而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 我国现行政策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大阻碍了我国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步伐。

2.配送中心的准确定位

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2.1层次定位

(1)流通中心:定位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汇集地,具有完善的功能。

(2)物流中心:定位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设施,其涵盖面比流通中心低,属于第二层次的中心。

(3)配送中心:如果驹哟商流职能,则属于流通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只有物流职能,则属于物流中心的一种类型,如果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盖,则属于第三层次的中心。

2.2横向定位

和仓库、货栈、货运站相比,配送中心是实行配送的专门设施,而其他设施不是按配送要求而建的有完善组织和设施的专门化流通设施。

2.3纵向定位

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纵向的位置是处于末端物流过程的起点,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位置。因此,它不仅承担直接对用户服务的功能,而且根据用户的要求起着指导全物流过程的作用。

2.4系统定位

在包含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对整个系统得效率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5功能定位

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将围绕配货和送货而确定的。如采购、存储、配组、分拣、集散、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交易活动、结算活动等。

3.合理规划其规模、设施

3.1配送中心服务范围的确定

配送中心服务范围的确定关系到配送中心的定位、配送组织形式、物流设备的选择、作业能力等的规划和设计,也关系到物流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程度。

(1)配送的对象或客户;

(2)配送的货品种类:配送的货品项数;配送的货品种类;

(3)货品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

(4)物流服务水平

(5)物流的交货周期

3.2运营成本管理合理性

(1)、运营成本的构成指配送中心在进行分货、配货、送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包括包装费用、装卸搬运费用、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等。

(2)、降低配送成本的策略

3.3如何进行合理规划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a、不同货品的订货周期应尽量相同;

b、对普通干货商品应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

c、有温度要求的货品要按店面最大的订货周期订货,减少订货费用;

d、鲜活商品应定时、定量申请,定时定量配送,应控制在当天全部销售完为宜。

(2.简化订单处理

a、下达指示阶段的简化:主要包括订单审核简化和成交通知简化。

b、备货整装阶段的简化:库存和对、运输安排、整装备运等方面的工作精心合理安排、协调衔接。

c、制单发运阶段的简化:及时制定发运单及办理相关货物的各种证件和运输凭证,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安全发送。

(3.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考虑以下条件:

a、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

b、货物发到时间范围的要求;

c、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和载重量;

d、在现有运力以及可支配运力的范围内;

e、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

(4.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

实行轻重配载;体积大小配载;多温度配送。

(5.建立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提高准确、迅速、及时、全面的配送信息,是配送中心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获得连续正常活动的关键环节。

3.4(1)配送中心设备选用考虑因素:

形状、尺寸、重量

使用方法

作业能力

占地面积

价格等

(2)设备种类:

车辆

装卸搬运、分拣、分类等设备的选定

(3)具体作业设备选型

进行商品abc分析

装卸搬运存贮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设备的标准化、单元化、省力化及安全性和弹性等

少品种、大批量时,使用托盘存贮在立体仓库,作业机械选用叉车

品种和批量适用时选用叉车及旋转货架

多品种、小批量时选用一般货架

自动分类设备选型

(4)流通加工设施及设备选用

流通加工设施是进行产品简单加工、组装、粘贴价格、粘贴标记、小包装作业的设施以及装箱作业。

相关设备:自动粘贴价格机、自动粘贴各种符号机、自动的简易包装机、自动封口机等设备。配送中心特性如果单纯是多品种小批量自动化难度最大,应考虑人和机械协同作业

二.利用案例配送中心与中国特色配送中心进行比较

案例:美国rps洛杉矶运输型配送中心

三.对中国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提建议 并论证可行性

建议:

要进行正确的定位

注意信息系统的建设

要制订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机械化程度,注重改革和创新

论证:

四.大城市配送中心的城市配送中心建设思路

五.如何处理好物流建设中的超前发展与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关系?高起步、跨越式发展在物流建设中是否合理?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篇二

尊敬的客户您好!

以下是上海搏澳公司精心为您准备的一份行业基本学习参考方案,您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解决方案或者对方案有些概念不清或疑问,欢迎请与我公司联系,我公司将为您提供一套更有针对性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解答。

配送中心解决方案

需求解析

本方案主要用于配送中心大宗货物的入库、存储、分拣以及出库自动化识别管理,由安装在货物上或托盘周转箱上的射频标签、安装在配送中心流程各环节的射频识别系统、中间件(可选)以及wms软件组成。当贴有标签的目标通过设定的信号采集点时,标签立即发射出具有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经系统接收、中间件处理并发送到wms系统,由wms系统发出一系列指令,实现对货物的信息采集、入库存储、定期盘点、分拣出库等功能。

方案构成基于rfid的配送中心解决方案由多套射频识别系统、中间件(middleware)、数据库系统、以及仓库管理信息系统(wms)组成。其中:

-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用于读/写电子标签上的信息。

-中间件:介于前端硬件模块与后端数据库与应用软件中间,提供程序管理、信号过滤与汇集、事件管理、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等机制。

-数据库系统:各种数据信息的录入、分析、输出、管理。

-仓库管理信息系统(wms):控制流程各环节的动作,完成收货入库管理、盘点调拨管理、拣货出库管理以及整个系统的数据备份、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报表生成、报表管理。方案建设

根据配送中心流程,在每个托盘、周转箱上固定安装一张电子标签,将托盘或周转箱上的货物信息与电子标签捆绑输入数据库。

1.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货物信息,待货物整理到托盘或者周转箱后,利用手持阅读器将货物信息写入到标签内并传输到wms系统,由系统根据货位信息安排入库位置。货物放入指定位置后手持机与后台确认。

2.货物需要出库时,利用手持机与后台联网搜寻货物位置信息,待找到货物并拣选出来后读取托盘或周转箱上的标签信息,并把相关数据传到wms系统,之后操作人员拆除标签。

3.配送中心分拣(装卸)区安装识别系统,若此区域读取到第2步所采集的标签信息,表示标签仍未拆除或者已拆除的标签放置在附近位置,提示操作人员做出进一步处理。

4.货物进入派送区,等待派送。

方案优点

1.托盘、周转箱标签重复使用。

2.优化调整配送中心流程,自动识别系统的信息防冲撞功能,能读取多张不同标签,实现出库的自动复核,大大提升出库速度,降低配送中心的劳动力成本。

3.精准的库存管理,增强配送中心的计划、周转、分配能力,降低损耗和调节成本。

4.研究表面:应用rfid解决方案能使配送中心的效率提高10%到20%,而库存和发货精度则能达到100%。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篇三

配送中心(dc)

一. 对配送中心含义的补充

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作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二.分拣配货作业

含义:主要包括两部分“分拣货作业”和“配货作业”。拣货作业是根据订单,将顾客订购的货物从保管区或拣货区取出,或直接在进货过程中取出,并运至配货区的作业过程。配货作业是指配送中心人员对分拣出来的货物根据用户或配送路线进行分类,集中放置在集货暂存区的作业过程。

具体内容:

1.确认发货日趋

2.决定拣货方法

3.输出拣货清单

4.安排人员及路线

5.拣货

6.货物集中分类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从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企业经历了以自我服务为目的的企业内部配送中心的发展阶段后,政府、社会、零售业、批发业以及生产厂商都积极投身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显示了巨大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将是未来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配送中心的作用

5、配送中心是现代电子商务活动中开展配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介绍书中内容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篇四

1.4 现代物流的特征

如前所述,物流配送中心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是物流中枢或枢纽,是电子商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在电子商务环境条件下,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有:

1.物流外包化趋势

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也是物流外包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企业的物流量仍然存在,并且更加扩大化。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不能个个都自办物流,而是要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

2.第三方物流茁壮成长

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物流外包的发展,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它们集成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外包物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些很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物流业务一体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务将进一步集约化、一体化。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企业要进一步整合,扩大相关业务的联合,增加物流业务的综合效益。

4.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条形码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在物流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

5.物流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
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物流自动化有: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引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一定的时间。

6.物流网络化

一是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客户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网络化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其基本点是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采取外包的形式将商品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中心将组装的商品迅速发给订户。

物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7.物流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配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引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来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目前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物流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8.物流柔性化

柔性化原是生产领域为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而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物流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领域提出的fms、cims、mrp、erp等概念和技术的实质就是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柔性化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物流模式。它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3.7 多元网点布局

在现实的物流系统中,网点布局问题大多是多元的,即在某计划区域内需要设置多个物流网点。多元网点布局问题中的网点数目有时有限制,有时没限制。这里只研究多元单品种物流网点的布局问题,且网点数目是无限制的情况。

多元物流网点的布局问题的系统结构通常如图3—2所示。图3—2中有m个资源点ai(i=1,2,„,m),各点资源量为ai;
有n个需求点bj(j=1,2,„,n),各点需求量为bj;
有q个可能设置网点的备选地址dk(k=1,2,„,q),需求点可以从设置的网点中转进货,也可以从资源点直接进货。假定各备选设置网点地址的基建投资、储存费用和运输费率均已知,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确定网点布局的最佳方案。

3.7.1 物流网点布局的数学模型

对于多元单品种物流网点的布局问题,如图3—2所示结构,我们设f为物流网点的总成本,欲使物流网点的总成本最低,于是有目标函数

以上方程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解以上方程可求得xik、ykj、zij和wk的值。

3.7.2 运输规划法

对于多元网点布局问题所建立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因其复杂程度而带来了求解的困难。人们常常针对某些问题的特殊性,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例如,若不考虑网点建设时的投资成本,则就可用运输规划法来求解;
在网点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可运用cflp法计算,这样可使计算工作量大大简化。这里仅就运输规划法作以说明,针对其他简化模型的求解方法,读者可参阅其他有关材料。

如果在网点布局时不考虑网点建设投资成本,则模型公式(3—8)为

此模型目标函数中的第一和第四项还可进一步合并,模型公式(3—9)则变为

公式中第三组约束方程两边表示备选网点k的设置规模,如果假定各备选网点均有一个足够大的设置规模上限dk,则此不等式可改写为下面两个方程

式中

xk表示备选网点是的闲置能力。

这是一个转运问题模型,求解此模型可得到决策变量xik、ykj、zij和xk的值,同时有表示备选网点k所设置的规模。若

说明备选网点k处不应设置网点,即是点被淘汰;
反之,则k点被选中,其规模dk应为

在进行计算求解时,备选网点设置规模上限dk并不需要由已知条件得出,只须根据计划区域内的商品流通量大概估计设定,并且要取得大一些,不宜取小。如果dk取得过大,由式(3—11)可以看出,增加了闲置能力,但对求解方案并无任何影响。

4.6.1 物流作业区

1.装卸货平台

1)迸发货口是否共用。2)进发货口是否相邻。3)装卸货车辆进出频率。4)装卸货车辆形式。5)有无装卸货物配合设施 6)物品装卸特性。7)车辆回送空间。

8)每车装卸货所需时间。9)供货厂商数量。10)送客户数量。

11)进货时段和配送时段。2.进货暂存区 1)每日进货数量。2)托盘使用规格。3)容器流通程度。4)进货点收作业内容。5)进货等待入库时间。3.理货区

1)理货作业时间。2)进货品检作业内容。3)品检作业时间。4)容器流通程度。

5)有无装卸托盘配合设施 4.仓储区

1)最大库存量需求。2)物品特性基本资料。3)物品项目。4)储区划分原则。5)储位指派原则。6)存货管制方法。7)自动化程度需求。8)物品使用期限。9)储存环境需求。

10)盘点作业方式。

11)物品周转效率。

12)未来需求变动趋势。储存能力的估算方法

规划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运转能力有两种方法。1)周转率计算法。利用周转率估计仓储运转能力的特点是简便快速、实用性强,但不够精确。其步骤如下:

a)年运转量计算。把物流配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单元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储存总量,如托盘或标准箱等。这种单位是现在或今后规划的仓储作业的基本单位。求出全年各种物品的总量就是物流配送中心的年运转量。

b)估计周转次数。就是估计未来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存量周转率目标。一般情况下,食品零售业年周转次数约为20—25,制造业约为12~15。在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时,可针对经营晶项的特性、物品价值、附加利润和缺货成本等因素,决定仓储区的周转次数。

c)计算仓容量。以年运转量除以周转次数便是仓容量,即

d)估计放宽比。考虑到仓储运转的变化弹性,以估计的仓容量乘以放宽比,便是规划仓容量,以适应高峰期的高运转量要求。一般取放宽比为1.1~1.25。如果放宽比取得过高,就相应增加了仓储空间过剩的投资费用。最后,可得到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仓容量。

2)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如果能搜集到各物品的年运转量和工作天数,根据厂商送货频率进行分析,则可计算仓储量。其计算程序如下:

a)年运转量计算。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计算物流配送中心各产品的年运转量。

b)估计每年的工作天数。c)计算发货的平均日储运量。

d)估计送货周期。e)估算仓容量。

f)估计放宽比。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化弹性,与周转率计算法相同。g)计算规划仓容量。

规划仓容量=仓容量x放宽比

(4—5)

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有两种基准。一为每年的实际工作天数;
另一为各产品的实际发货天数。如果能真实求出各产品的实际发货天数,则可计算平均日的储运量,这一基准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但要特别注意,当部分商品发货天数很小,并集中在少数天数发货时,就会造成仓储量计算偏高,造成闲置储运空间过多,浪费投资。

5.拣货区

1)物品特性基本资料。

2)配送品项。

3)每日拣出量。

4)订单处理原则。

5)订单分割条件。

6)订单汇总条件。

7)客户订单数量资料。

8)订单拣取方式。

9)有无流通加工作业需求

10)自动化程度需求。

11)未来需求变动趋势。

拣货区的运转能力计算

拣货区是以单日发货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为此,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品项数和作业面。一般拣货区的规划不包括当日所有发货量,在拣货区货品不足时可以由仓储区进行补货。拣货区运转能力规划计算方法如下:

1)年拣货量计算。把物流配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并估计各物品的年拣货量。

2)估计各物品的发货天数。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各类物品估计年发货天数。

3)估计放宽比。

4)计算各物品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

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各物品年拣货量/年发货天数

5)abc分析。对各物品进行年发货量和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abc分析。根据这种分析,可确定拣货量高、中、低档的等级和范围。在后续的设计阶段,可根据高、中、低档等级的物品类别进行物性分析和分类。这样,根据发货高、中、低档的类别,可确定不同拣货区存量水平。将各类产品的品项数乘以拣货区存量水平,便是拣货区储存量的初估值。

一般来说,假设某物流配送中心年工作天数为300天,把发货天数分成三个等级:200天以上,30~200天和30天以下三类。把各类物品发货天数分为高、中和低档三组。实际上天数分类范围是根据发货天数分布范围而定的。表4—1所示为综合发货天数的物品发货量分类情况。

此表中有8类,现在对各类说明如下:

分类1: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均很大,发货天数很高。这是发货最多的主力物品群。要求拣货区储存量应有固定储位和大的存量水平。

分类2:年发货量大,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但是发货天数很多。虽然单日的发货量不大,但是发货天数很频繁。为此,仍以固定储位方式为主,但存量水平可取较低一些。

分类3: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都小。虽然发货量不高,但是发货天数超过200天,是最频繁的少量物品。处理方法是少量存货、单品发货。

分类4:年发货量中等,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但是发货天数很多,处理繁琐,以少量存货、单品发货为主。

分类5:年发货量和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均很大,但发货天数很少,可集中在少数几天内发货。这种情况可视为发货特例,应以临时储位方式处理为主,避免全年占用储位和浪费资金。

分类6:年发货量和发货天数都较小,但品项数多。为避免占用过多的储位,可按临时储位或弹性储位的方式来处理。

分类7:年发货量中等,平均日发货的发货量较小,发货天数也少。对于这种情况,可视为特例,以临时储位方式处理,避免全年占用储位。

分类8:发货天数在30—200天之间,发货量中等。对于这种情况,以固定储位方式为主,但存量水平亦为中等。

上述8种分类是参考性的指标。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仍要根据发货特性来调整分类范围和类型。

订单发货资料经过分类之后,可对各类产品存量定出基本水平。例如分类1的产品,存量水平高,估计需要较大的拣选空间。为此,应提高放宽比。而分类2的产品的存量水平较低,在估算拣货空间时应减少放宽比,从而减少多余的拣货空间。如果在实际拣货时,缺货影响发货时,则以补货方式来补足拣货区的货存量。

对于年发货量较小的商品,在规划中可省略拣货区。这种情况,可与仓储区一起规划,即仓储区兼拣货作业区。若采用批量拣货时,则批量处理的品项应加以考虑。上述分类1较适合于批量拣货配合分类系统的方式进行。因为自动化分类输送设备能满足规模较大的发货要求。分类3和分类4较适合于一边批量拣取,一边分类的方式。因为种类多数量小,易于在拣货台车上一次完成拣货与分货处理。

6.补货区

1)拣货区容量。

2)补货作业方式。

3)每日拣出量。

4)盘点作业方式。

5)拣取补充基准。

6)拣取补充基本量。

第5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设计

在完成物流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设计。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设计包括设备的设计选用、各作业区面积的计算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在第7章单独介绍。本章主要介绍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设计选用与各作业区面积的计算。

5.1 储存基本单元的标准化设计

物流设备设计选用的基点是储存基本单元设计,而储存基本单元设计现在正在逐步走向标准化。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在这初始阶段,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取得提高物流效率的初步成果。所以,这里介绍的物流标准化的一些方法,主要指初步的规格化的方法及做法。5.1.1 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作用和建筑模数尺寸的作用大体相同。基础模数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所依据。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基本认定600mmx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

如何确定基础模数呢?为什么确定600mmx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呢?这大体可以说明如下:

由于物流标准化系统较之其他标准系统建立较晚,所以确定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目前对物流系统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事物,即输送设备。采取“逆推法”,由输送设备的尺寸来推算最佳的基础模数。当然,在确定基础模数尺寸时,也考虑到了现在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并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了人及社会的影响。从其与人的关系看,基础模数尺寸是适合人体操作的最高限尺寸。5.1.2 确定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就是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也称为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前面已提到,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应建立在集装的基础之上,因此,还要进一步确定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可以从600mmx400mm按倍数推导出来,也可以在满足600mmx400mm的基础模数的前提下,从卡车或大型集装箱的分割系列推导出来。

现以采用后一种方法为例,来说明物流模数尺寸的确定。这里以卡车(早已大量生产并实现了标准化)的车厢宽度为物流模数确定的起点,推导出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如图5—1所示。

5.1.3 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

物流模数作为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标准化的核心,是形成系列化的基础。依据物流模数进一步确定有关系列的大小及尺寸,再从中选择全部或部分确定为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这就完成了某一环节的标准系列。

由物流模数体系,可以确定各环节系列尺寸。

目前,国际物流模数尺寸的标准化正在研究及制定中,但与物流有关的许多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大多早已发布,并由专门的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新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iso,iso对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对于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模数尺寸已大体取得了一致意见或拟订出了初步方案。

作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和物流标准化首先要拟定的数据,几个基础模数尺寸如下:

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mm x 400mm。

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1200mm x l000mm为主,也允许1200mm x 800mm及ll00mm x ll00mm。

3)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5—2所示。

虽然上述模数尺寸尚未正式颁布实施,但是目前看来已成定局,许多国家都以此为基准修改本国物流的有关标准,以和国际的发展趋势吻合。例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已打算放弃国内原来使用的模数尺寸,而改用国际的模数尺寸。日本等一些国家在用1200mm x l000mm的模数尺寸系列的同时,还发展了1100mm x ll00mm正方形的集装模数,并已形成本国的物流模数系列。

经过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标准化进行调查研究,人们目前已提出了关于物流方面的工业标准若干草案,它们是:

1)《物流模数体系》;

2)《集装的基本尺寸》;

3)《物流用语》;

4)《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

5)《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

6)《包装用语》;

7)《大型集装箱》;

8)《塑料制通用箱》;

9)《平托盘》;

10)《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

我国虽然尚未从物流系统角度全面开展各环节标准化工作,也尚未研究物流系统的配合性等问题,但是,已经制定了一些分系统的标准。其中汽车、叉车、吊车等已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包装模数及包装尺寸、联运平托盘也制定了国家标准。同时,还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运输包装部位的标示方法国家标准。其中,联运平托盘外部尺寸系列规定优先选用两种尺寸,即为tp2 800mm x 1200mm、tp3 1000mm x 1200mm;
还可选用一种尺寸为tp1

800mmxl000mm。托盘高度基本尺寸为100mm与70mm两种。目前,国内还通行1100mmxll00mm的正方形联运平托盘,各种平托盘高度尺寸一般取为70mm~150mm。5.2 物流设备设计选用的基本原则 5.2.1 设计依据

物流设备设计选用的依据是物流配送中心单元负载单位和储运作业单位。单元负载单位和储运作业单位大多为托盘。而托盘应该尽量设计为标准化形式,以便适应不断增多的海内外外联业务。因此,首先确定装载货箱的托盘尺寸、堆放货物的高度以及重量,然后设计仓储设备的型号规格。在设计仓储设备时,还要考虑到操作空间和搬运走道空间等因素。

5.2.2 设计原则

1)单元负载原则:根据物品尺寸大小和负载形式,决定搬运、储存单位。在物流配送中心内,物品不能直接堆放在地面上,而是用单元负载容器作为物品的载体。

2)简单化原则:削减基本不必要的设备,简化搬运程序。

3)标准化原则:尽量使搬运方法、使用容器、托盘和设备标准化,4)距离最短原则:缩短物料的搬运距离,避免物品倒退与回流。

5)机械化原则:尽量使搬运机械化,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6)合并原则:把相关作业进行整理合并、简化作业内容。

7)准时原则:按时按量把货物搬运到指定地点。

8)人机学原则:按人体特点、可搬重量、可取高度和弯腰频率等因素,设计物流搬运设备,使工人能够最便利、最有效地使用系统设备。

9)节能原则:在物料搬运中尽量节省能源。

10)保护环境原则:所使用的搬运设备,应避免破坏环境,如对废弃包装材料、纸箱和其他废弃物一定要回收。

11)空间利用原则:充分利用空间,如采用高层立体货架、储存架和积层架等。

12)柔性原则:能适合各种不同货物的储存工作。

13)重力原则:在保证人员安全和不损坏产品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重力搬运货物,从而节省人力和动力,如楼层之间搬运可用重力由高层运至低层。

14)安全原则:采用安全的搬运设备和方法,在有关地方采用防冲梁、颜色标示和作业指示等措施。

15)巧易化原则:使操作简易,避免出错,如采用色标管理、储位标示、拣货标签,以及计算机辅助提示和管理等。

16)信息化原则:对物流搬运和储存系统采取信息管理,实现对物流的信息控制。

17)系统流程原则:把搬运和储存中的实际物料流程与资料信息流程相结合。

18)物量节省原则:对包装、堆放、批量作业等过程尽可能简化,增加单位搬运量、减少搬运次数、提高作业效率。

19)降低成本原则:精心计算搬运单位所耗成本,比较每个设备的经济性。

20)易于维护原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7.5.3 电子订货系统

eos是指不同组织间利用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连接方式进行订货作业与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

eos是将许多批发、零售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立即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形式将信息传送到总公司、批发商、供货商或制造商处。eos能够处理从新产品说明到会计结算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所有作业,涵盖了整个商流。eos与edi共同构成的网上交易体系,包含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os按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企业内的eos(如连锁店经营中,各个连锁分店与总部之间建立的eos)、零售商与批发商之间的eos,以及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之间的eos。eos不仅能够及时掌握采购进货、仓储管理、拣货分类、发货配送等订单处理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商品交易的所有作业,而且还能够及时准确地交换订货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大大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信用额度。

作为物流企业,在应用eos时,首先应该做好如下的前期工作:首先是订货业务作业的标准化。其二是商品代码的设计。在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方式中,每一个商品品种对应一个独立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一般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对于统一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商品,则采用本企业自己规定的商品代码。商品代码的设计是应用eos的基础条件。其三是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建立和更新。订货商品目录账册的设计和运用是eos成功的重要保证。其四是计算机以及订货信息输入和输出终端设备的添置和eos的系统设计。这些都是应用eos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

eos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方式,它对物流企业管理的好处有以下几方面:

1)改变了传统的订货方式,如上门订货、邮寄订货、电话、传真订货等。eos可以缩短从接到订单到发出订货的时间,缩短订货商品的交货期,减少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人工费。

2)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商品特别是畅销商品缺货现象的出现。

3)对于生产厂家和批发商来说,通过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能够准确判断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有利于企业调整商品生产和销售计划。

4)有利于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使各个业务信息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便利和迅速,丰富了企业的经营信息。7.5.4 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pos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加工分析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

一般来说,pos系统应包括以下子系统:即收银系统、销售系统、库存系统、采购系统、验收系统、价格系统、盘点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

利用pos系统,只要在商品上贴上条形码,通过自动读取设备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就能快速、准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销售和配送管理。其过程为:对销售商品进行结算时,通过光电扫描读取并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输进收款机,收款后开出收据。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掌握进、销、存的数据。pos系统是信息的基础采集系统,是整个商品交易活动或物流活动的信息传输的最基本的环节。通过pos系统,基础信息可以不遗漏地全部搜集,并且有不失真的特点。pos系统具有以下的作用:

1)基础信息采集:这是pos系统的主要功能,它能及时地从源头采集整个物流活动的基础信息,可以说是物流信息最基础的工作。

2)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这个系统由于采用了自动读取的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读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数据量比较大时,这个系统数据采集的优势就更加突出,它可以在瞬间把复杂的数据读取和采集。

3)提高管理水平:利用这个系统,可以使管理工作从分类管理上升到单品管理,尤其对精细物流系统而言,后续的仓位管理、自动存取货物的管理等都要以这种单品的信息采集为基础。

4)提高统计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使非常繁琐的统计工作、统计分析工作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这样一来就使过去物流工作中经常容易出现差错和造成时间延误的环节变得准确而通畅。

5)将管理领域延伸:采用pos系统,在对物流对象管理的同时,还能实现物流环节和工作人员的管理。

以前,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主要用于零售业,现在逐步扩大到金融、旅馆等服务性行业,利用pos信息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

以零售业为例,pos系统的运行为:在顾客购买商品结账时,收银员使用扫描读数仪自动读取商品条形码标签或ocr标签上的信息,通过店铺内的计算机确认商品单价,计算顾客购买总金额,同时返回收银机,打印出顾客购买清单和付款总金额。进而各个店铺的销售时点信息通过van以在线连接方式及时传送给总部或物流配送中心。同时物流配送中心和店铺利用销售时点信息来进行库存调整、配送管理以及商品订货等作业,并通过对销售时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来掌握消费者购买动向,找出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品种配置、商品陈列、价格设置等方面的操作。最后,在零售商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批发商、生产厂家、物流业者等)结成协作伙伴关系的条件下,零售商利用van以在线连接的方式把销售时点信息及时传送给上游企业。这样上游企业可以利用销售现场的最及时、准确的销售信息制订经营计划,进行科学决策。

第8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管理

8.1 概述

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转中,不论是机械化的物流系统,还是自动化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作业方式相配合,那么,不论多么先进的系统和设备,也未必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此,本章将介绍物流配送中心内部最基本的作业控制和管理。

当供应商将货品送至物流配送中心时,物流配送中心就立即响应,启动了自己内部的作业运转程序。从确认货品、进货作业开始,便依序将货品储存入库。为了实时掌握库存信息,就要对在库品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抽盘和盘点。当收到用户订单后,首先将订单按其性质进行处理,然后根据处理后的订单信息,依次做好出货拣选作业。拣选完成后,一旦发现拣选区所剩余的存货量过低时,则必须由储存区补货。货品出库后,如果储存区的存货量低于规定标准时,便向供应商采购订货。从仓库拣选出的货品,经过集货包装之后,即可准备发货,等到一切发货准备就绪,便可将货品装在货车上,向各用户进行配送交货作业。另外,在所有作业过程中,可发现只要涉及到物料的流动,其间的过程就一定有搬运。所以“搬运”也是重要的作业之一。

从以上所述的物流作业过程来看,物流配送中心内部的基本作业可归纳为以下9项,即进货作业、储存保管作业、盘点作业、订单处理作业、拣选作业、补货作业、发货作业、配送作业和搬运作业。

本章仅对进货、储存保管、在库管理、拣选、发货和配送等重点作业进行研究,而搬运是为了完成其他作业所进行的辅助作业,将单独在下一章进行分析。

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流通加工作业已经成为物流配送中心重要的基本作业之一,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显得重要。流通加工就是根据客户需求,物流配送中心对货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附、标签贴附、商品检测等简单作业的总称。由于流通加工作业的特点和与其他作业的关系,本书将不作进一步的阐述。8.2 进货作业

进货在这里是指卸货、验货,并为人库作准备。当物流配送中心的有关部门开出采购单后,进货入库管理员即可根据采购单的信息进行进货计划分析。到货后,进货入库管理员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卸货、拆箱验收、标示编码与登记入库。图8—1所示为进货作业流程图。

8.2.1 进货计划的分析

1.进货原则

为了安全有效地卸货,并按时间要求正确收货入库,进货入库管理员要对采购单上的货物品项、规格、数量与货物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前做好卸货平台、入库作业和货架储位调度。为节省空间,力求在一个工作站进行多品种卸货作业,尽可能平衡停泊车位的配车。把卸货平台到储区的活动尽量设计为直线流动,尽量使距离最小,并保证在峰值时间使货品能维持正常速度的流动。尽量使用同样的容器,节省更换容器的时间。详细记录进货资料,以备后续存取及查询工作的需要。在进货作业过程中,尽量省略不必要的货品搬运和储存。

2.考虑因素

进货作业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供应厂商信息,商品种类及数量,进货车种及车辆台数,每一台的卸货和进货的时间;
商品的形状和特性(如散货、单元尺寸的重量、包装形式、有无危险性、托盘堆放的可能性、人工搬运或者机械搬运和产品的保存期等);
进货所需人员数,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进货时间中的车辆数。

配合储存作业的处理方式,实际指的是进货与储存的货物装载形式的转换。在物流配送中心,货物储存有托盘、箱子和小包三种形式。同样货车进货时也有这三种形式。为此,如何连结进货与储存两者间对货品的三种形式的转换是最重要的。

第一种情况,进货和储存都是以同一种形式为单位,即进货时的托盘、箱子和小包都是以原封不动的形式,由进货输送机把货品直接转入储存区。

第二种情况,是当进货是托盘或箱子,而以小包和箱子的存储(即由大到小的转换)时,则必须在进货点把托盘和箱子进行拆装,然后以储存要求的形式放在输送机上,进入储存区。

第三种情况,当进货是小包或箱子,并以托盘存储时,则必须首先把小包和箱子堆放在托盘上,或把小包放入箱子中,然后再存储。8.2.2 货物验收检查

货物的验收是对货品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按照验收标准,对质量进行物理、化学,形状等方面的验收。在数量验收时,要按采购单进行形状、大小和重量的检查。

进货是货物进入物流配送中心的第一阶段,为使后序作业顺利进行,对入库品资料的掌握特别重要,如进货日期,进货单号码,供货商,送货车的名称及型号,到货时间,卸货时间,容器的型号、尺寸和数量,每个容器中的货品数量、质量,以及损坏数量和应补货数量等。

8.2.3 货物分类

为了方便地管理货物,对货物正确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其分类原则如下:

1)按统一标准,自大分类到小分类区分。

2)分类形式应满足企业本身需要。

3)有系统的展开、逐渐细分、层次分明。

4)排他性,当某产品已归某类时,决不能再分它类。

5)必须有安全性、普通性。

6)不变性,以免货物混乱。

7)伸缩性,以适应该产品的增加。

8)实用性。

货物的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货物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即

1)按货物特性分类。

2)按货物使用的目的、方法和程序分类。

3)按交易行业分类。

4)为账务处理方便,按会计科目分类。

5)按货物形状分类,如货物的内容、形状尺寸、颜色和重量等。8,2.4 货物编号

为保证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迅速而又准确地进行,在进货作业中,要对货物进行编号。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编号是对货物按品种、规格进行有序编排,并用简明的文字、符号或数字来代替货物的名称、类别等,以利于计算机进行高效化和标准化的后续管理。

货物编号的原则是简易性、单一性、安全性、一贯性、充足性、扩充弹性、组织性、易记性、分类展开性和计算机的易处理性。

货物编号的方法有6种。

1)流水编号法。这是最简单的编号法。由“r开始,按数字顺序一直编下去。这种又叫延伸式编号,多用于账号或发票编号。

例如:

货物名称

香皂

肥皂

洗涤剂


2)数字分段法。把数字分段,每一段代表一类共同特性的货物。

例如:

2)数字分段法。把数字分段,每一段代表一类共同特性的货物。例如:

3)分组编号法。这种编号法是按货物特性分成多个数字组,每个数字组代表货物的一种特性。例如,第一组代表货类,第二组代表货物形状,第三组代表货物供应商,第四组代表货物尺寸。这种方法使用较广。

例如:

其编号意义如表8—1。

4)实际意义编号法。按照货物名称、重量、尺寸、分区、储位、保存期限 等实际情况来编号。

例如:

5)后数位编号法。利用编号末尾数字,对同类货物进一步分类。例如:

6)暗示编号法。这是用数字和文字组合来编号,其编号暗示了货物内容。此法易记忆,又保密。

例如:

8.2.5 进货标识

为了便于识别货物,在容器、托盘与储位上应有一定的编号标签。托盘的标签内容应包括:

1)托盘识别码,例如31253505a,3表示2003年,125表示从1月1日起累积日数,3505表示当地进货托盘的系列号码,a表示指示储区。

2)托盘每一层堆积个数、层数、总个数。

3)储址(包括拣选位址和保留位址)。

箱装的标签内容包括拣选位址、商品码、商品名、店码、送货日期格和分类用的条形码。销售价

在进货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同时打印出4联式标签,将其中3张贴在货物上随货物移动。.另一张由储存人员填写储存区与货架号码之后,输入计算机,以便进一步确认信息正确性和保证人库作业正确无误。8.3 储存保管作业

储存保管作业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储藏和对货物进行控制管理。与运输相对应,储存保管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而消除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

储存保管的意义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最有效地利用劳力和设备,最安全和最经济地搬运货物,最良好地保护与管理货物。8.3.1 储存保管的原则与方法

1.储存原则

在选择储区位置储存货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

1)先入先出原则。即在时间安排上,先入库的货物应优先出库,这一原则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寿命周期短的商品更为重要,如感光纸、胶卷、食品、药品等。

2)同一性原则。即把同一种货物存放在同一保管储位。

3)相关性原则。即相关性大的货物储存于相邻储位。

4)类似原则。即把类似物品储存于相距较近的储位。

5)兼容性原则。即兼容性低的货晶不可以储存在一起,以免影响货品品质,如香烟、香皂和茶叶不可储存在一起。

6)高周转优先原则。即按货物在仓库中的周转率来安排储位。周转率越高,离出口越近。

7)堆高原则。即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利用率,能用托盘堆高的货物尽量用托盘储存。

8)面对通道原则。即储存货物应正面对通道,便于识别条形码、查看标记和名称。

9)重量特性原则。即按货物重量来指派储位高低。重者置于地面或货架下层,轻者置于货架上层。

10)产品特性原则。即易燃易爆物储存于有防火设备的空间,易窃物储于加锁之处,易腐物储于冷冻之处,易污物加套储存等。

2。储存方法

合理的储存方法可以减少出人库移动距离,缩短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储存空间。一般常见的储存方法有:

1)定位储存。即使每一类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例如:有的货物要求控制温度储存条件;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于一定高度,并满足安全标准及防火条件的储位;
按照管理要求某些货物必须分开储存,例如化学原料和药品必须分开储存,重要保护物品要有专门的储位等。

这种方法易于管理,搬运时间较少,但是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物品。

2)随机储存。所谓随机储存是每一个货物的储位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人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人库的搬运距离。

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地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搬运时间,增加丁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所谓分类储存,通常是按产品相关性、相容性、流动性,以及产品尺寸重量等特性来分类别指派储位进行储存。

4)分类随机储存。即每一类货物有固定的存放储区,但在同类货物的储区中,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吸收了分类储存的长处,又可节约储位空间,提高储区利用率。

5)共同储存。当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可共用相同的储位。当然,共同储存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减少了储位空间,缩短了搬运时间,有一定合理性。8.3.2 储存保管形式

按货物量的大小分,储存形式有大批储存、小批储存、中批储存和零星储存4种形式。

1)大批储存。即在每次进货中,有3个托盘以上的存量。大批储存均以托盘运作、地板积存或自动仓库储存。

2)中批储存是指货物有1~3个托盘的储存量,采用货架储存。

3)小批储存是指小于一个托盘的存量,以箱为拣选单位的货物,采用棚架或储物柜储存。

4)零星储存是指小于整包货物量的储存,在零星区或拣选区使用棚架储存。

按储存设备来分,有地板堆积、货架、贮物柜和自动仓库储存4种。

1)地板堆积法。即用地板直接支撑储存货物,把货物放在托盘上,而托盘置于地板上。货物堆积排列有行列堆积和整区堆积两种。行列堆积就是在堆积的托盘之间留有一定的通道,以便于搬运托盘时畅通无阻。整区堆积是指每一行与每一列之间的托盘堆积不留通道,适用于储存大量同一产品的情况。

2)货架储存。即将货物置于货架上的储存方法。货架储存的优点是存取较为方便。货架有两面开放式和单面开放式之分。两面开放式的货架前后两面均可用于储存和拣选作业,最适合于先进先出的原则。单面开放式货架只有一面可供储存和拣选之用。

3)储物柜储存。储物柜一般是背对背地安放或一排靠墙放置,一般用于储存形状不规则及长时间储存的物品。储物柜可拆装和搬运,用于调整储存空间。

4)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as/rs集储存、拣选和在库管理为一体,效率高、出错率低、节约空间,是现代物流的标志之一。在欧、美、日已广泛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来储存货物。近几年,我国的as/rs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国的as/rs已达500多座。

8.3.3 储存保管指标

1.储区面积率

通过此式可以比较储存保管的空间利用率是否合理。

2.保管面积率

为了判断储位通道规划是否合理,采用保管面积率公式来评定,即

3.储位容积和单位面积使用

利用上述公式可判断货架储位指派是否合理,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4.平均每品项所占储位数

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每储位保管品项的多少,从而判断储位管理是否得当。

5.库存周转率

利用此公式可以评判公司的营运业绩,并可衡量现货存量是否得当。

6.库存掌握度

这是货晶库存率,可供在库管理参考。

7,呆废料率

此公式用来评判物料或资金积压的情况。8.3.4 库存管理

1.目的和作用

实际经验表明:库存管理具有调节生产和销售的作用。如果库存管理不当,将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极大损失。因此,库存管理就是通过对储存活动的控制,使企业具有一定量的物品储备,保证物流持续不断进行,并在物流活动中避免出现库存过剩或缺货现象。合理的库存管理是把货物库存量控制在适当标准之内,既不造成物资积压,浪费仓库空间,又能满足客户要求。为此,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确保存货满足销售需要,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存货管理的任务是:

1)减少超额存货投资,保持合理库存量。

2)降低库存成本。

3)防止延迟和缺货,使进货与销售达到全面平衡。

4)减少呆料发生,把由于存货时间过长所造成的货物变形、变质和陈腐所 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常用概念

在介绍储存决策前,首先简略介绍几个与储存决策有关的概念。

1)订货批量q。根据需求,为补充某种货物的库存量而向供货商一次订货或采购的数量。

2)报警点。又称为订货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该点时,必须立即订货,并在订货尚未达到时,库存量应能满足既定的服务水平。

3)最高库存量s。是指为防止存货过多,浪费资金,每次货物到货后所达到的库存量,或者是指发出订货要求后,库存应该达到的库存量。这个最高极限值是内部管理的一个警戒指标。

4)最低库存量。是指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经营经验,总结出的一个库存量的最低极限值。

5)理想最低库存量。理想最低库存量就是在采购期间尚未进货时的货物需求量,这是一个估计值,也是企业的临界库存量。一旦货物库存量低于此界限时,将导致缺货和停工的危险。

6)安全库存量。又称为实际最低库存量或安全储备量。是为防止货物脱销而定的一个比理想最低库存量略大的库存量。

7)订货周期t。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或订货合同规定的两次进货的时间间隔。

3.存货的决策

为了作出最佳的存货决策,必须首先对货物的需求状况、订购性质和限制因素充分的了解。就需求状况而言,在市场导向的经营方式下,有3种需求状况:①对未来的需求是已知的固定需求状况。②风险情况。这是大概知道未来需求的估计情况;
③不确定情况。对未来需求完全未知的情况。常用的存货决策有:

1)定量订购制。定量订购制有3种决策方法。其一是通过经验已经知道报警点s与每次的订购量q,并且每当库存量降到报警点s时,就应该以订购量q订货。其二是已经确定了最高库存量s与报警点s两个参数。当库存量达到或低于报警点s时,应立即订货,使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量s。其三是用账面来控制库存量,当账面库存量达到或低于报警点s时,应立即订货,使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量s。

2)定期订购制。定期订购制需要确定订货周期t与最高库存量s两个参数,即每隔t时间检查库存,根据剩余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s确定订货量q,到货后的库存量应为s。

4.经济订购批量

经济订购批量适用于整批间隔进货、且不允许缺货的储存问题,即某种货物的单位时间需求量为常数d,储存量以单位时间消耗数量d的速度线形下降,经过时间丁后,储存量下降到零,此时开始订货并立即到货,库存量由零上升到最高库存量q,然后开始下一个储存周期。其储存量状态变化图如图8—2所示。由于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是确定的,因此,只要确定每次的订货数量和进货间隔时间,就可以作出储存决策,而储存决策是按储存总费用最小为原则来确定订货批量,故称为经济订购批量。

设c1为储存单位物品在单位时间的储存费,c2为每次订货的订货费,则一个储存周期内需要该种物品q=dt个,每个储存周期储存量的变化形成一个三角形。一个储存周期的平均储存量为q/2,储存费为c1qt/2。因每次订货的订货费为c2,因此,一个储存周期的储存总费用(含订货费)为c1qt/2+c2,而单位时间的储存总费用cz为

考虑到q=dt,上式变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单位时间的订货费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大而减少,单位时间的储存费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大而增大,如图8—3所示。

计算微分dcz/dq,并令其等于零,可得经济订货批量q*为

式(8—10)称为经济订购批量公式,由于该公式是由威尔逊推导并倡导应 用的,所以该公式又称为威尔逊公式。将式(8—10)代人式(8—9),得经济储 存总费用

c*为

将q*=dt*代人式(8—10),可得经济订购周期t*为

而经济订购次数n*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有公式是以订货和进货同时发生为前提的。实际上,订货和到货总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的,为了保证作业的连续性,需要提前进货。设提前订货时间为t,每天的货物需求量为d,则订货点s=dt。所以,当库下降到s时,即按经济订货量q*订货,在采购单发出后,物流配送中心仍然按每天为d的速度消耗库存,当库存下降到零时,物流配送中心刚好收到订货,开始了一个新的储存周期。8.4 盘点作业

在物流配送中心运行过程中,货物不断地进库和出库,在长期积累下,由于各种原因,账面库存数与实际库存数不可能一致;
另外,因货品长期存放,使品质下降,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为了有效地掌握货品的实际数量和质量,必须定期对各储存场所进行清点作业,这就是盘点作业。

8.4.1 盘点目的 1.确定现在库存量

由于多记、误记和漏记,使库存记录与实际不符。此外,由于货物损坏、丢失、验收与发货清点有误,也造成实际库存量与记录不符。有时盘点方法不当,产生误盘、重盘和漏盘,也会引起库存量不实。为此,必须定期盘点确认现在库存数量。

2.确认企业损益

众所周知,企业的损益与总库存金额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库存金额与货品库存量及单价有关。为了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实际损益,必须进行货物的盘点。

3.核实物品管理成效

通过盘点,可发现呆品和废品的处理情况、库存周转率,以及货物保养维修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8.4.2 盘点的周期和方法

1.周期

为了使实际库存与账面数据相符合,盘点的次数应越多越好。但是每盘点一次,无论在人、财和物等方面都耗资不少。为此,按实际情况确定盘点次数是很重要的。许多事实证明,造成库存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货物出入库传票输入和查点数目发生错误所引起的,其次是出入库搬运造成的货物损失。由此可见,出入库频率越高误差就越大。所以,就一般物流配送中心而言,若货物流动速度不快,可以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货物盘点。对于货物流动速度较快的物流配送中心,既要防止长期不盘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又要防止盘点频繁造成同样的经济损失。为此,视物品的性质来确定周期。例如:按货物性质a、b、c等级,a类重要货品,每季度盘点一次;
b类货品每半年盘点一次;
c类一般货品每年盘点一次。具体盘点时间选择在财务决算前或在销售淡季。

2.盘点方法

盘点方法分为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两种方法。定期盘点法是指一个盘点周期结束时,一起清点全部货品数量的方法。循环盘点法则不影响正常的物流活动,一般抽点若干物品,到了一个盘点周期结束,每项货品至少完成一次盘点。8.4.3 盘点作业程序

盘点作业程序如下:

1.准备工作

盘点作业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到盘点作业能否顺利进行,为此,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应做的准备工作如下:与会计决算相配合,确定盘点的程序和方法;
培训盘点、重盘和监盘人员;
盘点人员备好并熟悉盘点表格,清楚库存资料。

2,培训盘点人员

因为盘点时有关部门必须派人支援,支援人员必须经过简单培训,才能上岗工作。例如熟悉盘点程序、学会填写表格与了解货品的相关知识等,必须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才能顺利工作。

3.清理储存场所

储存场所的清理工作有:在关闭储存场所之前,应通知有关需货部门预领货品;
预先确定呆料、废料以及不良品的标准;
整理清楚所需账目、单据及资料等原始材料

4.盘点作业

盘点作业量大,重复劳动容易疲劳。为保证盘点正确性,一方面加强领导,另一方面也要劳逸结合。

5.差异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盘点货品的主要差异因素可能有:计账员记录及账务处理有误;
入库、出库有误导致货账不符;
出现漏盘、重盘或错盘现象。

6.盘点的盈亏处理

按差异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法。对呆废品、不良品应视为盘亏。货物在盘点时除了产生数量的盈亏外,有些货品在价格上也会发生增减情况,这种价格变化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利用盘点盈亏和价目增减表格予以更正。

8.4.4 盘点结果

通过盘点,落实货品出入库及保管情况。具体应落实的问题是:各品种的实际存量与账面存量相差多少,这些差额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评判方式如下:

8.5 拣货作业

拣货作业就是按照订单将用户所需的货物集中在一起的活动。有人将拣货作业称为“出货的第一环节”,也有人称之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心脏,足见其重要性。据有关资料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商品最终售价的30%,其中包括配送、搬运和储存等成本。一般来说,拣货成本比其他厂区内堆叠、装卸和暂存等成本的总和还要多,占物流搬运成本的绝大部分。为此,若要降低物流搬运成本,首先应以拣货作业为主要考虑对象,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物流配送中心内部所涵盖的物流作业中,拣货作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拣货作业的目的在于正确而迅速地把用户所需商品集中起来,为发货作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8.5.1 拣货作业程序

众所周知,用户的每份订单最少有一种以上商品,如何迅速准确地把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商品按订单要求集中起来,这就是拣货作业的任务。一般拣货作业的程序如下。

1)确认发货日期。

2)决定拣货方法。

3)输出拣货清单。

4)安排人员及路线。

5)拣货。

6)货物集中。

8.5.2 拣货单位

拣货单位分成托盘、箱和单品3种形式。拣货单位是根据订单分析结果决定的。如果订货的最小单位是箱,则拣货单位应该以箱为单位。对于大体积、形状不规则,无法按托盘或箱来归类的特殊物品,则用特殊的拣货方法。图8—4所示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结构图。

8.5.3 拣货信息

拣货信息是拣货作业的命令。拣货信息的载体方式有传票、条形码以及自动化传输的无纸化系统等。现在介绍如下。

1.传票

这是直接利用订单或公司的交货单来作为拣货指示的根据。

2.拣货单

即把用户的原始订单输入计算机,进行拣货信息处理后,输出拣货指令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避免传票在拣货过程中受污损,同时物品储位编号可显示在拣货单上,更方便拣货。

3.贴标签

标签可以取代拣货单。标签上印有物品的名称、位置、数量和价格。因货物和标签同步前进,利用扫描器读取货品的条形码,错误率极小。

4.显示指示

这种方式是在货架上安装液晶显示器,通过计算机控制,显示该货位应该拣取货物的数量。

5.条形码

条形码被贴附在物品或货箱表面上,经过扫描器阅读,计算机解码,把“线条符号”转变成“数字符号”,便于计算机运算。

条形码是商品从制造、批发到销售过程中自动化管理的符号。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自动读取,不但能准确快速掌握商品信息,而且提高库存管理精度,是一种实现商品管理现代化、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通过条形码扫描器读取表示货架位置号码的条形码后,什么货物放在何处保管的信息就立即可得到。

6.无线电识别器

把无线电识别器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同时又能把收接和发射电波的id卡或标签等信息反映器安装在货品或储位上,当无线电识别器接近货品时,立即读取货品或储位上反映器上的信息,通过识别电路传给计算机。

例如,若将id卡安装在托盘上,而把无线电识别器安装在堆垛机上,当堆垛机接近托盘时,托盘上的信息被无线电识别器读取并传递给计算机。

7.计算机随行指示

在堆垛机或台车上安装辅助拣货的计算机终端,在拣货之前把拣货信息输入计算机,拣货人员根据计算机显示引导,能迅速而正确地拣取货品。

8.自动拣货系统

当电子信息输入自动拣货系统后,自动完成拣货工作。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拣货系统,是物流设备发展的方向。8.5.4 拣货效率分析

拣货作业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作业之一。欲提高其效率效益,必须对人员设备、策略、时间、成本和品质进行分析。

1.拣货人员

拣货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拣货效率和准确性直接相关。一般物流配送中心的拣货小组大致分为两部分人员:一部分为拣货计划负责人,另一部分为作业人员。

当作业流程确定之后,对拣货人员配置及作业时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对人员效率指标评估如下:

1)每人时平均拣取能力。因为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性质不同,拣取能力的评估方式也不同

2)拣取能力:

3)拣货责任品项数:

若此指标数值大,表示每位拣货员负责品项多,必然影响拣货效率。为提高效率,必须减少品项数。

4)拣取品项移动距离:

这个指标用来研究拣货规划是否符合动作效率,并可检查拣货区布置是否合理。指标太高,表示人员在拣货中耗费太多时间和体力,影响整体效率。

2.拣货设备

拣货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拣货效率及效益。可用如下指标来研究拣选设备问题。

利用这3种指标可评估投资合理化程度和次序大小,装备率是代表设备投资程度,投入与产出表示已投设备的拣货效率。影响拣货效率的不良因素有:

1)拣货耗时太多。可能是处理次数过多(如托盘转换为箱,箱转换为单品);
也有可能是因物品形状不规则较难拣取,或者由于出库单元小量化而导致拣货作业过多。

2)拣货时间过多。可能是商品需步行查找,手推车慢等造成作业速度慢。

3)拣取准确度降低。一般是由拣取或记数错误引起的。

4)物品管理不完善,如处理品项增加、出现淘汰物品订单等。

5)计算机处理速度太慢。

6)设备投资不够,如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设备与作业量不相适应等。

3.拣货策略

制定拣货方案对拣货效率影响很大。拣货策略的优劣评判如下:

4.拣货时间

拣货时间长短反映拣货能力大小。评估如下:

5.拣货成本

拣货是物流配送中心极为重要的作业之一,耗费成本较大,必须特别重视降低成本问题。成本组成有人工成本、直接或间接拣选工时成本、信息处理成本、耗材费用以及拣选设备折旧成本(包括储存、搬运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设备折旧费)。要研究某项成本具体情况,采用如下公式评判:

一旦发现拣货成本太高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成本。6.拣货质量

拣货质量差为后续作业造成许多困难与麻烦,必须加以重视。拣货准确率降低的原因有:

1)储位指示错误(计算机出错或货晶放置出错)。

2)商品拿取出错(商品不易辨别、人员集中力不佳或显示器位置出错等)。

3)指定场所有其他物品。

4)库存资料不正确。

5)作业传票错误。8.6 发货作业

把拣取完成的货品经过分类、发货检查,并装入容器,做好标记,运到发货准备区,待装车配送,这一过程称为发货作业。其作业程序如下。

1.分货

分货就是把经拣选的货品,按用户或配送路线进行分类工作。分货方式有:

1)人工目视处理。由发货人员根据订单或传票,把用户的货品放在已贴好用户标签的货筐中。

2)自动分类。利用自动分类设备与计算机识别系统对货品进行分类。自动分类与人工处理相比,具有准确、快速、效率高等特点。

2.发货检查

发货检查是根据用户信息和配送车次安排,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商品号码和数量的核实,并进行必要的品质检查。发货检查是进一步确认拣货作业是否有误的处理工作。检查方法有商品条形码检查法、声音检查法和重量计算检查法3种。

1)商品条形码检查法。因为条形码是随货品移动的,检查时条形码扫描器阅读条形码内容,计算机自动把信息与发货单对比,从而检查商品数量与号码是否有误。

2)声音输入检查法。这是一种新技术。当作业员读出商品名称、代码和数量之后,计算机接收声音并自动判断,进而转变成资料信息,与发货单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商品数量与号码是否有误。

3)重量计算检查法。这种方法是称出发货品的总重量,并与发货单上的货品重量相对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篇五

建立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物流技术、信息技术、而且涉及到物流管理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明确,对配送中心建设至关重要。新产业物流配送中心1999年初开始筹建时,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兴起,由於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也一直模糊不清,直到2000年初仍然未能对拟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提出明确的业务模式,致使专案建设进度不佳。2000年4月初,笔者接手负责专案建设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抓项目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确定。立即开展了“中国深圳市场流配送市场需求分析”的专题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详细分析,深入研讨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

资讯系统,配送中心高效保证

物流配送中心每天要接受大量来自内部和外部、来自各个动作环节的资讯,如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不能保证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在规划和建设配送中心时特别重视其资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资讯管理系统,实现了单证处理、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拣配货、配送、退货、补货鲜度管理、计费处理等业务的全程电子化管理,同时,还可以为客户网上查寻等提供各类的增值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

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配送效率

在采用什麽样的物流设备的问题上,有的同志也曾提出“我们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全国示范专案,因此在设备上一定要高起点,采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引进自动分拣系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是物流设备的采用一定要适应所配送商品的物流特点

(2)是越先进的设备需要维护费用越大,“建”得起还要考虑“用”得起。

一般情况下,自用配送中心由於配送商品的品种规格、包装物和物流量相对固定,其物流设备的先进性可以高一些,甚至可以建立自动立体仓库和自动分拣系统,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由於配送商品、包装物和物流量变化较大,物流设备应具有柔性作业的能力,其先进性可以低一些。因此,我们放弃了引进自动分拣系统的想法,而只采用了电动叉车、滑动货架、托盘货架、升降平台等国内先进的物流设备,仅用200多万元物流设备投资就建成了一个一流的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作业至关重要

由於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中的60%是发生在库内,作业效率低下必将造成物流费用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过程中专门组织人员安排专门的时间研究制定了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指引,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应知应会水平,使其“少想、少找、少写、少检查、不用走多馀的路”,就可以有序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无论操作人员是新手、老手懂得或不懂得,按着这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指引去作业就可以高效地进行库内作业,达到防止差错出现,减少人工浪费,降低库内作业费用的目的

推荐访问:配送 即时 解决方案 即时配送解决方案(五篇) 2023年即时配送解决方案(五篇) 即时配送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