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篇一
一、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
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
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
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
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社会方面:
当前的社会有一小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
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致使一些学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观念。只想混日子,让学生也觉得读书无用,别人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饭吃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甚至还有许多家长也这样教育孩子的;
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每次全校集会上,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
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学生探讨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学生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结构清晰,学习的效果明显,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篇二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伴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后进生是相应存在的,要努力帮助他们,实施有效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表现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较差,进步很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基础差,学习感到吃力;
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方法不得当,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自学能力差,没有自主探究和思考的学习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生搬硬套;
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甚至马虎应付,抄袭了事。
二、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部分学生适应性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没有责任感。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不遵循一定的步骤。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3、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成绩相对较差,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到了初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4、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我们班有一半学生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较低,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
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专业
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2)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4)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5)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社会方面:当前的社会有一小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
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致使一些学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观念。只想混日子,让学生也觉得读书无用,别人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饭吃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甚至还有许多家长也这样教育孩子的;
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
乐设施,不能自拔。
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比如我所教的班中有一名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还在读书。他性格内向,对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所以表现得很孤独、无助。他的学习也不好,主要基础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人显得很自卑,怕同学瞧不起他。从我的观察发现,他还是想学好,但力不从心,有问题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让我的四名课代表主动靠近他,在学习方面帮助他,并和他一起玩,然后我也找他谈,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同时我也耐心辅导,就这样,一颗无助的心找到了依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我也初试了成功的喜悦。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我在教育中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
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
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辅导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数学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上课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又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的重复。尤其是个别辅导法,它是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并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还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还可以当面批改作业,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去查找掌握知识的缺陷,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只有把这部分的同学的成绩提高上去,才能做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
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不仅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
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总之,对这些在数学学习中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绝不能放弃,每个教师都应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发挥数学教育的独特作用,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篇三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溆浦县小横垅乡中学
戴爱莲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教材的改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开通了路子,因此中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的探究,是摆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师面前要研究的新课题。导致学生后进的因素是主观和客观原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探究中学数学后进生转化的对策。「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对策 转化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更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致使高效课堂很难实施。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并加以转化,定会造成学生厌学。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由此可见,面对这样的学生,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要天职。本人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感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关联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和知识迁移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学习的驱动力,缺乏自信,就丧失了斗志。所以,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上进心,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只凭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数学知识误差积累较多,数学困难堆积如山,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干脆罔如置闻搁置一边,厌学至极。
3、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在厌学情绪的驱动下,数学基础越来越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 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优差生的严重分化。
4、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会发挥极大地作用,有效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5、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如果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 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生搬硬套。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原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的对其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
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 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社会方面。当今的社会有一 些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
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这些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学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念头,心感书读多读少一个样。甚至家长反面教育熏陶、灌输: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不读书同样有当老板的例子。其次是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策略的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重视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村出生的,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故而就有许多留守学生,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跟“爷”字辈的老人一起生活,缺乏父爱和母爱。我班上就有一个叫梁士维的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与80来岁的奶奶一起生 活。他性格内向,性情孤僻。他数学基础差,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在校只知道混日子,加上自卑,生怕同学瞧不起他。为此我先要班上几个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让同学发现他优秀的一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后,我主动找他谈心,教育他要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鼓励他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感受班级的温暖。另外,我帮他先垫交教辅资料费,帮他积极争取贫困生的生活补助等等,给他创造安心的学习环境。学习上我找了个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经常帮助他。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他,就这样,一颗无助的心找到了依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初三毕业会考,他的数学考得118分,以总分648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县一中。我也饱尝到教育的成功喜悦。情感的交融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的桥梁,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位老师,甚至讨厌教师,这是教师极大地罪过。这样学生就听不进这位老师的知识传授,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位名叫杨鑫的学生,脑子灵活,就是受不了批评,一次数学课我无意说了句:“我最不喜欢你爱出风头的样子”,这句话中伤了他,从此,他很敌意我,上课故意同我做 对,数学成绩急剧下降。我乱了阵脚,思前想后只有同他沟通,找到他,我主动承认错误,并在班上说明我的诚意。他感动了,以后的学习非常刻苦,兴趣更高,成了我班小小数学家。由此可知,只有给学生施爱,才能获取丰厚的收获。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成功,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只要现在比过去有点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给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掌握“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在班上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交流学习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才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 可信性。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钻研教材,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数学即生活,教师要多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会他们作记号,强化上课时的检查,有效地督促他们认真听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一是必须专心听课;
二是抓住重点作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三是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问题知识点应认真思考,多提问,保证能弄懂。四是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
3、指导学生科学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同时注重课堂信息反馈,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教材编排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意图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所以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的效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教师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课后的练习巩固。都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要特别注意后进生,培养他们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帮组他们走出数学困难圈子,感悟学习中的兴趣。二是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三是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通过观察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课堂艺术。要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突出了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 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四是培养小结的习惯。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要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杜绝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获取点滴知识,感受学习快乐,达到师生互补的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课题大,范围广,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逐步研究和探讨。但我们坚信,教学相长,教无定法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农村中学暂困生转化的一些做法》教育网 2006.5.11 作者 王昆
2、《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08 作者 陈家麟
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基教二[2011]9号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篇四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 转化是关键
李清翠
(黑石川中学)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对策
引言:转化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生在不断减少,后进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
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
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
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二)客观:
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去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还在读书。他性格内向,对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所以表现得很孤独、无助。他的学习也不好,主要基础差,对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人显得很自卑,怕同学瞧不起他。从我的观察发现,他还是想学好,但力不从心,有问题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针对这些情况,我先找了班上几个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和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揭开他优秀的一面。然后我也找他谈,消除他自卑的心理,逐渐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看见他和同学在一起时那开心劲,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另外,我从生活、学习上也尽量帮助他。开校初他没有钱交学费,我先给他垫上,并为他争取学校的减免,争取贫困生的生活补助等等,减少了他一定的经济负担。他成绩差,我找了个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经常帮助他。同时我也耐心辅导,就这样,一颗无助的心找到了依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我也初试了成功的喜悦。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 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导批评。
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
①《关于农村中学暂困生转化的一些做法》教育网 2006.05.11 作者 王昆
②《学校心理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08 作者 陈家麟
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教育出版社 2003.06④《成功教育探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04 作者 郭天成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后进生学情分析篇五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 转化是关键
「内容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却越来越多,是什么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对策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优等生在不断减少,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我认为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学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缺乏责任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和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考后更不注意总结反思。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4、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浓厚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就会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
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学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这样的学生将会越学越好。相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七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学习好的学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学困。
(二)客观: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
九、十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教育,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有的家长为了省事,直接把学生送去托管那里,让别人给自己管孩子,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
有的又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学困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b、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c、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d、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e、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社会方面:社会上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和关系,通过走后门的办法,为学习不好的子女按排工作,还有一些经商的家长对学生过早让学生认识到不学习也能赚大钱,使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别人大学毕业有许多没有找到饭吃呢?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
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比如九、十班一部分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用那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故而就存在着许多留守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无人督促,有的是由爷爷奶奶来管理,他们又过于迁就孩子,例如十班的杨欣茹等。
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学困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
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困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导批评。
李建民
2016.7.1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 转化是关键
铜
川
市
二
中
李建民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