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庸师读后感热门12篇(完整)

时间:2023-07-19 0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常作印《不做庸师》读后感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做庸师读后感热门12篇,供大家参考。

不做庸师读后感热门12篇

篇1 常作印《不做庸师》读后感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做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则是教育的悲了。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2 《不做庸师》优秀读后感

一位朴素的老师,一本朴素的小书,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份源自心灵源头的认同,那份来自思想深处的触动,那更如暗夜逢迎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翻开书的自序,走进常老师的人生历程中,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成功并非偶然的机遇,一步步走来,从学生时代勤于读书、学业优异的昨天,到已为人师仍和他的学生继续读书背书的今天,还有,他将承载着梦想与执着正在奔向远方的明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到达心之向往的彼岸。因为,在教育行进的路上,他从未间断地行动着,思考着。

很高兴,能够通过读书认识这样一位与我们并肩作战在教育岗位最前沿的同路人,更庆幸,这位同行人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智慧者。又一次打开这本书,潜心阅读,透过文字,我欣赏并学习着常老师的教育理念,感悟并反思着自己的在教育教学中言行!

这本书指引了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有计划和目标吗?你懂得时间的管理吗?你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吗?你知道怎样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吗?常老师在书中的一个个追问,一个个富含哲理小故事的启迪及他切身的体会和做法,让我如醍醐灌顶,猛然惊醒,原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计划和目标都交付于学校安排管理,从没想过试图专门划分出一段时间来用于发展自己,虽然在忙和累中也曾很渴望得到发展,也茫茫然回顾四周想寻找出一个契机,但是,找不到什么阻挡了自己。

读到心有所感,掩卷沉思,发现自己正像文中那匹黑马,虽然天天努力,但始终在原地打转。也觉察到很多时候就像那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教育教学中,而忘记了充电、磨刀。是的,原来我的困惑不是无法实现成为千里马,而是习惯于拉磨,不相信自己还能奔跑起来。

细读第一章节之后,有一种彻悟,是的,我们完全可以不那么忙和累!完全可以不抱怨环境的侵扰!文中所传授的帕累托法则告诉了我们怎样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常老师所倡导的“相信学生就能解放自己”“花公家的时间办自己的事”这一番番朴实且有实效的传递,给我了明确的指引。与常老师对话,让我找到了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艺术,我知道,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明确自己行进的方向,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宽阔大道,那样善于挤出边角时间,并将学习、反思,总结根植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一个快乐明哲老师的喜悦。

这本书指引了我——再忙也要挤出思考的时间!

《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引领着人们深思;
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呼吁着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专业写作,教师的成《长的快车道》告诉我们,敢于逼,善于逼,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激发出潜力与内驱力,才能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速,读着这些有见地的文章,你会感到常老师不是一个一线教师,而是个“专家”。

是的,一个教师肯读书,善读书,再加上善于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当然,一个教师要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就必须投入地工作,每一天那点点滴滴的实践,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当我们每天的劳动都为我们堆积起一块思想的砖石,你会不断突破自身岗位的限制,不断发生自身身份的嬗变。你会发现,一线教师同样可以有“权威”,称“学者”。

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

这本书指引了我——以更成熟的心态教书育人!

《天堂与地狱》让我再一次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人最本质的是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是激励人不断进取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人文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营养,它给予学生的的教益是终身的。

《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追寻诗意》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他们拥有智慧。教师的讲,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浸染中日渐茁壮,教师的不讲,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读《不做庸师》,我对教育、对为师又多了一份丰富而深刻的体会。在对常老师充满钦佩的同时,更有一腔热情与责任升腾在胸膛,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吧,回首担当这个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心存骄傲,而不是满怀羞愧。

是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篇3 《不做庸师》读后感

寒假即将结束,还有最后三天就要报道了,隐隐约约感觉似乎有点什么重要东西忘了做,翻开手机,打开备忘录,看到《不做庸师》四个字一下子想起来,自己竟然还没有阅读校长专门为我们发的这本书,带着一点儿完成任务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设计简单看似普通的书页。

“赠樊春玲主任:细细读来,好像常作印老师做的我们都能做到,一起努力吧!”扉页上秀丽的赠言跃入眼帘。是女儿珰珰抢着帮我领书的,我还没有仔细回味冯校长送我的心声,在这个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在这个喜悦的日子慢慢读来,别有一种一种温馨涌在心头。

编辑委员会的名单中我又想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看到了很多熟知的名字,钱理群、朱永新、肖川......一个个教育名人大家的名字跃入眼帘,原来是众望所归的精华书籍,一定很棒,这时,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读书,需要一种安静自我的心态。

带着些许期待,我读了刘铁芳老师写在前面的`话,一句从教以来耳闻能详的名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树人书屋就秉承着古训向我们走来。“欧,有点意思”不自觉中,我对这本书的书系名来历有了老友相见的亲切感。刘老师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交流、碰撞”这类词语来描述,让我更有了寻觅火花的欲望。

我先浏览了一下目录,有些惊讶,原本看到书名,我以为和过去看的很多教育类经验谈书籍差不多,都是些如何为孩子付出,如何让成为“神”的角色,如何辛劳辛苦,孜孜不倦之类的,谁知这本书单从目录来看就让我很是新奇,“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这一个个仿佛道出了我们心声的标题不就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吗。看来,这本装潢普通的册子一定是我今后教育生涯的宝库,因为它是站在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让我们不做教育万能“神”的角色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个教育“人”教育“家”。

当下,每次听到老师们做总结,心里总有些怪怪的,看看历年来全国的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事迹,一个个都是有家不要,身体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中,为了学生身心疲惫,自己的生活不能顾及才能换来学生的优秀。难道,这样的生活状态,工作方式才是优秀教育者的写照,才能称得上“好”吗?这些问题原来一直在脑海中浅浅的漂浮着,平时偶尔在脑海中过一下,在社会舆论、知识氛围、大众心理的簇拥下,我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这种疑惑的感觉,但很难说明白。

我翻看了几篇文章,看了书中的解说,一下子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那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身体棒棒的才能带好我们的学生,总不能以摧残自己的身体换来一时的教育圆满,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身体病痛和无可奈何的养病休憩,且不是让孩子们更加大了失去你教育的时间吗。当然,一定还要有豁达开朗健康的心态,作为孩子们正在求知阶段的教育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绝对影响着一个个祖国的未来,加入我们带着压力、不满、怨恨来教育他们,无论你如何为自己辩解没有将情绪带给学生,都不能改变你的态度已经影响了整个班级中学生对人生观认识中的对抗。因为你的言语、神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他们在学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

想想自己的工作状态,平日工作压力大,真可谓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这种忙碌的状态下,我几乎没有好好阅读过书籍,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明白,只有彻底领悟了常作印老师的教育经验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迷茫找到明媚的`出口,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有质的飞跃。说句实在话,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随意应付这次阅读机会,在我职业似乎要出现倦怠的时候,《不做庸师》的常态教育理念很及时的化解了我所有的阴霾,让我总感觉想再看一遍。让我把过去自己很多的疑虑都搬了出来,豁然而解。

“不案例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教学不仅需要细节,更需要战略”、“归去来兮,死记硬背”、“教并快乐着”,这些字眼过去看上去不过是一些套话,现在,在我如饥似渴的品味后,他们真正在我心中生根。

想想自己,常有人笑我是个“工作狂”,几位领导也说我热情多年未减,大家说的都很对,也都不太对,只有我自己心中明白,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我的工作我的选择,我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我热爱我的工作,所以无论这份职业辛苦或者劳累,压力或者舒适,我都不后悔,人生路,在我选择师范那天起,就定格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上。

有同事或许会笑着说,“小樊,你都德育主任了,已经升格了,当然说话不牙疼”,我不否认我现在肩负着这个一个职务,更多的是因为我喜欢德育工作,更喜欢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那种快乐。更多时候,我和艳霞主任的感觉一样,再让我们选择一次,一定就做一个普通的老师,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的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在校好好工作,回家好好生活,这样的教育生涯多么的惬意。只有步入中层后才发现,有种状态似乎叫做“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就好像一个家庭一样,每天忙来忙去,却不见成果在哪里了。步入管理后,丢下很多年的主课权,现在,繁杂的事物一件件迎面而来,我都有些应接不暇,我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加班”这两个字,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正是因为爱教育这个行业,正是因为我真正喜欢德育活动开展后的快乐,真正喜欢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真正喜欢看着学校一天天的好起来。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喜欢这份职业,哪怕没有什么名利,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带给我快乐。

教育是立国之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祖国的危害,德育,要放在每一个教育工作的心中,口中,每时每刻的行动中,要用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细致去点亮学生人生旅途中的明灯。感谢常作印老师带给我教育理念转变的无限快乐,感谢阅读带给我教育理念的提升后的无限幸福。

篇4 《不做庸师》读后感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做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则是悲哀。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5 《不做庸师》优秀读后感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作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6 不做庸师读后感范文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作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7 常作印不做庸师读后感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作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
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则是教育的悲凉。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8 常作印《不做庸师》读后感

寒假即将结束,还有最后三天就要报道了,隐隐约约感觉似乎有点什么重要东西忘了做,翻开手机,打开备忘录,看到《不做庸师》四个字一下子想起来,自己竟然还没有阅读校长专门为我们发的这本书,带着一点儿完成任务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设计简单看似普通的书页。

“赠樊春玲主任:细细读来,好像常作印老师做的我们都能做到,一起努力吧!”扉页上秀丽的赠言跃入眼帘。是女儿珰珰抢着帮我领书的,我还没有仔细回味冯校长送我的心声,在这个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在这个喜悦的日子慢慢读来,别有一种一种温馨涌在心头。

编辑委员会的名单中我又想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看到了很多熟知的名字,钱理群、朱永新、肖川......一个个教育名人大家的名字跃入眼帘,原来是众望所归的精华书籍,一定很棒,这时,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读书,需要一种安静自我的心态。

带着些许期待,我读了刘铁芳老师写在前面的话,一句从教以来耳闻能详的名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树人书屋就秉承着古训向我们走来。“欧,有点意思”不自觉中,我对这本书的书系名来历有了老友相见的亲切感。刘老师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交流、碰撞”这类词语来描述,让我更有了寻觅火花的欲望。

我先浏览了一下目录,有些惊讶,原本看到书名,我以为和过去看的很多教育类经验谈书籍差不多,都是些如何为孩子付出,如何让成为“神”的角色,如何辛劳辛苦,孜孜不倦之类的,谁知这本书单从目录来看就让我很是新奇,“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这一个个仿佛道出了我们心声的标题不就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吗。看来,这本装潢普通的册子一定是我今后教育生涯的宝库,因为它是站在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让我们不做教育万能“神”的角色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个教育“人”教育“家”。

当下,每次听到老师们做总结,心里总有些怪怪的,看看历年来全国的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事迹,一个个都是有家不要,身体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中,为了学生身心疲惫,自己的生活不能顾及才能换来学生的优秀。难道,这样的生活状态,工作方式才是优秀教育者的写照,才能称得上“好”吗?这些问题原来一直在脑海中浅浅的漂浮着,平时偶尔在脑海中过一下,在社会舆论、知识氛围、大众心理的簇拥下,我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这种疑惑的感觉,但很难说明白。

我翻看了几篇文章,看了书中的解说,一下子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那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身体棒棒的才能带好我们的学生,总不能以摧残自己的身体换来一时的教育圆满,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身体病痛和无可奈何的养病休憩,且不是让孩子们更加大了失去你教育的时间吗。当然,一定还要有豁达开朗健康的心态,作为孩子们正在求知阶段的教育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绝对影响着一个个祖国的未来,加入我们带着压力、不满、怨恨来教育他们,无论你如何为自己辩解没有将情绪带给学生,都不能改变你的态度已经影响了整个班级中学生对人生观认识中的"对抗。因为你的言语、神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他们在学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

想想自己的工作状态,平日工作压力大,真可谓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这种忙碌的状态下,我几乎没有好好阅读过书籍,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明白,只有彻底领悟了常作印老师的教育经验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迷茫找到明媚的出口,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有质的飞跃。说句实在话,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随意应付这次阅读机会,在我职业似乎要出现倦怠的时候,《不做庸师》的常态教育理念很及时的化解了我所有的阴霾,让我总感觉想再看一遍。让我把过去自己很多的疑虑都搬了出来,豁然而解。

“不案例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教学不仅需要细节,更需要战略”、“归去来兮,死记硬背”、“教并快乐着”,这些字眼过去看上去不过是一些套话,现在,在我如饥似渴的品味后,他们真正在我心中生根。

想想自己,常有人笑我是个“工作狂”,几位领导也说我热情多年未减,大家说的都很对,也都不太对,只有我自己心中明白,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我的工作我的选择,我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我热爱我的工作,所以无论这份职业辛苦或者劳累,压力或者舒适,我都不后悔,人生路,在我选择师范那天起,就定格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上。

有同事或许会笑着说,“小樊,你都德育主任了,已经升格了,当然说话不牙疼”,我不否认我现在肩负着这个一个职务,更多的是因为我喜欢德育工作,更喜欢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那种快乐。更多时候,我和艳霞主任的感觉一样,再让我们选择一次,一定就做一个普通的老师,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的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在校好好工作,回家好好生活,这样的教育生涯多么的惬意。只有步入中层后才发现,有种状态似乎叫做“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就好像一个家庭一样,每天忙来忙去,却不见成果在哪里了。步入管理后,丢下很多年的主课权,现在,繁杂的事物一件件迎面而来,我都有些应接不暇,我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加班”这两个字,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正是因为爱教育这个行业,正是因为我真正喜欢德育活动开展后的快乐,真正喜欢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真正喜欢看着学校一天天的好起来。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喜欢这份职业,哪怕没有什么名利,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带给我快乐。

教育是立国之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祖国的危害,德育,要放在每一个教育工作的心中,口中,每时每刻的行动中,要用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细致去点亮学生人生旅途中的明灯。感谢常作印老师带给我教育理念转变的无限快乐,感谢阅读带给我教育理念的提升后的无限幸福。

篇9 常作印不做庸师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常作印老师的《不做庸师》,给了我最深的感受:老师,要以行进的方式活着,以思考的姿态前行!

一、“不做庸师”是口号,更是目标

常老师书中的文字,我看到了“用先哲的文字喂养自己饥饿的灵魂”,这是读书的热情,更是对梦想的执念;
我读到了“用汉语的锋刃刻下卓绝的守望”,这是写作的坚定,也是对生活的梳理;
我领会了“用超然物外的心境,在灵魂的巢里贮满幸福”,这是生活的跋涉,更是蓬勃的生命……

“不做庸师”,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响亮口号,对老师来讲,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韩愈的《师说》给教师的职责做了注释。自己也一直努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疑惑,但回首自己工作以来的21年时光里,似乎在某些程度上缺少了对未来的努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脚步变得有些踟蹰,前行的路走得有些蹒跚。

“不做庸师”,这是对自己的一份警醒,要热爱工作,注重积累,要坚持探索,更要勤于写作。要以常老师为榜样,用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要以思想的光亮点燃教育的薪柴,努力让自己微不足道的改变一点点照亮身边的学生。

二、“不做庸师”是追求,更是承诺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英国的数学家怀特海说:“教育,没有普遍适用而且简单易行的办法。”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书中一篇文章《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发展自己吗?》,给我印象非常深刻。面对文中的几个标题我扪心自问,不禁汗颜:

“你有计划和目标吗?”

“你懂得时间管理吗?”

“你懂得分工和授权吗?”

“你知道‘一举两得’的法则吗?”

“你知道用一生来备课吗?”

“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了吗?”

“你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吗?”

“你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你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吗?”

平时的工作中,偶尔也会抱怨工作的琐碎,仿佛有时都是被牵着鼻子在走,没有了自己的计划和内容。读了常老师的书,我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意识到能够改观的途径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不做庸师”的追求和承诺,让“不做庸师”真真切切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

三、“不做庸师”是责任,更是享受

常作印老师有着满满的教育情怀,他相信教育的力量,对于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信仰,他用不甘平庸的态度在心中燃烧起教育激情。

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一直都是按照教参“鹦鹉学舌”,自己的课堂也就一直无法成熟。要追求日臻完美的课堂,就需要先坚持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生活中,常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风景。”所以,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把日子过成诗歌,养一片春光在心里;
“让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对于语文老师而言,要坚持阅读和写作,在渐行渐远的回望里,学会把过往的.岁月风干成文字和风景。

有人说,学生是容器,老师给了什么,他就有什么。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不能千篇一律地教育他们,而是要“因材施教”。

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一个不断学习的老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不仅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态度;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自己更要做到这些,即便生活喧闹,也要守住一片沉静,享受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更是享受教育事业的乐趣。

篇10 《不做庸师》读后感范文

邂逅一本好书,如同在春之暮野偶遇心仪之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砰然心动。常作印老师的书《不做庸师》,就给人如是的感觉。

这是作者多年磨一剑精心打造的一部力作。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
既有“仰望星空”的深度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实践追寻;
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第一线,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璀璨的思想之花;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者,在虚妄文化泡沫中弹奏的一曲人间绝唱!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缤纷的花瓣如同常老师的思想火花“暗香袭人”,似一幅兰亭古韵,又如一帘芭荷江南,唯美得空灵天籁,婉约得似雾如烟。

《不作庸师》是一部教育思想者生命的.宣言。“教育的尊严在于思想,真正的教育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坚信: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不做庸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教师而言,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进德修业。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唤醒你的教育梦想,让你找到教育的尊严,继而拥有充实、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篇11 最新不做庸师读后感范文

经朋友的推荐,前几日我终于与《不做庸师》会晤了。那份源自心灵源头的认同,那份来自思想深处的触动,如暗夜逢迎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翻开书的自序,走进常作印老师的人生历程中,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成功并非偶然的机遇,一步步走来,从学生时代勤于读书、学业优异的昨天,到已为人师仍和他的学生继续读书背书的今天,还有,他将承载着梦想与执着正在奔向远方的明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到达心之向往的彼岸。因为,在教育行进的路上,他从未间断地行动着,思考着。

很高兴,能够通过读书认识这样一位与我们并肩作战在教育岗位最前沿的同路人,更庆幸,这位同行人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智慧者。打开这本书,潜心阅读,透过文字,我欣赏并学习着常老师的教育理念,感悟并反思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你有计划和目标吗?你懂得时间的管理吗?你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吗?你知道怎样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吗?”常老师在书中的一个个追问,一个个富含哲理小故事的启迪以及他切身的体会和做法,让我如醍醐灌顶,猛然惊醒,原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知从何时起,所有的计划和目标都交付于学校安排管理,从没想过试图专门划分出一段时间来用于发展自己,虽然在忙和累中也曾很渴望得到发展,也茫茫然回顾四周想寻找出一个契机,但是却找不到是什么阻挡了自己。

读到心有所感,掩卷沉思,发现自己正像文中那匹黑马,虽然天天努力,但始终在原地打转。也觉察到很多时候就像那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教育教学中,而忘记了充电、磨刀。是的,原来我的困惑不是无法实现成为千里马,而是习惯于拉磨,不相信自己还能奔跑起来。

细读第一章节之后,有一种彻悟,是的,我们完全可以不那么忙和累!完全可以不抱怨环境的侵扰!文中所传授的帕累托法则告诉了我们怎样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常老师所倡导的“相信学生就能解放自己”“花公家的时间办自己的事”这一番番朴实且有实效的传递,给了我明确的指引。与常老师对话,让我找到了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艺术,我知道,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明确自己行进的方向,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宽阔大道,那样善于挤出边角时间,并将学习、反思,总结根植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一个快乐睿智老师的喜悦。

读《不做庸师》,我对教育、对为师又多了一份丰富而深刻的体会。在对常老师充满钦佩的同时,更有一腔热情与责任升腾在胸膛。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吧,回首担当这个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心存骄傲,而不是满怀羞愧。

是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篇12 《不做庸师》的读后感

寒假即将结束,还有最后三天就要报道了,隐隐约约感觉似乎有点什么重要东西忘了做,翻开手机,打开备忘录,看到《不做庸师》四个字一下子想起来,自己竟然还没有阅读校长专门为我们发的这本书,带着一点儿完成任务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设计简单看似普通的书页。

“赠樊春玲主任:细细读来,好像常作印老师做的我们都能做到,一起努力吧!”扉页上秀丽的赠言跃入眼帘。是女儿珰珰抢着帮我领书的,我还没有仔细回味冯校长送我的心声,在这个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在这个喜悦的日子慢慢读来,别有一种一种温馨涌在心头。

编辑委员会的名单中我又想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看到了很多熟知的名字,钱理群、朱永新、肖川……一个个教育名人大家的名字跃入眼帘,原来是众望所归的精华书籍,一定很棒,这时,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读书,需要一种安静自我的心态。

带着些许期待,我读了刘铁芳老师写在前面的`话,一句从教以来耳闻能详的名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树人书屋就秉承着古训向我们走来。“欧,有点意思”不自觉中,我对这本书的"书系名来历有了老友相见的亲切感。刘老师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交流、碰撞”这类词语来描述,让我更有了寻觅火花的欲望。

我先浏览了一下目录,有些惊讶,原本看到书名,我以为和过去看的很多教育类经验谈书籍差不多,都是些如何为孩子付出,如何让成为“神”的角色,如何辛劳辛苦,孜孜不倦之类的,谁知这本书单从目录来看就让我很是新奇,“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这一个个仿佛道出了我们心声的标题不就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吗。看来,这本装潢普通的册子一定是我今后教育生涯的宝库,因为它是站在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让我们不做教育万能“神”的角色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个教育“人”教育“家”。

当下,每次听到老师们做总结,心里总有些怪怪的,看看历年来全国的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事迹,一个个都是有家不要,身体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中,为了学生身心疲惫,自己的生活不能顾及才能换来学生的优秀。难道,这样的生活状态,工作方式才是优秀教育者的写照,才能称得上“好”吗?这些问题原来一直在脑海中浅浅的漂浮着,平时偶尔在脑海中过一下,在社会舆论、知识氛围、大众心理的簇拥下,我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这种疑惑的感觉,但很难说明白。

我翻看了几篇文章,看了书中的解说,一下子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那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身体棒棒的才能带好我们的学生,总不能以摧残自己的身体换来一时的教育圆满,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身体病痛和无可奈何的养病休憩,且不是让孩子们更加大了失去你教育的时间吗。当然,一定还要有豁达开朗健康的心态,作为孩子们正在求知阶段的教育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绝对影响着一个个祖国的未来,加入我们带着压力、不满、怨恨来教育他们,无论你如何为自己辩解没有将情绪带给学生,都不能改变你的态度已经影响了整个班级中学生对人生观认识中的对抗。因为你的言语、神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他们在学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

想想自己的工作状态,平日工作压力大,真可谓恨不得一天能有48个小时,这种忙碌的状态下,我几乎没有好好阅读过书籍,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明白,只有彻底领悟了常作印老师的教育经验才能让自己工作中的迷茫找到明媚的出口,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有质的飞跃。说句实在话,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随意应付这次阅读机会,在我职业似乎要出现倦怠的时候,《不做庸师》的常态教育理念很及时的化解了我所有的阴霾,让我总感觉想再看一遍。让我把过去自己很多的疑虑都搬了出来,豁然而解。

“不案例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教学不仅需要细节,更需要战略”、“归去来兮,死记硬背”、“教并快乐着”,这些字眼过去看上去不过是一些套话,现在,在我如饥似渴的品味后,他们真正在我心中生根。

想想自己,常有人笑我是个“工作狂”,几位领导也说我热情多年未减,大家说的都很对,也都不太对,只有我自己心中明白,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我的工作我的选择,我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我热爱我的工作,所以无论这份职业辛苦或者劳累,压力或者舒适,我都不后悔,人生路,在我选择师范那天起,就定格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上。

有同事或许会笑着说,“小樊,你都德育主任了,已经升格了,当然说话不牙疼”,我不否认我现在肩负着这个一个职务,更多的是因为我喜欢德育工作,更喜欢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那种快乐。更多时候,我和艳霞主任的感觉一样,再让我们选择一次,一定就做一个普通的老师,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的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在校好好工作,回家好好生活,这样的教育生涯多么的惬意。只有步入中层后才发现,有种状态似乎叫做“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就好像一个家庭一样,每天忙来忙去,却不见成果在哪里了。步入管理后,丢下很多年的主课权,现在,繁杂的事物一件件迎面而来,我都有些应接不暇,我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加班”这两个字,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正是因为爱教育这个行业,正是因为我真正喜欢德育活动开展后的快乐,真正喜欢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真正喜欢看着学校一天天的好起来。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喜欢这份职业,哪怕没有什么名利,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他带给我快乐。

教育是立国之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决不能成为祖国的危害,德育,要放在每一个教育工作的心中,口中,每时每刻的行动中,要用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关爱、我们的细致去点亮学生人生旅途中的明灯。感谢常作印老师带给我教育理念转变的无限快乐,感谢阅读带给我教育理念的提升后的无限幸福。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