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集锦,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水彩笔。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这个情景学生很容易就会说出每人分“一半”,“一半”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
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
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师边说边板书―,2,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1、折叠方法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建构1/2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重点理解:24里面有几个1
4、知识引入
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入几分之几的认识,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3、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在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学习,而后通过几个练习巩固!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础练习
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提高练习
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拓展练习
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
这个题是分数与长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为后面分数意义和小数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
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
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
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
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
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
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
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
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数
像1/2、1/3、1/4、1/6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学好这部分的内容,既为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作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制定的: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一;
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分数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等学习数学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分数的基础。所以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
又因为从整数扩展到分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困难,所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但学生对它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本课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
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从分数的产生背景出发,通过“看”中学、“动”中思、“比”中悟,体验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本节课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综合运用教法,以班级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环境,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复习一下平均分: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个苹果;
2个橘子,怎样分给她的好朋友莉莉和聪聪呢?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自己来分,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说出这样的分法:“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2个橘子,每人分1个。”这时提出问题:“这样分同学们满意吗?”“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分得的都同样多。”“分得的都同样多可以说是怎样分呢?”“平均分”。这是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平均分是教学分数的基础。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每人分2个苹果可以用2表示,每人分1个桔子用1表示,但是小精灵还有一个桃子想分给他们,该怎么分呢?“每人分半个桃子,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教师提出问题,回答“不能”“那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分数”,在这让学生深刻体验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半个桃子没法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了,怎么办呢?只有引出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既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又让学生体会出分数产生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那么这半个桃子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分数怎样写呢?分数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半个”,但怎么表示呢?学生的内心产生矛盾。
1、认识1/2
多媒体播放分桃子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平均分的情境,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写1/2。
紧接着组织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的1/2,展示学生的作品,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1/2表示?
2、认识1/几的分数
看着这个图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分数?学生例举联想到的分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接着组织学生读一读。再请学生按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分数,是怎么认识的?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练习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基础题:课本91页主题图让学生找找都有哪些分数。
课本93页第1题。
发展题:课本96页第1、2题。
(四)引导学生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推荐访问:上册 集锦 分数 三年级上册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集锦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集锦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