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一年级时认识了位置和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从不角度观察恐龙的各种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篇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一年级时认识了位置和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从不角度观察恐龙的各种活动,从而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太零散,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正确的认知表象。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通过创设多种观察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并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②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建构观察物体的方法,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在创设情境、观察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
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大恐龙一只;
课件一套;
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在课室内四个方向围坐。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和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3、本课的各教学环节都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学素材,意在让孩子感悟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4、在“课间小歇”环节中,播放恐龙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运用“拍手”、“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新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也不同,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和拍照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2、注重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课堂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习不仅指向课堂,也可以提供生活世界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节课我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如:拍照、看照片猜同学、观察本校的教学楼、碉塑、钢琴照片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
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
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4、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品行优秀的人。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作贡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并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充分挖掘它们的教育性。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
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
(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
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
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3篇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课时: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4篇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评析: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评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评析: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大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摄像机),适时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困难。]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在绿色小正方体上面多加了一个绿色小正方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和刚才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评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题练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动手拼组,大胆想象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摆出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请问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为从正面看可能有遮挡的情况,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有多少个正方体组成的。请大家接着看屏幕,(课件出示下图形状)从左面看,老师仍然只看到了这样三个正方形,同学们,请你们再想想,老师观察的这个物体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评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切实体验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同时寻找大自然中的数学现象,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
和同伴说;
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
记录共有几种;
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平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平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习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
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
镜子里;
擦的很亮的家具里;
河里;
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
我看到了老师;
……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
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习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
随堂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
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
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
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9篇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
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从几个方向观察。
2、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4、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习,课堂作业本练习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3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正面)
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
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板书:侧面)
师: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生活动)
师: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观察后汇报。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正面。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观察过。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汇报后选图片。
师:贴图片。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猜测是谁。)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侧面。
师:能猜出来吗?
生:(猜)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正面。
师:他是谁?
生:李奉泽。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生: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课件演示)
生: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课件演示)
生: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课件演示)
生: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课件演示)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生: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这一张呢?(课件)
生: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谁来给老师照?
生:拍照。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观察人物的这一环节中,学生不能抓住人物每一个面的特点进行表达,我想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这一练习的实效性发挥得更大。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从几个方向观察。
1、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44米+26米=
35米+18米=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推荐访问:二年级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篇 人教版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推荐14篇) 二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