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7篇

时间:2023-07-24 16:3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元宵节习俗一、活动背景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很悠久的。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习俗7篇,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习俗7篇

元宵节习俗篇1

一、活动背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很悠久的。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美琪的孩子们对元宵节的和传统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包汤圆、画灯笼、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孩子们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二、活动主题

欢乐元宵节

三、活动目的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通过各项活动营造节日喜庆氛围,让孩子大胆地想象与创造;

3。加强孩子动脑、动手能力,达到孩子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的意义。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参与人员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致辞;(3分钟)

2、讲述:元宵节的由来(老师提前准备故事生动的讲述);(5分钟)

3、欢乐元宵——一起包汤圆(20分钟)

规则: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面粉、水、糖心分发给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并在其中三个中藏入小枚硬币,作为最后的幸运奖奖励),最后将汤圆入锅。

4、欢乐元宵——书写心愿卡片(20分钟)

规则:老师给学生发放准备好的卡纸,画笔,打孔器等活动需要材料并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许愿卡片,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书写心愿卡片,最后裁好并打孔穿线,交于教师保管。

5、欢乐元宵——提灯笼游戏(30分钟)

规则:本轮为亲子游戏环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用提灯杆在指定路线往返运送灯笼(可用旺仔易拉罐代替),挑选12组家长和孩子参加,游戏分三轮,每轮4组规定时间内孩子筐里瓶数最多者获胜,赢得奖品。

6、欢乐元宵——猜灯谜(30分钟)

规则:老师将家庭分组,每6组家庭围城一圈,每组分发5—10道谜题,答对题数最多组获胜,获胜组可以扎“幸运气球”赢取礼品。(灯谜及谜题见附件一)

配合音乐:欢快节庆音乐

7、欢乐元宵——和我一起吃元宵(20分钟)

规则:后勤人员提前做好的元宵和大家分享,汤圆中有三枚小硬币,吃到含有硬币的孩子(家长)则为本次活动的幸运奖获得者,并赠送奖品;

配合音乐:《卖汤圆》

八、物料准备

面粉、糖心、小枚硬币、矿泉水、奖品(猴子玩偶)、卡纸、彩色画笔、剪刀,打孔器,丝带、提灯杆、红灯笼、易拉罐、玩具筐、气球、条幅、音乐、桌椅、灯谜、答题卡、铅笔、活动背景、衔接ppt、电饭煲、碗、勺子

九、人员分工

1名主持人

6名老师提前一小时到会场做布置;

10名老师负责活动时各班级学生秩序和纪律;

1名老师负责音乐和现场播放;

4名老师负责物料采购,现场物料发放和收集;

5名老师负责汤圆的烹煮和发放。

十、注意事项

1、现场纪律秩序控制;

2、活动过程中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孩子在活动中受伤;

十一、费用预算

活料尽量使用学校原有资源,适当购置相关,活动预算控制在300元左右。

元宵节习俗篇2

元宵节是xx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森达员工风采,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一次“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拟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猜灯谜、庆元宵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十五)晚xx

三、活动地点

一楼xx厅会议室

四、活动准备

1、x月z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x月xx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x月xx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五、活动规则

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xx条:

第xx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xx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xx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xx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六、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七、活动费用预算

1、元宵小灯笼xx只,x元×x=x元

2、红丝带两盘,x元x=x元

3、礼品xx份,x元×x=x元

合计费用:约xx元左右。

元宵节习俗篇3

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北京叫卖、皇帝观灯仪仗等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

传统的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前门一带自明清时期就盛行举办上元灯会,还为此留下乾隆皇帝每逢此日奉母观灯、大行孝道、与民同乐的历史传说。“前门上元灯会”已被列入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北京市每年元宵节的保留项目。节日当天,这里的花灯展示、传统民族手工艺表演展给百姓带去了浓厚的年味。今年前门的灯会规模将超过去年,点灯仪式、赏灯游艺、走街表演将同时上演。游客还可以参与猜灯谜活动,体验一把“摸门钉”的老习俗,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在北京其他地区,元宵节的活动同样精彩。

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习俗篇4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信诺欢乐元宵会

二、活动目的:

增加节日气氛,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紧张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5日晚上19:00——20:30

四、活动地点:

公司食堂

五、活动对象:

信诺全体员工

六、活动准备及布置:

1、活动准备:

2、场地布置:在公司大门口到食堂悬挂灯笼一条街并配上彩灯,食堂、娱乐室门口张贴元宵灯会宣传海报。食堂内外围挂小灯笼,中部挂中号灯笼,第三层悬挂连环灯笼,最中间悬挂一个大灯笼。

七、活动进行阶段:

1、活动说明:

工作人员提前将灯笼悬挂好,在食堂的灯笼下挂66道谜题。独立思考猜出卡片上的谜底(注不能看手机,且只能入场一次,先到兑奖处核对正确答案后取下灯谜谜题交给兑奖人员,并填写谜底及签名方可领取奖品。猜对10题以上,将获得超级灯笼一个并赠送智慧奖一份。

2、现场工作人员分工安排: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未猜中,不得将谜语取下来;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4、现场监督要及时劝导活动参与者不能使用手机能工具;

5、保持好现场卫生,及时清理垃圾。

九、活动费用预算:

元宵节习俗篇5

精神风貌不经意间,我们来了,我们轻轻的来了吹着二十一世纪的号角,踩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着新学年的晨曦,我们欢快地来了站在新学年的源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为了迎接20xx元宵节的到来,生物系话剧团拟定主办本次晚会计划如下:

主题:

"狂欢元宵节,喜迎新年"。

创意构想:

整个晚会围绕"狂欢元宵节喜迎新年"为主题,以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相声表演、乐器演奏、模特秀、作品展示、趣味游戏等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同学及学校领导、老师的`积极参与,营造欢快暖烈的气氛,凸现"狂欢元宵节喜迎新年"的活动主题。

目的:

丰富我院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反映同学们的真实水平,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向上、青春健康、发挥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

20xx年xx月xx日晚7:00至9:00(初步预定)。

特点:

节目新颖,表现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以及需求。

细则:

1、前期宣传工作(一周)

a、宣传板制作:生物系话剧团20xx年元宵节晚会宣传板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宵节晚会为主题

b、宣传单制作:元宵节晚会传单要求:形式不限,构思新颖,以元宵节晚会为主题

2、后期宣传工作(活动结束后):以文字的形式对本次活动入行回顾报道

1、通知各话剧团成员递交节目名单

2、所报节目参加人员

3、晚会节目主持人

4、参加晚会人员名单晚会节目准备:内容:成立晚会筹备小组,确定晚会节目,力求节目质量中期活动工作:(10月21日—11月31日)

1、校内树立以此次活动为主题的宣传版,张贴宣传海报

2、所有参赛的节目进行前期筛选

3、所有参赛节目入行彩排并进行选优方案

4、定所有参赛节目晚会期间:(12月30日当天)

1、对现场内外入行布置

2、安排演职人员以及后期参赛所有节目排练工作

3、现场领导的接待工作、看众入出会场秩序

4、晚会开始前后的现场秩序的维持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5、晚会后的收尾工作后期活动工作:宣传费用:喷绘海报宣传板活动费用:音响设备舞台布置请柬化妆品服装租借荧光棒鲜花人员安排:所有人员由生物系话剧团会员负责晚会期间后台秩序催台音控室灯光现场秩序礼仪

元宵节习俗篇6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佳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测,开始于南宋。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舞狮子:

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佳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习俗篇7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推荐访问:元宵节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