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14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26 1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一、活动背景:大学的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14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1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

一、活动背景:

大学的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至30%,因此我班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心理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

面对新的适应,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和害怕,而是要以平常心态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怎样更好地走进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更好地实现新的平衡,因此我班组织了班会以及心理团训来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升心理素质,达到新的成长。

三、班会总结:

为了让同学真正了解,重视心理健康,我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向同学们讲述心理健康内容以及其意义。本次班会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并提出许多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委员就大家提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给出建议。这次班会普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心里品质,引导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而加强其心里调节能力。

四、团训总结:

然而空有理论是不够的,所以我班决定开展心理团体训练,使其印象深刻。

首先,我们开展了风中劲草的游戏。让同学门围成一个向心圈,并且选一个人来当草,草站在圈中间,双手抱在胸前,并拢双脚,闭上眼睛,身体绷直的倒下去。倒的过程中不能移动双脚或脚分开。游戏开始时,向成员询问是否准备好。草可以选择任意方向倒下,草倒向哪个方向,站在那个方向的成员就需要在草即将倒在自己身上时,伸出双手轻推向另一任意放向。通过游戏,所有人通过沟通互相了解,达成共识,同时通过游戏,可以畅通沟通渠道,以推动今后的相互协作。

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同学们人际关系的技巧,促使本班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所以说本次活动意义非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2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今的教育目标是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优良人才,拥有和保持心理健康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态状况恢复调整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人际交往;职业规划

引言: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辨别,这就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因此,人们称青年期这变化最激烈、最不平静的阶段为“急风暴雨的时期”。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已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第二,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第三,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第四,深受网瘾困扰,却无法自控。所以本文力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多个角度主要获取数据资料,综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现象和总结建议的内容和经验加以研究,以期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展参考。

一。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首先,每位调查人员通过阅读来自网络和报纸书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及团队内部交流作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附与最后一页)。其次,通过网络QQ、微信、人人,团队成员每人询问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统一整理,探讨分析问题。

二。 结果分析

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人际关系处理;人生价值观择业观。

1、 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 从表格的实际数据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得出了继续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过分地看重成绩,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大学仍以学习为主,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到自信乐观,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但是,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大一新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更加从容,也许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对他们来说,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

2、 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

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这从我们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时间繁忙,也无暇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显得不够主动。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3、 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

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

大学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等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九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陌生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或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来自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或来自僻静的小村庄,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日本青少年,这与日本教育重视独立生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在调查的对象中,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级学生要低,这与大一新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缺少挫折经验有较大关系。另外,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些同学具有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三。 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 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中老师不再是中学时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的老师了,大学中的老师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任课老师也一般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因此,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2、 用宽容的态度与同学交往(尤其是室友)

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3、 异性之间的交往自然主动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 性互相补充,更加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4、 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 提高学习积极自主能力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6、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7、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8.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9、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11、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12、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四。 总结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大多数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目前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作为社会的新团体,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泛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3

一、组织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学校领导所重视。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和各班主任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员。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提高。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校教职工大会宣传、布置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喜人局面。学校有独立的、规范的心理辅导室。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建立建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开展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4、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开通“小星星”信箱,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平台。

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了广播站的“星星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些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学生自己作的“爱心卡”“感恩卡”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长反映很好。

6、开设爱心妈妈亲亲电话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又远离监护人,他们亲情缺失,有的甚至在性格、心理和行为品行上存在问题。很多人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时难得回家一次,有的为了省钱,甚至几年都不回家。留守儿童见不到父母,电话沟通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他们离家甚远,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学校开设爱心妈妈亲亲电话,每个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跟爸爸、妈妈进行电话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

7、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变的主题班会。

每周五是我校的例行主题班会课。结合年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拥有阳光的心态。主题班会课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新生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积极开展以“认识自我”,“搞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以及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六年级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通过讲座辅导、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增加正确的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对待考试。

8、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交流。

结合家长学校及每学期的家长会,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交流。每学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的辅导内容,内容丰富,涵盖了新生适应问题、考试焦虑、家长和学生沟通、创建学习型家庭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存在问题

当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对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现在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存有一些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效果认识不足,认为只有分数是看得见的,追求功利性,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在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感到不知所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4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学期,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5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行为协调适度

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的行为有自觉的目的性,受意识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对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来说,他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做,并能预见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五)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六)人格完整独立

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区别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人际交往问题;

②感情问题;

③学业问题;

④生活适应问题;

⑤就业压力。

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但是感情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一)人际交往问题

交往是人类存在、发展的需要;是人格发展、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是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保障;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疼爱,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一帆风顺,使他(她)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一旦进人大学,面对新同学、新朋友,不知道怎么相处,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学生表现出很自私、敏感、烦躁。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在同学中不被理解,遭遇排斥,其中有部分学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苦闷、粗暴、愤怒、压抑、不能吃亏等心理倾向。

(二)感情问题

美丽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恋人,他们手牵手,形影不离,共同散步、谈心、出入教室和图书馆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有人在这里遗弃了爱情,有人在这里等待着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每个人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渴望。爱情也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一种有着积极因素的高级情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心理体验。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较为活跃,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陷人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毁容、自杀等心理危机;另外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三)学业问题

学习被喻为知识时代的第四项技能(知识时代的第项技能为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思维技能、学习技能),所谓学习的技能就是学会学习。现在,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才生走到一起,部分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于是就出现厌学、考试焦虑、考试作弊等现象。

(四)生活适应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经过紧张的中学生活和高考的激烈竞争,在人们的赞誉声中怀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跨入了大学校门,来到了这个早已翘首企盼的美丽新世界。然而在短暂的欣喜之后,最初的惊奇与激情逐渐逝去,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以及人际关系的种种改变,这些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一段心理适应期。

从高中进人大学时,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完美,觉得大学就是人们常说的“象牙塔”,然而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反差那么大。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学习环境较差,食堂伙食质量不高,寝室拥挤不堪;另外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较高,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师的原因或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感到学习的收获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同学将个人追求的目标定位太高,当他(她)发觉自己所学专业和分配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大相径庭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他(她)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往往充满自信,普遍存在着忧虑感,当各地“尖子”汇集在大学以后,他(她)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条件不好等,进而产生失落、忧虑、自卑、紧张,陷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

(五)就业压力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常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大学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比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表现出来。

五、如何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6

一、组织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学校领导所重视。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和各班主任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员。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提高。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校教职工大会宣传、布置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喜人局面。学校有独立的、规范的心理辅导室。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建立建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开展心理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个别咨询与辅导。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4、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开通“小星星”信箱,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平台。

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了广播站的“星星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些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学生自己作的“爱心卡”“感恩卡”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长反映很好。

6、开设爱心妈妈亲亲电话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又远离监护人,他们亲情缺失,有的甚至在性格、心理和行为品行上存在问题。很多人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时难得回家一次,有的为了省钱,甚至几年都不回家。留守儿童见不到父母,电话沟通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他们离家甚远,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学校开设爱心妈妈亲亲电话,每个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跟爸爸、妈妈进行电话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

7、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变的主题班会。

每周五是我校的例行主题班会课。结合年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拥有阳光的心态。主题班会课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新生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积极开展以“认识自我”,“搞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以及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如六年级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通过讲座辅导、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增加正确的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对待考试。

8、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交流。

结合家长学校及每学期的家长会,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交流。每学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的辅导内容,内容丰富,涵盖了新生适应问题、考试焦虑、家长和学生沟通、创建学习型家庭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存在问题

当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对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现在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存有一些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效果认识不足,认为只有分数是看得见的,追求功利性,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使学生在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感到不知所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7

我社于5月期间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了以“微爱,微笑,微成功”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525”的真正意义,增长了更多的知识和见识。

本次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我社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的。活动都有:发放调查问卷,签横幅,心理委员的培训,户外团体活动和一个心理讲座。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和充实,在我们发放问卷的时候,东校区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把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都留在问卷上,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并且活动结束后进行了长时间的统计和整理,为后来的心理讲座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接下来在签横幅的活动中,我们还加入了一个“心愿墙”和一个“发泄箱”,让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愿贴在心愿墙上,大家都可以观看互相的心愿,这让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发泄箱”让同学们把平时不敢说或者是不想说的,愤怒的,令他们忧郁、不快的事都写下来并扔进“发泄箱”里,寓意着把烦恼和不快全都扔掉,让自己更加轻松快乐,这也让前横幅的活动锦上添花,使活动更加有趣。当然,周老师和王老师也参与了前横幅的活动,并且对心理委员们进行了培训,更加充实了心理委员们的知识;然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团体活动,同学们更是在活动中乐趣无穷,不仅能感受到团体的作用,更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活动结束时也非常的圆满;整个一系列活动的最后是周振基老师东校区的同学们进行了一个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很多同学都受益匪浅;最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525心理节”的一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始终都非常配合,非常积极地参与,也让我们知道,还是有非常多的一部分同学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整个活动连贯圆满,同学们都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所以应该说这次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这次“525”,我们都学会了很多,见识了很多,让我们知道了,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是支持不起来一个社团的,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有多重要,让我们知道了心理节的很多内容,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原来心理学不是那样单调的东西,它是非常有趣的,非常耐人琢磨的,非常吸引人的,更是丰富多彩的,这次“525”也成为了一个让我们增长见识和经验的良好契机,也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我自己觉得,我在这次“525”中知道的,还不止刚才那些,我觉得让我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让我更深入地知道了整个社会的心理模型,还有,一些心理有疾病的人,并不是像电视上那样极少数的,而是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心理都存在着很严重的疾病,我们要帮助他们,解脱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同时也明白了我们现在学习的重要性,想要以后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心理上的烦恼,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实现所期望的事,的本身就是学心理咨询的,更加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让自己更加充实,也让自己能够帮助生活中更多的人;其实,本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周振基老师在讲座上说的那句话:“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让我真的受益匪浅,真的觉得人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未来和他的一生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当然,这次活动所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了。总之,这次的“525”让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最后,祝贺这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圆满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8

一、悬挂横幅,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单

在文科楼与学生汉餐门口分别悬挂了以“我爱我,和谐心灵,健康成才”、“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的横幅。

本次共印制彩色宣传单5000份,传单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帮助”、“宁夏师范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简介”、“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学生以一个宿舍6份的方式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懂得当遇到心理困惑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调节。

二、心理健康讲座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讲座

20xx年5月27日晚在文科楼320教室举办了“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讲座。20xx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全体学习聆听了本次讲座。

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李芳霞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句展开了本次讲座。通过对情绪认识的讲解向同学们讲述了不良情绪的影响,并教会同学们如何识别情绪,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李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现场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通过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学生不仅对情绪有了新的认识,也学会如何调控自身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本此讲座加强了院系学术交流的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爱的成长”心理健康讲座

20xx年6月5日下午2:30,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桂文老师,在逸夫楼312为化工学院20xx级学生开展关于“爱的成长”的讲座。讲座共分四部分的内容,第一,如何理解爱情;第二,如何在爱中成长;第三,大学生的恋爱观;第四,爱的能力的培养。

讲座开始,刘老师先播放一段歌曲“最浪漫的事”,在美妙的音乐的映衬下,引出了“爱的成长”的话题,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刘老师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关于对爱情的理解,大学生如何鉴别真正的爱情,如何让爱情保鲜,如何正确看待分手及怎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帮助大家解决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与困惑。这次讲座使大家对爱情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白了想要对别人付出爱,自己就应该储存爱,爱身边的人,从爱自己开始!本次讲座受到了学生一致的好评。

三、开展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训练营”为主题的团体辅导

20xx年6月6日下午4:30,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桂文老师,在逸夫楼模拟法庭举行了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训练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政法学院的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刘桂文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测验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团结情况,通过刮大风、滚雪球、棒打薄情郎等游戏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行为敏捷程度。刘老师细心指导,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活动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游戏结束后,刘桂文对本次活动做了简要的总结,向同学们指出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总之,在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处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职能,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于提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9

我社于5月期间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了以“微爱,微笑,微成功”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525”的真正意义,增长了更多的知识和见识。

本次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我社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的。活动都有:发放调查问卷,签横幅,心理委员的培训,户外团体活动和一个心理讲座。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和充实,在我们发放问卷的时候,东校区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把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都留在问卷上,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并且活动结束后进行了长时间的统计和整理,为后来的心理讲座做了一个很好的准备;接下来在签横幅的活动中,我们还加入了一个“心愿墙”和一个“发泄箱”,让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心愿贴在心愿墙上,大家都可以观看互相的心愿,这让活动变得更加活跃,“发泄箱”让同学们把平时不敢说或者是不想说的,愤怒的,令他们忧郁、不快的事都写下来并扔进“发泄箱”里,寓意着把烦恼和不快全都扔掉,让自己更加轻松快乐,这也让前横幅的活动锦上添花,使活动更加有趣。当然,周老师和王老师也参与了前横幅的活动,并且对心理委员们进行了培训,更加充实了心理委员们的知识;然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团体活动,同学们更是在活动中乐趣无穷,不仅能感受到团体的作用,更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活动结束时也非常的圆满;整个一系列活动的最后是周振基老师东校区的同学们进行了一个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很多同学都受益匪浅;最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525心理节”的一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始终都非常配合,非常积极地参与,也让我们知道,还是有非常多的一部分同学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整个活动连贯圆满,同学们都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所以应该说这次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开展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这次“525”,我们都学会了很多,见识了很多,让我们知道了,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是支持不起来一个社团的,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有多重要,让我们知道了心理节的很多内容,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原来心理学不是那样单调的东西,它是非常有趣的,非常耐人琢磨的,非常吸引人的,更是丰富多彩的,这次“525”也成为了一个让我们增长见识和经验的良好契机,也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我自己觉得,我在这次“525”中知道的,还不止刚才那些,我觉得让我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让我更深入地知道了整个社会的心理模型,还有,一些心理有疾病的人,并不是像电视上那样极少数的,而是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心理都存在着很严重的疾病,我们要帮助他们,解脱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同时也明白了我们现在学习的重要性,想要以后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心理上的烦恼,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实现所期望的事,的本身就是学心理咨询的,更加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让自己更加充实,也让自己能够帮助生活中更多的人;其实,本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周振基老师在讲座上说的那句话:“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笑脸。”让我真的受益匪浅,真的觉得人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未来和他的一生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当然,这次活动所学到的,远远不止这些了。总之,这次的“525”让我获得了很多很多。最后,祝贺这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圆满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0

一、活动背景:

大学的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至30%,因此我班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心理走进班级。

二、活动目的:

面对新的适应,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和害怕,而是要以平常心态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怎样更好地走进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更好地实现新的平衡,因此我班组织了班会以及心理团训来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升心理素质,达到新的成长。

三、班会总结:

为了让同学真正了解,重视心理健康,我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向同学们讲述心理健康内容以及其意义。本次班会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并提出许多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委员就大家提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给出建议。这次班会普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心里品质,引导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而加强其心里调节能力。

四、团训总结:

然而空有理论是不够的,所以我班决定开展心理团体训练,使其印象深刻。

首先,我们开展了风中劲草的游戏。让同学门围成一个向心圈,并且选一个人来当草,草站在圈中间,双手抱在胸前,并拢双脚,闭上眼睛,身体绷直的倒下去。倒的过程中不能移动双脚或脚分开。游戏开始时,向成员询问是否准备好。草可以选择任意方向倒下,草倒向哪个方向,站在那个方向的成员就需要在草即将倒在自己身上时,伸出双手轻推向另一任意放向。通过游戏,所有人通过沟通互相了解,达成共识,同时通过游戏,可以畅通沟通渠道,以推动今后的相互协作。

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同学们人际关系的技巧,促使本班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所以说本次活动意义非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1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今的教育目标是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优良人才,拥有和保持心理健康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以期为当代大学生心态状况恢复调整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人际交往;职业规划

引言: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辨别,这就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因此,人们称青年期这变化最激烈、最不平静的阶段为“急风暴雨的时期”。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总结已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第二,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第三,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第四,深受网瘾困扰,却无法自控。所以本文力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业、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多个角度主要获取数据资料,综合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现象和总结建议的内容和经验加以研究,以期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展参考。

一。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首先,每位调查人员通过阅读来自网络和报纸书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及团队内部交流作为基础,制作调查问卷(附与最后一页)。其次,通过网络QQ、微信、人人,团队成员每人询问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统一整理,探讨分析问题。

二。 结果分析

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人际关系处理;人生价值观择业观。

1、 对个人的学习(学业)的忧虑困扰 从表格的实际数据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得出了继续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过分地看重成绩,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大学仍以学习为主,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到自信乐观,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但是,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大一新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更加从容,也许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对他们来说,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

2、 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恋爱双方情感的问题

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这从我们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时间繁忙,也无暇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显得不够主动。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3、 对未来的职业归属感及兴趣所在的差异

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

大学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等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九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陌生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或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来自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或来自僻静的小村庄,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日本青少年,这与日本教育重视独立生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在调查的对象中,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级学生要低,这与大一新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缺少挫折经验有较大关系。另外,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还有些同学具有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三。 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 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中老师不再是中学时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的老师了,大学中的老师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任课老师也一般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因此,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2、 用宽容的态度与同学交往(尤其是室友)

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3、 异性之间的交往自然主动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 性互相补充,更加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4、 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 提高学习积极自主能力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6、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7、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8.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9、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11、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12、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四。 总结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研,从网络和书籍中获取编排问卷调查主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网络和校园内问卷调查,基于以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分别对学业、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整及恢复经验经行总结。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大多数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但目前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作为社会的新团体,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泛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2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二、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3、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学期,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3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行为协调适度

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的行为有自觉的目的性,受意识的支配。在正常情况下,对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来说,他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做,并能预见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五)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六)人格完整独立

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区别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人际交往问题;

②感情问题;

③学业问题;

④生活适应问题;

⑤就业压力。

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但是感情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一)人际交往问题

交往是人类存在、发展的需要;是人格发展、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是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保障;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疼爱,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一帆风顺,使他(她)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一旦进人大学,面对新同学、新朋友,不知道怎么相处,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学生表现出很自私、敏感、烦躁。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在同学中不被理解,遭遇排斥,其中有部分学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苦闷、粗暴、愤怒、压抑、不能吃亏等心理倾向。

(二)感情问题

美丽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恋人,他们手牵手,形影不离,共同散步、谈心、出入教室和图书馆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有人在这里遗弃了爱情,有人在这里等待着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情感,每个人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渴望。爱情也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一种有着积极因素的高级情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心理体验。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较为活跃,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陷人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毁容、自杀等心理危机;另外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三)学业问题

学习被喻为知识时代的第四项技能(知识时代的第项技能为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思维技能、学习技能),所谓学习的技能就是学会学习。现在,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才生走到一起,部分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于是就出现厌学、考试焦虑、考试作弊等现象。

(四)生活适应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经过紧张的中学生活和高考的激烈竞争,在人们的赞誉声中怀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跨入了大学校门,来到了这个早已翘首企盼的美丽新世界。然而在短暂的欣喜之后,最初的惊奇与激情逐渐逝去,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以及人际关系的种种改变,这些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一段心理适应期。

从高中进人大学时,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完美,觉得大学就是人们常说的“象牙塔”,然而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反差那么大。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学习环境较差,食堂伙食质量不高,寝室拥挤不堪;另外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较高,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师的原因或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感到学习的收获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同学将个人追求的目标定位太高,当他(她)发觉自己所学专业和分配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大相径庭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他(她)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往往充满自信,普遍存在着忧虑感,当各地“尖子”汇集在大学以后,他(她)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条件不好等,进而产生失落、忧虑、自卑、紧张,陷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

(五)就业压力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常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大学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比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表现出来。

五、如何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篇14

一、悬挂横幅,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单

在文科楼与学生汉餐门口分别悬挂了以“我爱我,和谐心灵,健康成才”、“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的横幅。

本次共印制彩色宣传单5000份,传单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帮助”、“宁夏师范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简介”、“大学生如何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学生以一个宿舍6份的方式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懂得当遇到心理困惑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调节。

二、心理健康讲座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讲座

20xx年5月27日晚在文科楼320教室举办了“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讲座。20xx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全体学习聆听了本次讲座。

心理咨询中心教师李芳霞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句展开了本次讲座。通过对情绪认识的讲解向同学们讲述了不良情绪的影响,并教会同学们如何识别情绪,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李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现场笑声连连,掌声不断。

通过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学生不仅对情绪有了新的认识,也学会如何调控自身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本此讲座加强了院系学术交流的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爱的成长”心理健康讲座

20xx年6月5日下午2:30,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桂文老师,在逸夫楼312为化工学院20xx级学生开展关于“爱的成长”的讲座。讲座共分四部分的内容,第一,如何理解爱情;第二,如何在爱中成长;第三,大学生的恋爱观;第四,爱的能力的培养。

讲座开始,刘老师先播放一段歌曲“最浪漫的事”,在美妙的音乐的映衬下,引出了“爱的成长”的话题,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刘老师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关于对爱情的理解,大学生如何鉴别真正的爱情,如何让爱情保鲜,如何正确看待分手及怎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帮助大家解决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与困惑。这次讲座使大家对爱情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白了想要对别人付出爱,自己就应该储存爱,爱身边的人,从爱自己开始!本次讲座受到了学生一致的好评。

三、开展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训练营”为主题的团体辅导

20xx年6月6日下午4:30,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桂文老师,在逸夫楼模拟法庭举行了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训练营”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政法学院的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刘桂文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测验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团结情况,通过刮大风、滚雪球、棒打薄情郎等游戏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行为敏捷程度。刘老师细心指导,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活动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游戏结束后,刘桂文对本次活动做了简要的总结,向同学们指出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总之,在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处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职能,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对于提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收获 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精选2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怎么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总结与反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与感想800字范文 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收获与感想5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获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