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第1篇导学导思导练—学习”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心得体会放假前我们学校每人领到一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我将手册根据情况进行了精读和略读,并且系统作了笔记,从中知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6篇,供大家参考。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篇
导学导思导练
—学习”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心得体会
放假前我们学校每人领到一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我将手册根据情况进行了精读和略读,并且系统作了笔记,从中知道了”24字”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导学案”则是“24字”教学最有利的保障,今天我和大家要交流的主题就是导学案的编写以及实际课堂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导学案的编写
1、什么是导学案?学案导学其实就是我们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及知识重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能帮助学生对当天知识做到节节清,也是小组建设的有力抓手,更是节约了大量抄题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在教学中运用的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用笔在书上标注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预习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上课时,首先以四人小组检查小组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抽查小组,在检查的同时提炼出共同的疑难)。使得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查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解决。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使得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有所用;
另一方面,教师可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听了张主任“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讲座,并通过读《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我明确了一个观点: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所以,在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践行观点。、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2篇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转换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镇统一组织了全镇教师学习“24字教学模式”,在这次学习中深有体会。
在上学期我镇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也都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学习,但在实施时,都觉得有点困难,有点迷茫,对于“24字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不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统地学习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以后,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们普遍不知该如何下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在这次的学习中,对合作交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做什么?合作交流中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合作交流占用时间长的矛盾?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如何调节不利于合作交流的表现?都做出了很详细地分析,为我们搞好课改点燃了一盏明灯。
在没有系统地学习“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前,教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按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好上的,而语文和英语就有点困难了。而这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中,也针对这两科举了很好的教学实例,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框架。
总之,太谷的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指引了一条路,它的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的以一种新的方式受到重视。“自学自悟、自学检测”所体现的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我的,学生是可选择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在学生学习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解决困惑,使之问题得以解决。当学生能自己或集体完成学习时,教师就应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热心的旁观者,千万不能进行干涉。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真正收获。当然,在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也应时刻牢记这一点,永远将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3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
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习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习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
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4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习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习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5篇
近来,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在伊滨区各中、小学中生根发芽,它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示,吹来了一股教育新风。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通过看书、研习资料、接受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慢慢体会到了“24字教学模式”的精髓,感觉到这是促进教育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非常好的方式。这一模式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以新的方式受到重视。同时,这一模式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教的轻松、教的智慧。
“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助”的办法,在二人小组或四人大组中实行“互为资源”学习,培养表达、倾听、欣赏、互助等能力,将学习资源最大化,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阅读感悟。这一措施是要强调个性发展,将课堂还归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语文教学中,同样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而这些题则是既能体现教材实际,有能力求反映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分数的高低,而是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检测可以采用口试、笔试、讲练及小组评议等方法,题型可以活泼多样,题量不宜过大。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合作交流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相互协作、融入集体的意识。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生们展示自我并学习他人所长,融合众多观点,这样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学生收获更多。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展示点评的过程是检测学生合作交流成果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赏识教育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展示点评中,学生除了汇报自己小组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就合作交流过程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则可以讨论回答该问题,讨论后仍不明白或无结果时,教师来作相应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就不懂得问题得到深刻的印象,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分层训练。所谓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1)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2)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3)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三种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基础题”检验了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链接题”使得学生对先前所学和现在所学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考题”则给予了优秀学生思维拓展的提示。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变得异常高涨,学习效率会倍加提升。拓展延伸这一步不仅学习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细细体会这种模式的内涵,将之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力争让这种教育新风惠及我的每一个学生。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6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 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 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习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习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 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7篇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我虽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8篇
5月16日下午,我校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刘校长为我们讲述了赴太谷县参观学习的所见所感,听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太谷的24字教学模式——“导入目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拓展、反思小结”。
日本该学校的课堂预习,做得很扎实,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平实,没有大盖帽似的导入,没有华丽的形式,没有激情的演讲。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二人合作小组中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学生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教师从从容容,没有一句废话多余的话。一直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紧跟学案上的过程,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中。学生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以前,也听说过“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个性化体验、个性化阅读”;还有什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类的句子,但背会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并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
日本太谷教学法注重的是一个“导”,真正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学”。教师要想引导好学生,就得在备课中下功夫。备课中,问题的设计,教学程序的设计无疑是课堂成功的前提,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老师应该设计出不同的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尽量把基础达标和课文内容理解的习题完成,而对于有语感的学生要在完成以上练习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悟,并且把想法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也让小组其他同学学习他的表达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更加理解了张四保主任提出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我的理解是:教师功夫在课外,轻松在课堂。学生轻松在课外,收获在课堂。
总之,日本太谷教学法都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一点真正体现了课改新要求。借鉴日本太谷教学法,我们以后在教学中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觉得,只要学生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毕竟他们己迈出了第一步。“不管对错,只要回答;不管对错,只要胆大”,也许会成为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的一种课堂方式。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9篇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我虽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字教学模式”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0篇
本学期我边学习“24字教学模式”边进行教学实践,从中收获颇丰,也得此以下体会:
一、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值借鉴。
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别关注细节。如分组原则:身高搭配,性别搭配,文理搭配,性格搭配。又如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四等分,1号组长:班内排1――12名;
2号组长:24――13名;
3号组员:25――36名;
4号组员:48――37名。还有座位安排:大个对大个,小个对小个,组长坐后组员坐前,等等。这些做法给我的课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组织培训这块给我的课改填补了漏洞。
组织培训包括培训组长和培训组员、培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重点培养小组长的表达、概括、组织等能力。培训教师这块我做的不到位,如开展小组活动抓住5个重点:重点――合作巩固;
难点――合作攻关;
知识生成点――合作催生;
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
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短小精悍的五点给我的课改带来了生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急于表达,一改往日那种闭嘴不说、等待“馅饼”的状态。
三、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给我的课改添上两臂之力。
一臂:我的班级小组管理,还没有很有序、有条理的做出来,而“24字教学模式”给我提供了鲜活的方法。
一臂:小组评价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24字教学模式”的小组评价交给我先进的方法,让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急于上进,我坐收“渔翁之利”。
四、导学案使用省时、高效
有导学案在手,学生就学有所依,在导学案上能把学生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出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想说、不愿说”到“想说、愿说”的状态发展。
细品“24字教学模式”,这真是课改的精品版,让我足不出户、不花一文就能走在课改的前沿。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1篇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转换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镇统一组织了全镇教师学习“24字教学模式”,在这次学习中深有体会。
在上学期我镇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也都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学习,但在实施时,都觉得有点困难,有点迷茫,对于“24字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不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统地学习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以后,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们普遍不知该如何下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在这次的学习中,对合作交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做什么?合作交流中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合作交流占用时间长的矛盾?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如何调节不利于合作交流的表现?都做出了很详细地分析,为我们搞好课改点燃了一盏明灯。
在没有系统地学习“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前,教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按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好上的,而语文和英语就有点困难了。而这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中,也针对这两科举了很好的教学实例,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框架。
总之,太谷的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指引了一条路,它的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的以一种新的方式受到重视。“自学自悟、自学检测”所体现的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我的,学生是可选择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在学生学习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解决困惑,使之问题得以解决。当学生能自己或集体完成学习时,教师就应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热心的旁观者,千万不能进行干涉。
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真正收获。当然,在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也应时刻牢记这一点,永远将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2篇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
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
本学期我边学习“24字教学模式”边进行教学实践,从中收获颇丰,也得此以下体会:
一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值借鉴。
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别关注细节。如分组原则:身高搭配,性别搭配,文理搭配,性格搭配。又如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四等分,1号组长:班内排1——12名;
2号组长:24——13名;
3号组员:25——36名;
4号组员:48——37名。还有座位安排:大个对大个,小个对小个,组长坐后组员坐前,等等。这些做法给我的课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组织培训这块给我的课改填补了漏洞。
组织培训包括培训组长和培训组员、培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重点培养小组长的表达、概括、组织等能力。培训教师这块我做的不到位,如开展小组活动抓住5个重点:重点——合作巩固;
难点——合作攻关;
知识生成点——合作催生;
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
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短小精悍的五点给我的课改带来了生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急于表达,一改往日那种闭嘴不说、等待“馅饼”的状态。
三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给我的课改添上两臂之力。
一臂:我的班级小组管理,还没有很有序、有条理的做出来,而“24字教学模式”给我提供了鲜活的方法。
一臂:小组评价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24字教学模式”的小组评价交给我先进的方法,让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急于上进,我坐收“渔翁之利”。
四导学案使用省时、高效
有导学案在手,学生就学有所依,在导学案上能把学生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出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想说、不愿说”到“想说、愿说”的状态发展。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3篇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4篇
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以前上课是混日子,现在才觉得是在过日子。看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后,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
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一理念,执着地走下去,我定能在教书育人这片天地里播种最美的鲜花,收获最甜的果实。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5篇
本学期我边学习“24字教学模式”边进行教学实践,从中收获颇丰,也得此以下体会:
一、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值借鉴。
组建小组的方法特别关注细节。如分组原则:身高搭配,性别搭配,文理搭配,性格搭配。又如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四等分,1号组长:班内排1——12名;2号组长:24——13名;3号组员:25——36名;4号组员:48——37名。还有座位安排:大个对大个,小个对小个,组长坐后组员坐前,等等。这些做法给我的课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二、组织培训这块给我的课改填补了漏洞。
组织培训包括培训组长和培训组员、培训教师。在小组合作中,重点培养小组长的表达、概括、组织等能力。培训教师这块我做的不到位,如开展小组活动抓住5个重点:重点——合作巩固;难点——合作攻关;知识生成点——合作催生;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短小精悍的五点给我的课改带来了生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急于表达,一改往日那种闭嘴不说、等待“馅饼”的状态。
三、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给我的课改添上两臂之力。
一臂:我的班级小组管理,还没有很有序、有条理的做出来,而“24字教学模式”给我提供了鲜活的方法。
一臂:小组评价始终是我头疼的问题,“24字教学模式”的小组评价交给我先进的方法,让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急于上进,我坐收“渔翁之利”。
四、导学案使用省时、高效
有导学案在手,学生就学有所依,在导学案上能把学生遇到的难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出来,还能促使学生从“不想说、不愿说”到“想说、愿说”的状态发展。
细品“24字教学模式”,这真是课改的精品版,让我足不出户、不花一文就能走在课改的前沿。
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第16篇
5月16日下午,我校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刘校长为我们讲述了赴太谷县参观学习的所见所感,听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太谷的24字教学模式——“导入目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拓展、反思小结”。
日本该学校的课堂预习,做得很扎实,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平实,没有大盖帽似的导入,没有华丽的形式,没有激情的演讲。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二人合作小组中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学生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教师从从容容,没有一句废话多余的话。一直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紧跟学案上的过程,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中。学生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以前,也听说过“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个性化体验、个性化阅读”;
还有什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类的句子,但背会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并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
日本太谷教学法注重的是一个“导”,真正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学”。教师要想引导好学生,就得在备课中下功夫。备课中,问题的设计,教学程序的设计无疑是课堂成功的前提,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老师应该设计出不同的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尽量把基础达标和课文内容理解的习题完成,而对于有语感的学生要在完成以上练习的同时,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悟,并且把想法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也让小组其他同学学习他的表达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更加理解了张四保主任提出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
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
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我的理解是:教师功夫在课外,轻松在课堂。学生轻松在课外,收获在课堂。
总之,日本太谷教学法都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一点真正体现了课改新要求。借鉴日本太谷教学法,我们以后在教学中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觉得,只要学生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毕竟他们己迈出了第一步。“不管对错,只要回答;
不管对错,只要胆大”,也许会成为我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的一种课堂方式。